明太祖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堪称传奇的君主,他出身贫寒,但最终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实在是励志典范。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登基称帝,而当上皇帝后,他与众妃嫔先后生下了近二十个儿子,让自己的子嗣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二十六人。
在朱元璋二十六位皇子当中,最为著名的自然是后来缔造"永乐盛世"的明成祖朱棣和一开始就被朱元璋作为接班人培养的长子朱标。相比于大哥朱标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朱棣活到了六十四岁,算是比较长寿的一位。不过,朱元璋诸子当中最长寿的还得是其第十七个儿子朱权,他一辈子先后经历六位帝王,最后还寿终正寝,可谓十分难得。
朱权生于洪武十年(1378)五月,按照《明史》的描述,他是朱元璋与杨妃所生的唯一一个儿子,在众兄弟中排行第十七。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分封诸子到地方上,而十三岁的朱权被封为了宁王,其藩地位于"大宁",也就是如今内蒙古多伦县一带。史书形容大宁时写道:"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可见,大宁的地理条件优越而关键,在当时拥有比较重要的战略地位。
接受封号的两年后,朱权来到大宁就藩,并接管了驻守于此的八万甲兵、六千战车。当时,北方的北元还蛰伏于草原,而朱权在边关枕戈待旦的气氛熏陶下,对于军事和国防事业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朱权还主动联合被封在边塞的其他藩王出塞作战,并展露出了优秀的军事素养和出众的谋略水平。
除了领兵出巡,朱权也十分注重对自己封地的治理。和其他藩王相比,朱权的领地是最辽阔的,但这其实主要是因为他的封地上人口稀少、土地大多都未经开发。为促进发展,朱权派自己麾下的士兵们参与开荒,大大推动了明朝边疆地带经济的发展。
尽管贵为藩王,但朱权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放弃对自身的提高,他闲暇时光常常阅读和写作,其一生著作多达七十余种,只不过留存至今的还不足一半。朱元璋去世之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而这个年轻君主刚一继位就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削藩,因为不愿从命,燕王朱棣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
为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朱棣想到了手握精兵的朱权,希望得到他的帮助,于是,他直奔大宁,将朱权半哄骗半强迫地拉上了自己的贼船。加入朱棣阵营后,朱权多次为其草拟檄文,而为了稳定住这个小自己十八岁的弟弟,朱棣曾做出"事成后平分天下"的许诺,但这当然只是张空头支票。
成功夺取政权后,朱棣风风光光当上了皇帝,而失去兵权的朱权自然不可能真的获得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甚至,当朱权提出想要改自己的封地为苏州时,都因为距离南京太近而遭到了朱棣的无情拒绝。万般无奈之下,朱权只得挑选了一个较为偏僻,不会威胁到朱棣统治的南昌作为新封地。
为了避免遭到加害,朱权到达南昌后便开始了韬光养晦的生活,他寄情琴书,终日娱乐,因此才得以安全度过了朱棣统治的时期。朱棣去世后,继位的朱高炽以性情温和仁慈著称,不想继续待在南昌的朱权上书表示南昌并非自己的封地,但朱高炽回复叔叔道:"南昌,叔父受之皇考已二十余年,非封国而何?"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便去世,继承其位的是宣宗朱瞻基,宣宗在位期间,朱权因主张不应在宗室中确定品级而遭到皇帝的责备,好在他及时谢罪,这才逃过一劫。随着年纪渐老和政治观点的不被接纳,朱权开始整日只与文人交往,不参与朝廷的政治斗争,他自号"月瞿仙",其渴望超脱尘世之意显而易见。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朱权去世于自己的王府当中,享年七十一岁,朝廷为其赐谥为"献"。作为朱元璋诸子当中最长寿的一个,朱权一生经历了太祖、建文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六位皇帝,而尽管没有掌握过多少实权,也没能建立多少功绩,但仅仅是凭借当了近六十年王爷,享受无数荣华富贵,且最后安详离去这一点,他就已经很值得羡慕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