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身份揭秘!自幼礼佛?谁抚养惜春?贾敬宾天,惜春竟一字未提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0】
惜春
9.5 惜春:惠王朱常润
黛玉来贾府时六岁,探春、惜春比黛玉小,也就是五六岁、四五岁,写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符合惠王朱常润丧母时四岁,与出生不久的弟弟朱常瀛一起,由王皇后接到皇后宫中抚养。所以在《红楼梦》中,把惜春安排生在东府,却住在王夫人家,在贾母万历这个亲爹跟前长大。惜春“嫡出”,也是因为王皇后养子的身份。
“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到不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在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书中写的很清楚,贾母这个亲爹并不亲自抚养,李纨只是陪伴、帮忙照管,真正抚养的责任人是王夫人,所以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
65回,兴儿向尤二姐说:“四姑娘小,他正经是珍大爷亲妹子,因自幼无母,老太太命太太抱过来养这么大。”这话说的更清楚了。惜春朱常润并非皇帝,生在“皇家正宗”的王夫人家不合适,所以生在东府,却由王夫人抚养,符合朱常润由王皇后抚养的历史细节。
所以我们才能理解:贾敬宾天,尤氏独艳理亲丧,贾珍、贾蓉星夜驰回,直到贾敬做百日,惜春这个亲生女儿却一字未提!而前一天,宝玉生日,惜春不仅拜寿了,还出席寿筵了。
惜春并非皇帝,却位于四春末位,是为元春这个同母弟桂王朱常瀛占位。在四春中既掺入一个入佛门的不是皇帝之人,又打乱顺序,能起到故布疑阵的迷惑作用,不会让别人一眼看出女儿对应南明皇帝,把真事隐去,躲避文字狱,却又留下足够的追踪线索,这正是《红楼梦》惯用的写作手法。
惜春的判词图谶:
图: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谶: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曲,是“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古庙看经,青灯古佛:符合惠王朱常润,皈依佛教,终日礼佛。所以说惜春这个惠王最好认,特征最明显。
勘破三春景不长:
将三春看破,韶华打灭:三春是迎春弘光、探春隆武、元春永历,南明三朝,春景不长,结果是:华灭。
连天衰草遮坟墓:人呜咽,鬼吟哦,明显死了很多人。
惜春是看破三春之人,不是三春之一,并非南明皇帝。因看破了春荣秋谢、生关死劫,向往西方长生世界,所以入了佛门。
从图谶词曲来看,作者对惜春朱常润的结局,作了艺术加工,并未完全写实:
惠王朱常润的实际结局,是在满清攻占杭州时,主动从绍兴跑来投降满清,同弘光帝、潞王朱常淓等人一起被押送北京。惠王竟上书清廷,感谢满清供养之恩,并极力表白自幼皈依佛教,不问世事,乞求活命,毫无骨气。次年与弘光、潞王、衡王等人一同被满清斩首。
而书中惜春的结局,是看破三春,勘破生死,入了佛门,并未被杀。符合《红楼梦》第一回便说明的茫茫渺渺,僧道超度,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亦真亦假的梦幻之境。对书中人物的不堪、缺点等不好之处,与其说美化,不如说淡化、改编,使其符合超度,彻悟,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这种改编,艺术加工,在前八十回就能清楚地看出来:
比如,第7回,送宫花时,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书中只是通过惜春这句玩笑话,说剃了头作姑子,但惜春并未作姑子,直到八十回也并未入佛门。
而惠王朱常润是自幼皈依佛教,却并未出家为僧,仍然做藩王,直到被杀,也未出家。
惜春后来“缁衣顿改昔年妆、独卧青灯古佛旁”,显然出家了。
80回,迎春、香菱都命在旦夕,却完全看不到惜春有危亡征兆。如按历史写实,惠王朱常润应和弘光一同被斩首,但书中做了变化:惜春出家,按正面情节,只能放在贾府家败之后,否则公府千金出家讲不通,所以惜春不能跟迎春同时死,而是将那三春看破,把这韶华打灭,才觅那清淡天和。这样安排正面情节更合理,也更渲染了结局之悲剧。
再如,惜春之画。惠王朱常润整天礼佛,只知焚祝,并不善画。惜春却会画,以致于贾母向外人夸口:“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他就会画。”其实会画的另有其人,同是宁府的潞王朱常淓,便工书善画,擅长音律,前文在潞王系中介绍过。所以又是移花接木,把朱常淓的善画,移接到惜春朱常润,这种写作手法前文见的多了,如宝钗生日,贾母落水,贾赦???[足歪]腿等。
作者给惜春加上绘画的技能,只给了惜春一个“画”的任务,便是画大观园图!并特意交待了具体画法,其实是要读者画出大观园图,自己看出园中藏龙、龙蛇争玉的天大秘密。
惜春的丫嬛取名入画,符合琴棋书画之“画”,都是为此目的:大观园图的秘密。
惜春的谜语: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心内沉思:“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静孤独。”
清净孤独、佛前海灯:表明此人后来出家,入了佛门。
同惜春的判词解读完全一致,符合惠王朱常润的特征。
与惜春的诗同看: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日月光辉,有大光明:“明”,很明显。
谜语中有“明”,惜春性中自有“明”。
在迎春章节说过,迎春、惜春住处的变化,紫菱洲、藕香榭暗示两人被水所困,被满清所俘、关押。还有多处场景,迎春、惜春二人本应出场,却未露面,比如:芦雪广、桃花社、柳絮词、放风筝等,反面也暗示二人被满清关押。
抄检大观园,一园子的人,唯独迎春、惜春的人被抄出、被带走,而且不是一般丫头,而是第一丫嬛,司棋、入画,下人称为副小姐。作者寓意很明显,直指迎春、惜春本人,反面暗示二人被带走,符合弘光、惠王一同被押送北京,被满清关押的历史细节。
看抄检时惜春的态度:
“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
“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
惜春对尤氏说:“你们管教不严,反骂丫头。……昨儿我立逼着凤姐姐带了他去,他只不肯。……我今日正要送过去,嫂子来的恰好,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
谁知惜春虽然年幼,却天生的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
惜春:“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
惜春道:“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
尤氏道:“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入画跟惜春从小长大,从第6回惜春命入画收了宫花,到74回抄检大观园,至少过了十年。十年相伴之人,一朝如此相待!
此处写惜春“年幼”,显然不对,惜春此时已过十五,到了及笄、出嫁年龄,是用错误提醒读者此人的廉介孤独僻性。
惜春的表现,确实不近人情,不知好歹,没个轻重,寒人的心。
这既符合惠王终日礼佛,只知焚祝,不通人事,廉介孤独的僻性,又恰恰是朱常润在甲申之难后的表现,一概不管,只求自保。
这些简直就是照着惠王朱常润刻画出来的。
点击看上一文: 红楼梦,贾环身份揭秘!为什么曹唐再世?世袭的前程跑不了你袭?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