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1890年俾斯麦卸任后,德国为什么陷入“强者困境”?)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1890年俾斯麦卸任,这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德国已经被一个敌对的大国联盟包围,基本孤立。国内也很紧张,和某某国家必有一战的声音到处都是,没过几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那么德国怎么会走到这样一步的?

俾斯麦是一个大师级的战略家。德国统一以后能够享受20年的和平崛起,基本上就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这里问题也出来了。从普鲁士到德国,国家作为一个监护人的角色是非常强的。他基本上就是国家的大家长,一切事情他来做主。

这样的后果是俾斯麦的20年,留下了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能依靠大人物替自己做主的民族。俾斯麦这个人从来不培养队伍,而且故意不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底下人。所以俾斯麦一卸任,德国就会有大问题。

首先是德国新的决策层理解不了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对于德国和俄奥关系,德国和奥匈结盟,和俄国原来的条约废除。所以很快,法俄结盟,德国被夹在中间,战略环境一下子恶化了。德国新领导人只看到自己实力强大,根本就没有看到这种强大带来的危险。

德国决策层还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过度追求威望。

举个例子,英法瓜分摩洛哥,结果德国冲过去干涉,一下子和英法顶起来了,引起了国际关系史上著名的摩洛哥危机。这场危机的结果,就是英国和法国开始形成准同盟关系,共同对付德国。

所以,为了国家威望,反而把重要的战略利益给丢了。这就是俾斯麦之后德国犯的另一类战略错误。

德意志统一后,实力发展得那么快,德意志民族的优越感、自豪感一下子就起来了,特别希望能够得到世界的承认。但外界的承认有那么快吗?

显然不是,比如说1900年,英国扣押德国民用轮船事件。英国这个行为当然违反国际法,在德国人看来,这件事太过分,德国现在已经强大了,为什么还要受这样的欺侮呢?

所以德国人一方面自豪,一方面又屈辱,情绪反差特别强烈,带着这种心态做事情,当然容易犯错。

这种心态还导致一种高度强硬偏好的民意。就是政府对外强硬,舆论就喝彩,对外有一点点妥协,舆论就骂。

面对这种高度强硬偏好的民意,德国决策层只能让它泛滥,自己也被民意推着往强硬方向走,已经犯过的错误只能接着犯下去。

所以,俾斯麦卸任后的德国之所以很快陷入战略上的困境,关键在于前面20年德国的和平崛起完全靠着俾斯麦监护国家大事。这种巅峰状态的国家主义之下,德国整个国家在心理上和战略思维上都没有成长。所以,德国成也是国家主义,败也是国家主义。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韩国和朝鲜的关系(韩称多架朝鲜无人机越过边界,韩朝人均收入差28倍,韩朝关系难迎转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