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历史(石家庄历史沿革)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据《禹贡》记载,夏禹时期为冀州地。

春秋时期域内先后建有鲜虞国(都城在今正定新城铺一带)、鼓国(都城在今晋州城西)、肥国(都城在今藁城西南城子村一带)。

战国时期鲜虞人建立中山国(都城在今平山三汲乡至灵寿故城村一带)。

中山国疆域图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属巨鹿郡。巨鹿郡治所设置在位于滹沱河南岸的东垣县(今长安区东西古城村附近),管辖着北岳恒山以南,方圆500里区域的石邑、井陉、下曲阳、南行唐等十几座城邑,成为这一行政区划的第一座中心城市,政治中心。

西汉初年增设元氏县,公元前204年刘邦恢复设立恒山郡,治所设在元氏(今元氏故城村),管辖周围18个县。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从东垣迁到元氏。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因避讳“恒”字,改北岳恒山为“常山”,改恒山郡为常山郡,仍以元氏为常山郡治所。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封皇子刘舜为常山王,改常山郡为常山国,仍以元氏为诸侯国都城。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复常山国仍为常山郡。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分常山郡的真定(汉高帝十一年平定陈豨叛乱后,改东垣为真定)、绵曼、藁城、肥垒等4县置真定国,以东垣(真定)为国都。在这一地区内,南北两个政治中心并存。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

冀州刺史部

三国时期,为魏地,分别属常山郡(主要部分)、安平郡、赵国、巨鹿郡、中山国。常山郡的治所从元氏故城迁到真定(今长安区东古城),管辖7个县;同时,南部的房子城(今高邑县西南)分封了一个新的诸侯国—赵国,管辖平棘(今赵县固城)、高邑(今柏乡县固城店)、元氏等6县。这种政治、经济中心的布局一直保持到东晋时期。

西晋统一后,分别属冀州常山郡(主要部分)、中山国、巨鹿郡、赵国、博陵国。东晋时期创建的重要军事堡垒—安乐垒,东晋郡治由真定(今长安区东古城)移至安乐垒(今正定县正定镇)成为新的区域中心。

隋代,分别属恒山郡(主要部分)后改恒州(郡治真定,今正定县正定镇)、赵郡(郡治平棘,今赵县赵州镇)、信都郡(郡治今冀州市)、高阳郡(郡治今定州市)。真定作为这一地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且在后世13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保持着这种名城大邑的显赫地位。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恒山郡为恒州,治所石邑(今桥西区振头村附近);武德四年(621年)徙恒州治真定;武后载初元年(689年),改真定为中山县。神龙元年(705年),复真定县;开元十四年(726年)在恒州恒阳城置恒阳军;天宝元年(742年),废恒州为常山郡,治真定县;唐代在州之上设了道,全国分设十道,“道”成为国家第一级政区,而自从汉代开始设立的一级政区“州”则下降为二级政区。河北平原地区大都属于河北道。而作为二级政区的州,有时与“郡”并用,再加上封建避讳制度的影响,造成政区名称不断变化。但是,真定城一直是恒州(唐穆宗李恒即位后因避讳改为镇州,也称常山郡)的治所,是这一地区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以后,成德军大都督府、恒州(常山郡)的驻地真定城,逐步成为河北中部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成德军先后更换13代北方少数民族的节度使。这些藩镇的藩帅,相继割据真定直到唐王朝灭亡。这种历史背景,使得真定城成为河北中部的一个藩镇割据中心。

五代时期,属河北成德军节度使(主要部分),域内有镇州(州治今正定县正定镇)、赵州(州治今赵州镇)、定州(州治今定州市)、祁州(州治今无极县无极镇)。

宋代,属河北西路(路治今正定县正定镇)。真定城为河北西路的首府,并在此置真定府,成为国家一级政区(路)、二级政区(府)和三级政区(县)的治所,成为河北西部多级官署同城设置、驻军甚多、商业发达的名城。北宋时期的河北西路辖真定、中山(驻定州)、庆源(驻赵州)等4府、9个州、6军、65个县,已经相当于现在省会的地位。金朝一百年统治之后,真定城在1225年成为蒙古王朝控制的重要城垣。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得到进一步发展。蒙古和元王朝在此设置真定路,隶属于中书省,作为国家的二级政区,领中山府(辖安喜、无极、新乐3县)、赵、晋、深等5个州和真定、藁城、栾城、元氏、获鹿、平山、灵寿等9个直属县。

元代,属中书省真定路(路治今正定镇)、保定路(路治今保定市)、广平路(路治今永年县)等。

明代,属京师真定府(府治今正定县正定镇)。真定城一直是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代,属直隶省真定府(府治今正定县正定镇,清雍正元年改正定府)、保定府(府治今保定清苑区)、赵州(州治今赵县赵州镇)、定州(州治初属祁州,雍正十二年改今定州市)。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仍沿清制。民国3年(1914年),裁府设道。民国14年(1925年)6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命令直隶省建立“石家市”,实行市自治制;并撤销正定市改为县。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又以1273号指令批准将石(家)庄、休门合并,取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组建石门市政公所,筹建市制。民国17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取消所有市政公所,废除原来的“市自制”。至此,建市工作遂告搁浅。民国27年(1938年)1月15日,组建伪石门市政公署筹备处。

老火车站牌楼

正太铁路车站

京汉铁路车站

京汉(卢汉)铁路滹沱河大桥

民国28年(1939年)10月7日,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以秘字第1027号指令,正式批准设立石门市。并逐步成为这一地区中心城市。1940年4月24日,河北省公署将全省划分为八道,其中,真定道道公署(后又改称真定行政区)也正式落户于石门市的日华大街。真定道道公署管辖的区域为束鹿县、正定县、石门市等22县1市。1943年1月, 石门市改为省辖市,成为冀中南地区名副其实的行政中心。1946年5月市政府成立,辖正定县、获鹿县、藁城县、栾城县、高邑县、赵县、柏乡县、灵寿县、平山县、元氏县、赞皇县等共计12个县。1947年2月提交更改市名,民国36年(1947年)11月12日石门市解放,12月26日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老石门古城风貌

民国37年(1948年)9月26日,石家庄市改属华北人民政府领导。民国38年(1949年)1月24日阳泉市划归石家庄市(同年8月又划归山西省);8月1日石家庄市归河北省人民政府领导,为省辖市。1949年石家庄专区初设,辖14县1镇。1958年4月28日,石家庄市由省辖市改为专辖市。

石门市政府

1960年5月3日,批准撤销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市。1961年5月,批准恢复石家庄专区建制。石家庄专区辖石家庄市和25个县。1962年6月,批准设立衡水专区,石家庄专区所辖衡水等8县划归衡水专区,此后石家庄专区辖石家庄市和17个县。1967年11月21日,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专区改称地区。1967年12月20日,石家庄市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会迁至石家庄市。1978年3月11日,石家庄市划为河北省直辖市。1978年7月,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1982年8月12日,撤销石家庄市革命委员会,恢复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1993年6月30日,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合并,成立新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石家庄历史天气 石家庄历史简介
石家庄历史叫什么 石家庄历史古迹
石家庄历史文化 石家庄历史人物
石家庄历史最高气温 石家庄历史原名
石家庄历史天气查询2345 石家庄历史房价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高端音响(普乐之声的高端高品质音响,HIFI发烧友的挚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