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0日电(谢艺观)耿车镇,素有“宿迁西大门”之称,曾因“耿车模式”闻名全国,又因牺牲环境谋求发展而让耿车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
近年来,耿车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污减塑,守住绿水青山,一个“绿色”的耿车现身苏北大地。
资料图。 供图
富了口袋,却毁了生态
改革开放前,耿车人过着贫苦的小农生活。“穷则思变”,上世纪80年代,耿车探索形成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四轮齐转”和民营、集体“双轨并进”发展乡镇企业的“耿车模式”。
其中废旧物资回收加工正是支撑“耿车模式”的主要产业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耿车成为苏北较大废旧物品市场,九十年代末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再生资源加工基地。
“耿车模式”富了一方群众,废塑行业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2016年,耿车镇1.1万户,就有3471户从事废旧塑料加工,整个耿车片区有6978户吃“垃圾饭”,加工废旧塑料近300万吨,产值达80亿元。
富了口袋却毁了生态,耿车陷入了“垃圾围城”的困境。空气污染超标20倍,河流水质劣V类水……2012年,耿车被原环保部列为全国八大重点环境整治区域。
“如果回到从前,我们更爱的是碧水蓝天。世界很大,我想回家。家已不是从前模样,看到的是垃圾,闻到的是刺鼻的气味,小河流不再清水潺潺,天空不再是碧蓝碧蓝,家乡不再是想象中的天然……何时再现碧水蓝天?何时能回到从前?”
这是一位耿车籍海外游子在2015年邮寄给时任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的一封信,这封信随后被宿迁市各级领导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及,它承载着耿车老百姓最朴实的声音。
壮士断腕,守住绿水青山
长期的粗放式发展,给耿车的生态环境、群众健康、镇村形象、区域发展等方面都造成了严重危害。2016年初,耿车人决心用环境治理守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换来金山银山。
“垃圾围城”下,绿色转型的第一步就是彻底取缔废旧物资。按照“彻底禁、禁彻底”目标要求,耿车镇全面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工作。
资料图。 供图
在这次整治中,不少经营户持支持的态度,从事废旧塑料加工、每年有七八百万营业额的张伟就是其中一个。“那时虽然赚了些钱,但心里不踏实,觉得污染太严重,我们这一代把环境都糟蹋了,下一代怎么办?这片土地怎么办?”
广泛宣传发动下,仅用66天时间,3471户违规加工经营户全面清理到位、59个交易货场全部关停,清运废旧物资53万吨,从此一个存续30年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在耿车划上了句号。
废旧物资取缔后,因毗邻的沙集家具产业兴旺,继而耿车群众自发地从事家具加工产业,到2018年,全镇家具生产企业已达161家。但由于电商家具产业生产工艺较为落后,家具生产带来的粉尘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等又一次成为危害耿车环境的新问题。
为保护生态环境,耿车镇于2018年开始全面落实家具企业环保整改措施,全镇161家家具企业(加工户),关停取缔“散乱污”家具企业87家,取得环评批复手续并同步落实环保“三同时”验收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家具企业74家,实现企业合法清洁生产。
华丽转身,走上“绿色”致富路
俗话说,不破不立,破了以后该如何立?耿车经过探索,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通过出台《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政策》《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入驻优惠政策》等优惠政策,耿车镇引导加工经营户向家具制造、塑料精深加工、电子商务、花木园艺等特色产业转型。
资料图。 供图
近年来,耿车镇也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特色农业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等4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为耿车镇城镇化加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耿车镇还加快各类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建立区乡村三级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循环经济产业园、大众、湖稍3个示范园区,打造耿车镇德胜街、大众村徐淮路沿线2个示范街,建成6000平方米电商服务中心、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完善产品加工、物流配送、配套服务等电商综合服务功能,为加快实现产业转型,推进二次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多年转型发展下,耿车镇成功实现“破烂镇”到“淘宝镇”的华丽蜕变,2021年耿车境内电商交易额突破90亿元。
这些年,耿车镇走上的不仅是一条“绿色”路,还是一条致富路。2021年,耿车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1亿元增长到27.63亿元,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5万元,高于宿迁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如今漫步在耿车的大街小巷,曾经的家家机器轰鸣,滚滚黑烟冲天而起,装满废旧塑料的大货车呼啸而去的场景已不复存在。清澈的河水,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房屋,一派水墨田园的景象。
耿车通过华丽转身,让人们过上了“诗意”生活。(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