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有了新进展。
日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宣布,作为全球20家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 (m-CBDC Bridge)试点银行的一部分,已成功为客户完成以跨境贸易为主的多场景支付结算业务。这也是该项目历经2021年2月至今一年多的探索后,正式落地的首个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数字货币可以改善跨境支付体系,提升国际资金往来效率。具体来看,与传统跨境支付流程相比,使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和多环节的跨境支付审核流程简化交易链条,通过脱离账户的方式实现价值转移,其点对点交易的特质能够有效解决跨境结算链条长、效率低、费用高和到账慢等缺点。
首个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项目落地
日前,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宣布,8月15日至9月23日期间,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平台上首次成功完成了基于四地央行数字货币的真实交易试点测试,来自四地的20家商业银行基于“货币桥”平台为其客户完成以跨境贸易为主的多场景支付结算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货币桥”项目前身为Lion Rock-Inthanon,原是由香港金管局和泰国央行于2019年联合发起。2021年2月,香港金管局、泰国中央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据悉,此次试点测试中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总额折合人民币8000余万元,实现跨境支付和外汇兑换同步交收业务逾160笔,结算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5亿元。
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5家国有银行参与了此次测试。工行方面透露称,该行及其阿布扎比分行、工银亚洲等机构参与此次试点,基于“货币桥”平台为其客户完成以跨境贸易为主的多场景支付结算业务。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透露,在此次试点测试中,中国内地5家试点银行在深分支机构均组织各自企业客户参与到首批试点测试工作中。据悉,在中国内地参与此次试点测试的所有交易中,来自深圳地区企业的交易量占比达三分之一,成为业务场景最丰富、交易发生量最多的地区。
事实上,关于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的尝试,此前有之。
在2021年12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公开表示,央行数研所与香港金管局开展系列合作,共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改善跨境支付方面的可行性。双方已成功开展第一阶段技术测试,实现在香港本地银行和指定香港商户范围内,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充值、转账和消费的基本功能。
今年9月初,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李达志公开披露称,香港与内地正就电子支付系统“转数快”进行第二阶段技术测试,希望利用其24小时无间断运作及即时支付的优势进行跨境支付,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以便香港居民将来在内地使用数字人民币。
随后,9月15日,深圳市又提出拓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场景。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提到,支持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充分发挥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带动作用,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和国际业务中心建设,支持多边数字“货币桥”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拓展跨境支付场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提升国际资金往来效率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雪情分析指出,数字货币可以改善跨境支付体系,提升国际资金往来效率。
“2020年,全球跨境支付交易规模达23.5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25%,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跨境支付成本高昂,仅中介服务费用高达1200亿美元,而且流程烦琐,效率低下。”赵雪情说。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零售汇款平均成本为汇款总额的6.5%。奥纬咨询与摩根大通联合市场调研显示,如果泰国公司通过非直连美元通讯网络的当地银行向印尼公司支付2950美元,需要向多个中介机构支付40美元,并面临外汇价差、流动性成本以及延迟结算等诸多问题。
赵雪情指出,数字货币可以有效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结算效率与透明度,最大程度上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改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促进国际往来与经济发展,但是这有赖于国际合作,在支付标准、基础设施、中介模式等方面需要协调推进。
国泰君安报告指出,展望未来,数字货币将大有可为。在贸易结算、数字化贸易融资平台等领域的应用未来可期,有望改善跨境支付,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鲜血液;数字人民币体系将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支付即结算”特性也有利于企业及有关方面在享受支付便利的同时,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编辑: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