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慢慢变好”“青春上善好活法”“2023,我会更勇敢”……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把“弹幕”留在了中国青年报社发起的12天跨年可视化联播的一场场直播中。12天,13场直播,观看量5000万余次,碎片化传播及话题阅读量等全网总曝光量超13亿。这是跨年时刻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的中国青年报社与全国青年心灵的链接。
此次可视化联播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年网主办,中青在线协办,旨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青年化阐释、可视化传播;在青年中大力唱响强信心的社会主旋律;探索云端大思政新模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满足当代青年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这场以“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为主题的视觉盛宴中,中青报全媒体记者们寻访数百位一线青年,用他们的奋斗故事向世界描摹了当代中国青年挺膺担当的模样,展示了当代青年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同时,青年发展型城市解读、青耘助农直播带货、就业岗位展播、创业政策分享、心理课小贴士等服务板块凸显了可视化联播的主题词“陪你慢慢变好”。中国青年报社青平工作室撰写的数十篇评论,在云端温暖而有力地鼓舞着年轻人勇敢再出发,“为自己再创一次业”。
12天的直播里,满满的都是青年奋斗的身影以及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在摇晃的车灯下,卡车司机王桂政在与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的连线时说,“熟悉的日子慢慢回来了”“和‘卡友’们开车到哪儿都畅通无阻”;帮助工人就业的快手招聘主播闫伟在采访中说,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工厂订单会激增,服务业的需求也会井喷,“很多人也许都会考虑要不要重新找一份工作”;创业青年姚颂创办了一家民营火箭制造企业,回首创业历程,他说,大学毕业时自己更多地是在追求“个人的技术理想”,如今,他更关注如何回馈国家和社会的培养。他希望,自己从事的领域能与国家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12天的直播里,奋斗的年轻人也在讲述着他们的成长与收获。“今年秋季开学,又有一批孩子走出十八洞。我的工作虽然有苦有累,但看到他们茁壮成长,心中却很快乐。”在2022“美丽青年乡村教师”寻访活动云端交流会上,90后青年党员教师、“美丽青年乡村教师”称号获得者蒲力涛在连线时分享道。
12天的直播里还有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推报活动总结分享会。多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奖学金获得者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成长故事,有的立志工业报国,有的投身教育扶贫事业,还有的专注自强创业。
杨昌雷是上海电力大学的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尽管已经离开部队,但入伍誓词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早已在他心中扎了根。2022年3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杨昌雷第一时间发起号召,组织成立了上海电力大学退役士兵志愿者突击队,完成了长达284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若有战,召必回”,是这位退伍老兵不变的信念。
直播里出现的青年故事打动了众多网友,“重庆辣妹子斩获美容世界冠军”登上快手、微博同城双热搜,热度高达700万;5位“张桂梅式”乡村教师全部登上微博同城热搜,总计话题阅读量近400万;“核电悍将朱瑞峰”成为抖音上升热点,15.7万人都在看。“超级工程背后的青春力量”讲述了在非洲带徒弟的于春雨的故事,在本报抖音号浏览量超200万,获6.3万“点赞”。
服务性也是此次12天可视化联播最重要的特质。联播中,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推出8期“青年问青年说”科普节目,对2022年度科技热门话题进行盘点,为大学生和青年科学家搭起对话交流的平台。“如何能够减少大家对新冠的担忧”“国内的粮食安全处于什么水平”……来自全国各地15所高校的近20名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8个领域,列出细致的采访提纲,向青年科学家发问。以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为主的近20位青年科学家严谨细致地解疑释惑。
“跨越·职得”“青春·小店”等板块,为年轻人提供了就业、创业“锦囊”,邀请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负责人解读青年发展型城市进展,邀请北京、广东顺德等地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本地有利于青年就业创业的利好政策。
可视化联播里的荐书环节以及2022年12月31日的一场以书香为主题的节目,让书香陪着年轻人慢慢变好。一位观众说,联播开始前,她准时坐在电脑前,并把链接多个书友群。随着“青小豹”以新颖灵动的开场拉开了这场诗情画意“云游”的帷幕,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3个多小时的“书香”联播,让大家不仅感受到了书籍的魅力,也为自己读过的书被推荐而兴奋。
在12天不间断的联播中,年轻的网友也在评论区留下了他们的感言,其中不乏表示出信心与期待:“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我们都会长大,成为厉害的大人”“踏过千重浪,依然心怀希望与善意,勇敢地面对明天”“新的一年,要做一个记得快乐和知识点的人”“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惧道路漫长,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慢慢变好”……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