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科普|中国药用植物 - 肉苁蓉
肉苁蓉
肉苁蓉 张桂徵绘
肉苁蓉(Herba Cistanches)为我国传统使用的补益类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了列当科肉苁蓉属(Cistanche)的两莳植物作为药材的泉源,分散是荒原肉苁蓉(C.deserticola)和管花肉苁蓉(C. tubulosa),它们的干枯肉质茎作为药材使用。在内蒙和新疆产区,肉苁蓉也常被称为“大芸”,因其补益作用,官方常有“戈壁人参”的佳誉。
荒原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肉苁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东汉),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使用汗青。历代本草对肉苁蓉均有纪录。传统上以为其主要成效为“补肾阳,益精气,润肠通便。据古代考证,我国古时所使用的肉苁蓉主要泉源于荒原肉苁蓉(C. deserticola),同时列当科的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盐生肉苁蓉(Cistanche salsa)均在不同的汗青时期被混用过。
荒原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荒原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古代药理学研讨标明,肉苁蓉具有保肝、免疫调治、抗疲劳、保护神经体系、加强肠胃功效等作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及其单体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肉苁蓉苯乙醇苷、肉苁蓉多糖和毛蕊花糖苷具有保护神经作用;肉苁蓉多糖具有抗疲劳作用;肉苁蓉低分子糖和甘露醇具有免疫调治作用;肉苁蓉多糖、松果菊苷、总寡糖、甘露醇可改良肠胃功效。
管花肉苁蓉 Cistanche tubulosa管花肉苁蓉 Cistanche tubulosa
肉苁蓉的两种泉源物种均为寄生植物,生于荒原沙丘中。荒原肉苁蓉(C.deserticola)为我国特有种,自内蒙古西部经宁夏、甘肃至新疆北局部布,其宿主主要为藜科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梭梭(H. persicum)。而管花肉苁蓉(C. tubulosa)主要分布于新疆天山以南塔克拉玛干戈壁周围各县,在中亚至西亚地区也有分布,宿主为柽柳科的柽柳(红柳)属植物(Tamarix spp.)。管花肉苁蓉依据《Flora of China》纪录,其准确学名为C. mongolica,但是C.tubulosa在我国相沿已久,诸多研讨仍然使用,本文未作改动。
荒原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荒原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两个物种区别分明,荒原肉苁蓉茎的横断面上可见维管束成波状分列,其茎柔韧,故药材也称为“软苁蓉”,而管花肉苁蓉维管束在横断面上呈点状散生,其茎较硬,药材也称为“硬苁蓉”。肉苁蓉属植物的种子极为微小,并且具有休眠特性,当碰到相宜情况时,在宿主植物根系分泌的兴奋物作用下萌发构成类胚根状体,在其末了构成吸器,吸器与寄主根部交往并抵达维管束,不休从寄主身上获取养分,完成寄生及生长历程。
管花肉苁蓉 Cistanche tubulosa
肉苁蓉用处广泛,依据国度处方数据库和保健品数据库统计,在中成药中肉苁蓉为质料的药品有 196 种,保健品有 46 种。肉苁蓉出口数目也在不休扩展,已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方亚地区各国及我国港澳台市场等 38 个国度和地区。渐渐扩展的使用范围使得野生资源量已无法满意市场需求,我国已经过人工莳植不休扩展肉苁蓉的产量,现在荒原肉苁蓉在内蒙古西部,管花肉苁蓉在新疆南部均有较多量的人工消费。宿主植物的大面积莳植,不仅仅为肉苁蓉的产量提高了保证,并且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保护了荒原生态情况。(信息泉源: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 编纂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