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菜系包括淮扬菜、粤菜、川菜与鲁菜,在二十多年前,四大菜系被忽悠以省为单位,便于推广,于是淮扬菜分解为苏菜浙菜徽菜三大菜系,川菜分成川菜、湘菜两大菜系,新增闽菜,加上鲁菜粤菜,扩容为八大菜系。
淮扬菜是扬州地方菜与大盐商带来的徽菜因素相结合,慢慢成熟并完善起来的。淮扬菜发源于扬州而不是淮安的理由有三:
1,扬州是北方最大的近海港口,也是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扬州成为盐、粮、丝绸等商品的仓储、转运及集散地,徽商等从南宋就开始向扬州聚集,也伺机倒卖私盐,至明清,大盐商十之八九已定居扬州,当时的扬州遍布园林、妓院等,这帮暴发的吃货人群与江南的达官显贵也交往甚密,于是带动了扬州餐饮业的空前发展。而淮安只是北去的盐商路过之地,很少有大盐商聚集,漕运总督府级别虽高(供政府官员闲职或中转,任期都非常短暂),但只是收取大运河过路费的清水衙门,而不是收取盐粮等税收的肥差,根本没机会吃出个淮扬菜来。
2,淮扬菜的“淮扬”一词来源于民国的淮扬道,存在了13年。淮扬道之前就有了淮扬菜,那时叫维扬菜,“维扬菜”三十年前才被篡改成“淮扬菜”,当时没人感觉有什么不妥,直到“淮”字被淮安人做出文章来扬州人才知道后悔晚矣。
3,淮安第一代淮扬菜厨师是1985年前后才从扬州学成回流老淮安县的,不信可以问问屠荣福、田德俊、王素华等淮安名厨,他们在哪儿学的,后来在哪儿做的,什么时候回淮安的。淮阴当时不属淮扬菜覆盖区。淮安“发明”的所有菜都是近二三十年才加入淮扬菜菜谱的。下面谈谈淮安“发明”的具体菜的出处。
一,平桥豆腐。淮安区的平桥镇与扬州市的泾河镇相距约4公里,都在大运河的东岸。1985年后,平桥镇开了很多针对过路司机与扬州临近乡镇的排挡式饭店,他们做的扬州民间菜“汪豆腐”起锅时都会淋点热油,偶尔热猪油淋多了,就成了“平桥豆腐”,平桥豆腐在1990年左右流行的原因不是因为口味,而是“不冒烟烫死人”特点,盖着一层热猪油呢,现在已经得到改良。
二,淮安软兜。以前扬州民间炒长鱼都要分离骨肉,黄鳝煮烫后用竹刀分离出背肉、肚皮与骨头,鳝背厚而硬,于是就有了“软兜鳝背”的做法,淮安把肚皮一起软兜了就成了发明,连“软兜”这个词一起拿走了。
三,钦工肉圆。钦工镇完全不在淮扬菜覆盖范围,也能“发明”出淮扬菜就更是笑话了。这种肉圆到处有,是扬州民间传统八大碗之一。而扬州的狮子头成名不知道早了几百年了,加个地名就是发明了?
四,淮山药羹。其实就叫山药羹,用的是淮山药,有个“淮”字,是不是也是淮安特产?这也是高宝兴传统的八大碗之一。
五,酸汤鱼圆,就是高宝兴的白汤鱼圆,形状变化一下而且,口味完全相同,水乡特色菜。淮安运东跟高宝兴相比完全不是水乡。
六,甲鱼羹。更是高宝兴水乡特色菜。
七,白袍虾仁。高宝兴的传统菜清炒虾仁。
八,涟水捆蹄。高宝兴传统特色,又是加个地名。
九,文楼汤包。其实叫扬州汤包更准确,以前淮安没有灌汤包。
十,盱眙龙虾。高宝兴吃了十多年龙虾后突然冒出个盱眙龙虾节来,吓了一跳。盱眙龙虾算淮安品牌的食材,但不是淮安发明的吃法,不管十三香的还是其他吃法都跟淮安无关。
十一,蒲菜。蒲菜是一种食材,贵州湖南湖北吃得更早,开洋蒲菜、蒲菜肉圆、凉拌蒲菜等吃法都不是发明,只是引进一种食材。
就不说淮安的什么码头汤羊肉、淮安菜炒饭、涟水鸡糕,朱坝小鱼锅贴、拆骨掌翅等等了,都是舶来品,淮安真拿不出一个独创的特色菜肴。
淮安抢夺扬州的淮扬菜是有计划有步骤的,从维扬菜被改名成淮扬菜开始,到2009年10月淮安建“淮扬菜博物馆”,几乎同时,淮安收集一批扬州民间菜加入淮扬菜,到2021年也被批准成为美食之都,可谓处心积虑,胜之不武。只想问一句,淮安有一家连续营业达四十年的淮扬菜馆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