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恩厚:
“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仁爱正义的准则,合宜的道德行为以及德惠宽厚的待人之道,是君主的刀剑锋刃;权势和法律制度,是君主的杀伐斤斧)。”(汉书·贾谊传)
引文是贾谊给汉文帝上书之语。贾谊运用了两个比喻,借以说明君主治理国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个就是“仁义嗯厚”。第二个就是“权势法制”,两者必须兼备。如果君主仅具有仁义恩厚之德,权势旁落,就会被“奸邪”之人所欺;如果向下只施行“权势法制”,刻薄寡恩,那么必定为臣子和百姓所怨恨。所以君主在治理国家中,所应具备的“这两者”,是缺一不可,不可偏废的。引文中的“斤”,砍木斧也。在这里指杀人用具。
“民贵君轻”:
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民贵君轻即由文中节出。引文中的”社稷”,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在这里代指国家。
全引文的意思是:孟子说:“百姓最重要,国家是第二位的,君主最不重要。”有人读了此段话,有些不解;问:“君主不是挺有权力的吗?为何‘最不重要?’”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把这几句话的后文读全了,就明白了。后面的话是:“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后文的意思是:所以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的欢心就当诸侯。得到诸侯的欢心就当大夫。诸侯危害国家,那就改立。祭祀用的牲畜是肥壮的,祭品是非常干净的,按时祭祀,这样却还是遭受旱灾水灾的话,那就改立土谷之神。
读完后面这几句话,特别是“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就知道了。因为“君主挺有权力”是有前提的。这“前提”就是“你能得到众百姓的拥护”,你才能当上天子;你能当上天子,你才有权力。换句话说,之所以“百姓最重要”君主最不重要,就是因为“君主能得到百姓拥护,才能当上天子!”同理,当诸侯的,当大夫的,当土谷神的,都得把“自己的职责尽到做好”,否则“一律改立”。
《孟子注疏》中有这样几句话也可以说明“民为贵”:“此章言得民为君,得君为臣,论君民社稷之轻重也。如此故得乎四邑之民以乐其政则为天子。”如果得不到百姓“以乐其政”就当不了天子。
② 仁义派的首脑是孟子,他劝君主(梁惠王、齐宣王)行仁政,
王天下,虽然也包含着‘民贵君轻’的思想’,但仅限于警惕统治者知所畏惧,并非赞成革命。”(范文澜·中国经济学史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