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改鬓毛衰”,怎样读才对?
泉源:光芒日报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一首脍炙生齿的名篇,而此中“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衰”字的读音和释义向来聚讼纷繁。直至前些年,北京大学孙玉文传授撰写《解读唐诗“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一文(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封建版)》2018年第6期),对此成绩举行了体系梳理,可为此桩诗案做一了却。但是迩来,笔者读到浩大林教师《“鬓毛衰”诗案:“衰”的论争源于韵书编削》一文(见《光芒日报》2020年12月19日12版),发觉盛教师重提此案,看法颖异。因此笔者草成此文,以期与盛教师商榷,同时也借此对《回乡偶书》做一番梳理。
△贺知章像 材料图片
壹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最早著录此诗的是宋人孔延之所编《会稽掇英总集》(以下简称《总集》)。是书卷二有“贺监”一条,此条下首列唐玄宗赠诗,接着摆列李适之等三十七人送贺知章归乡诗,然后引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二作“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面毛腮。家童相见不相识,却问客从何处来。”
《总集》中所录饯行赠诗场景与两《唐书》贺知章本传所载相合。据《四库提要》,此书约莫编成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回乡偶书》的最早相貌。南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诗》,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奏上,此中所录《回乡偶书》与《总集》所录完全一律。可见这一版本的《回乡偶书》在两宋时期不休传播不辍。
此诗第二句“乡音难改面毛腮”之“腮”字,为“顋”之俗体字,在《广韵》中属咍韵,与第四句韵脚“来”同一韵部,而第一句末字“回”为灰韵,与咍韵同用。因此,“回”“腮”“来”三字押韵,并无任何成绩。“面毛”即髯毛,“腮”即两颊下部,此句是说乡音未改但是两腮以前生须。
“家童”,寻常指公家家中的西崽。我们从两《唐书》本传中晓得,贺知章于天宝三载(744)上疏求为羽士并回籍里,又舍故乡旧宅为道观,玄宗皆许之。云云看来,则诗中所云正是贺知章回到故乡旧宅,与家中西崽晤面时的一段场景。
笔者以为,《总集》中所纪录的《回乡偶书》,无论在押韵上照旧在释义上都无任何成绩,且与贺知章的遗址相合,应该是其诗作的原貌。
贰
宋代赵令畤所著《侯鲭录》卷二有“贺知章回乡偶书诗”条,此中第二首作:“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面毛。儿童相见不相识,却问客从何处来。”据孔凡礼教师考据,《侯鲭录》约莫刊刻于南宋初年。这是《回乡偶书》第二早的版本,比拟于《总集》,此中有两处十分紧张的异文。
其一,“面毛?”。“?(sai1)”字不见于《广韵》,但是见于《集韵》的咍韵。孙玉文教师以前指出,“?”为联绵词单用的例子,作“髯毛披拂貌”讲,并且将该字渊源追溯到《诗经》“卢重鋂,其人美且偲”和《左传》“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据两《唐书》本传纪录,贺知章性情狂放不羁,天然不屑于揣摩炼字,亦不屑于“刊饬”诗作,招致其死后并无文集传世。从贺知章现存的诗作来看,除了应和诗之外,大多平白如话,不必典故,“乡音难改面毛腮”的言语作风完全切合贺知章的天性。但是“?”字生僻,仿佛在入宋之后广泛被认作“思”的分散字,其涵义亦古奥,对此诗来说,远不如“腮”字愈加切合贺知章“醉后属词”“文不加点”的才性。
笔者推测,这一异文的产生大概与宋人关于“?”字的重新熟悉以及误读贺知章草书原稿有关。
其二,“儿童”。《总集》中的“家童”指贺知章旧宅中的西崽,贺知章是主动辞官,天子同寅饯行惊动一时,其回籍乃归老安养之计,本无过多伤感。“家童”与贺知章相见不相识,虽有物是人非之感受,但亦不无些许幽默意味。
换成“儿童”今后,整首诗作的基调也产生了厘革。主人公被故乡的儿童当作过客,使得故乡近在眼前,却云云生疏。诗作把主人公放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在老大与芳华、主人与过客、故乡与远方、流浪与归宿的张力中,展现出无尽的凄惨与孤单。后代的传本中,为加强这种张力,又将“面毛”改作“鬓毛衰”以突出光阴之流逝;将“却问”改作“笑问”以加强者生遇合之无情。变动后的版本,文学性取得了强化,却背叛了此诗的创作背景。
赵令畤于此诗后有一小注云“一说云黄拱作”。笔者推测,此黄拱或是引用贺诗之人。苏轼在《东坡志林》中纪录五代时黄损离家出走多年,归来回头后题壁书《回乡偶书》第一首,稍改数字以应其事。明代瞿佑在《归田诗话》中纪录元末黄德广客居多数多年后返乡,亦颂贺知章《回乡偶书》第二首以寓慨叹。
△《东坡志林》书影 材料图片
显然,此诗十分合适游子抒发感受。黄拱很约莫像黄德广一样引诗抒怀,既是引用,天然无须思索原诗的背景,为了愈加贴合事先的处境,他也很约莫像黄损一样对原作举行变动,时人不知,误传为作者。《侯鲭录》中的异文或与此干系。
由于《侯鲭录》的这一误记,招致原本与辞官回籍亲密干系的《回乡偶书》,变成了子孙抒发羁旅飘荡、思乡倦游的公用文本。
叁
南宋时,原本的“面毛腮”以前多被改作“鬓毛衰”。于是成绩显现了。衰字主要有两个读音,一个读cui1,义为品级不同、渐减、丧服,在《广韵》中属支韵;另一个读shuai1,义为阑珊、朽迈,在《广韵》中属脂韵。“鬓毛衰”的“衰”显然只能读shuai1,为脂韵字。但是脂韵与其他韵脚“回”“来”所属灰、咍韵在近体诗韵中并不押韵,孙玉文教师用多量例证证实,唐诗中“鬓毛衰”大概相似的表达,“衰”字都取“衰白”义,均读shuai1,且从不与灰、咍韵通押。在第二句韵尾地点使用一个不押韵的字,这在近体诗的格律中是相对不应该显现的。
但是假如我们反省词韵,会发觉支(包含脂、之二韵)、微、齐、灰(一局部韵字,包含“回”,但不包含“来”)四韵以前通押,这分析在宋代,“衰”以前与“回”字押韵。同时,我们在宋诗中发觉不少押灰韵的作品仅在第一句末了用“衰”字,好比杨万里《卧治斋盆池》“旧来菰叶已全衰,旋买新荷带藕栽”。我们晓得七言律绝和律诗的首句句尾多选择邻韵的字,这仿佛分析,宋代“衰”字的读音也以前与“来”十分接近了。到元代今后,“衰”(shuai1)以前在“皆来”韵中,与“来”字属于一个韵部了。
综上所述,“鬓毛衰”之“衰”,只能读“shuai1”,为“衰白”之义,在唐代并不与灰咍韵押韵。宋人误“腮”为“?”,又因“?”字生僻难读,以是拔取了一个与其声旁“思”字音近、在事先语音中与“回”“来”读音和谐且更宜抒发感受的“衰”字来代替“?”字。明人发觉“衰”字不合近体诗韵,故而惹起这场争论数百年的诗案。
肆
盛教师在文章中得出结论“‘衰(shuai1)’本在唐韵灰韵中,被宋韵从灰韵中删除后强行归入了支韵,于是形成了‘衰’字的音、韵、义严峻杂乱”,但是通篇文章中,盛教师并未举出任何证据可以证实其看法。
盛教师引用“清代诗论家毛奇龄在《古今通韵》”中的话来论证宋韵将“衰”字入支韵、不入灰韵之不通。但是毛奇龄的证据居然是“今世人读‘衰’皆同‘毸’……而过遵宋韵者,反谓衰无毸音”,这是典范的不懂古今语音厘革、以今律古的妄说。《四库总目提要》对毛奇龄此书评价如下:
盖其病在不以古音求古音,而执今韵局部以求古音。又不知前人之音亦随世变,而一概比而合之。故征引愈博,异同愈出,不得不多设条例以该之。迨至条例弥多,分歧弥甚,遂不得不托辞自解,而叶之一说生矣。皆逞博好胜之念,牵率致使于是也。
△《钦定四库全书》书影 材料图片
两百多年前的学者以前明白指出毛奇龄此书成绩地点,我们天然应当引以为戒。
关于诗韵的研讨除了依据古时韵书之外,前人诗作的押韵实例亦是紧张的依据,假如我们发觉唐人用“衰”字做韵脚时,所押之韵都是支脂之韵,从不与灰咍韵相押,岂非不敷以证实《广韵》纪录的准确吗?别的,关于古音的拟测,必要团结事先的反切以及古时声韵调的具体共同情况和汗青提高情况去分析,单纯依托今天的读音去推测是不封建的。这是我国音韵学的紧张内容。大数据固然是今天学术研讨的紧张助力,但是我们必需学会分析、区分、总结和剪裁,不然大数据反而会让我们变成数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