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语下第11课《核舟记》魏学洢.原文 +诵读+知识点+课件+习题
【原文】
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致使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模样形状。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支配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原形大白”,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比拟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模样形状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支配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镌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纪录: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他最出名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桃核舟”。此枚明代核舟船篷一侧,有一分明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地点与魏学洢《核舟记》中纪录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律。
三、古文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毗连整数和零数)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人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
1.约八分有奇
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
“可”的古义:约莫。今义:表现赞同。
“许”的古义:上下。今义:允许;允许。
3.其两膝比拟者
古义:接近。 今义:比力,比力。
4.模样形状与苏、黄不属
古义:相似。 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居然。 今义:以前。
(三)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貌词,奇妙、奇异)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名词,零数)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镌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有: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毗连整数和零数)
炉上有壶(表现拥有,与“无”相对)
4.可:高可二黍许 (约莫)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貌词,端正,正)
6.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局部)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7.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表并列,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机,但是)
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
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现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本是)
9.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助词,无实践意义)
此中人语云(动词,说)
(四)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五)古文句式
1.倒装句—定语后置
(1)其两膝比拟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比拟”是中央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是中央词“桃核”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佛印”)
(2)省略介词“于”
①佛印居(于)右,鲁直居(于)左
②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③居(于)右者椎髻仰面
④居(于)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于)其上
四、课文翻译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致使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模样形状。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奇巧人:指武艺奇妙精良的人。
为:做。这里指镌刻。
致使:以及。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这里指镌刻。
尝:以前。
贻:赠。
盖:表现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高明览。
云:句尾语助词。
译文:明朝有个武艺奇妙精良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镌刻成宫殿、器具、人物以及走兽走兽、树木山石,全都是依照(质料原本的)外形刻成(种种事物的)外貌,各有各的模样形状姿势。(他)以前赠予给我一只用桃核刻的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坐船游赤壁(的情形)。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支配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原形大白”,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约:约莫。
有奇:多一点。有,同“又”,用来毗连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可:约莫。
许:上下。
轩:高。
望:对着,面临着。
糁:涂。
译文:核舟首尾长约莫八分多一点,约莫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正中高起而宽广的局部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遮掩着。旁边开了小窗户,支配各四扇,共有八扇。掀开小窗看,两边的雕花雕栏恰好支配相对。关闭小窗,只见右方刻着“山高月小,原形大白”,右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并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比拟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模样形状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峨冠:高高的帽子。
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手卷:横幅的字画卷子。
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如有所语:仿佛在说什么似的。语,语言。
比:接近。
绝类:极像。类,像。
矫首昂视:仰面期盼。矫,举。
不属:不相相似。
诎:弯曲。
倚:靠。
历历数:清清晰楚地数出来。历历,明白可数的样子。
译文:船头坐着三一局部,正中谁人戴着高帽子,留着稀疏髯毛的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方,黄鲁直在他的右方。苏、黄两一局部在协同欣赏一横幅的字画卷子。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卷子,仿佛在说什么似的。东坡显露右脚,鲁直显露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蔽在卷子底下的衣褶里。佛印特别像弥勒佛,关闭胸脯,显露乳房,仰面期盼,模样形状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着右腿,弯着右臂支持在船上,左膝支起来,挂着念珠的左臂就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可以清清晰楚地数出来。
舟尾横卧一楫。楫支配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楫:船桨。
椎髻:椎形发髻。
衡:同“横”,横着。
攀:扳着。
啸呼:大声召唤。
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宁静。
若……然:相当于“仿佛……的样子”。
译文: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支配各有一名船夫。右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像是在大声召唤的样子。右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上有一个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炉子,神色宁静,仿佛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 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夷:平。
甫:通“父”,男人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了了:清晰明白。
丹:朱赤色。
译文:船的顶部比力平展,就在外表题写名字,笔墨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一笔一画都十分清晰,颜色是黑的。另有一个篆字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朱红的。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 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为:刻有。
曾不盈寸:居然不满一寸。曾,居然。盈,满。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技亦灵怪矣哉:武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增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译文:总计在这条船上,共刻有五一局部,八扇窗,一张箬篷,一支桨,一个炉子,一个壶,一幅手卷,一串念珠;刻有对联、题名和篆文,共三十四个字。但是,盘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原本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镌刻成的。啊,武艺也真神奇啊!
五、成绩总结
1.“奇巧”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奇巧”二字是文眼,体现了王叔远镌刻武艺之精深,以下对核舟的具体分析都是围绕着镌刻者镌刻武艺的“奇巧”掀开的。
2. 文章第一句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奇巧”二字的?会合分析白什么?
①原质料体积小;②镌刻的物品种类多样;③镌刻物构思精良,模样形状传神。会合分析白王叔远的镌刻武艺精深。
3. 镌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原形大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两句话分散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既能经过小窗启闭情形的分散分析,使读者了解王叔远刀法的精密又能表现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
4. 课文开头段落笔墨有什么作用?
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目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照应“八分有奇”,用以重申质料体积之小和镌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展现中央,表达了对王叔远精深的镌刻武艺的由衷惊叹。
5.比力本文分辩局部不是依照自始至终的排序,而是依照船的正中、船头、船尾、船背的排序形貌核舟的。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利益?
本文如此写约莫有两个缘故:一是核舟的正中局部是船舱,高起而宽广,十分有目共睹,舱边的窗又可以开闭,由此提及可以惹起读者的兴致;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经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精巧情况。这后一个缘故尤为紧张——假如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地点的船头是画的主体局部,而船舱就是背景局部了;先刻画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开头明白这个情况中的特别气氛。假如按正常排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如此的艺术后果。至于后写船尾,这不必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而将船背放在最初写,则体现了文章写作内容安插主次明白,因正面是镌刻品的主体局部,而反面则为镌刻品的从属局部。
六、课文主题
本文使用从正中到两头,从正面到反面的空间排序,先容了“核舟”的外貌,体现了我国古时工艺作品的精深武艺,热情歌唱了官方艺人的出色才干。
【同步练习】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mǐn) 贻(yí) 有奇(jī) 二黍许(shǔ)
箬篷(ruò) 糁之(sǎn) 峨冠(guān) 多髯(rán)
椎髻(jì) 篆章(zhuàn) 衣褶(zhě) 诎(qū)
2.表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2)罔不因势象形 象:模仿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零数,余数
(5)如有所语 语:语言
(6)其两膝比拟者 比:接近
(7)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
(8)其船背稍夷 夷:平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居然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表明。
(1)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反的一项是(D)
A.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盖大苏泛赤壁云/此中人语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
(剖析:A.做,这里指镌刻/推断动词,是;B.句末语气词/说;C.奇妙/零数、余数;D.均为“仿佛”。)
5.虚词“之”寻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B.助词,无真实意义;C.布局助词,“的”。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分散填入括号内。
(1)能以径寸之木(C)
(2)石青糁之(A)
(3)左臂挂念珠倚之(A)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古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模样形状。
全都是就着(质料原本的)样子刻成(种种事物的)外貌,各有各的模样形状。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以前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形)。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正中高起而宽广的局部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掩盖着它。
(4)其两膝比拟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接近的两膝,各自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宁静,仿佛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嘻,技亦灵怪矣哉!
嘻,这武艺也真神奇啊!
7.文学知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纂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明朝人,字子敬。
(2)“记”是古时的一种散文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胜景,可以记器物修建,可以抒发情胸怀负,可以论述某些看法。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怀因素。
8.央视特别节目《大国工匠》播出之后,惹起热议。某中学方案举行“寻觅‘工匠精力’”
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到场。
(1)仔细察看底下的漫画,团结画面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宣传语。(20字以内)
【示例】承袭工匠精力,铸造中国品牌。
(2)阅读底下的质料,回复成绩。
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次品, “大国工匠”35年据守蓝天梦
作为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仅限公司的一名高等钳工技师,胡双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反复着同一个举措,整整35年。35个春夏光阴里,他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但从没有显现过一个次品。
胡双钱的遗址折射着这个宏大年代的“工匠精力”。各位在网上纷繁发帖点赞,请你发一条帖子表达看法,要求用上一种修辞伎俩。
【示例】35年来,您据守了本人的抱负,唱响了年代的敬业之歌,谱写了人生完善的篇章!向您致敬,心爱的航空武艺人!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底下的标题。
9.作者是依照什么排序先容核舟的?请扼要分析。
依照空间排序先容,先全体先容核舟,接着写舟的正中局部——船舱,然后先容船头和船尾,最初先容船的顶部。
10.从选文看,镌刻家的高明武艺主要表如今哪些方面?
主要表如今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形貌精致传神,模样形状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11.镌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支配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与第一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表现是在游赤壁,与核舟的主题相切合。
拓展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致使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模样形状。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支配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原形大白”,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舟尾横卧一楫。楫支配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核舟记》)
【乙】谢太傅云:“顾长康①画,有百姓来所无。”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②俊朗有识具③,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以是,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④。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⑤,本不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⑥中。”
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有编削)
【正文】 ①顾长康: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②裴楷:字叔则,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③识具:看法,才略。④目精:眼珠。⑤妍蚩(chī):也作“妍媸”,美和丑。⑥阿堵:这个,此处指眼珠。
12.表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能以径寸之木 以:用
(2)清风徐来 徐:徐徐地
(3)或数年不点目精 或:偶尔
(4)人问其故 故:缘故
13.用古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高可二黍许。
约莫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2)此子宜置丘壑中。
这位教师应当置身在山崖沟壑中。
14.【甲】【乙】文段所写的王叔远、顾长康都有精深的武艺,但其武艺又各具特征。【甲】
文段写王叔远在镌刻时,考究依据质料原本的外形举行镌刻,各有各的模样形状;【乙】文段写顾长康在绘画时,考究依据人物的特点形貌,力图传神。(要求:用本人的话归纳)
附参考译文:
太傅谢安说:“顾长康的画,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没有的。”
顾长康给裴叔则画像,脸颊上多画了三根胡子。有人问他是什么缘故,顾长康说:“裴叔则俊逸开朗,很有才略,这恰好是体现他的才略。”看画的人寻味起画像来,的确以为增长了三根胡子更有气韵,远远赛过还没有添上的时分。2·1·c·n·j·y
顾长康画谢幼舆的像,把他安装在山崖乱石中。有人问他什么缘故,顾长康说:“谢幼舆说过:‘在一山一水间游乐,自以为凌驾他人。’这位教师应当置身在山崖沟壑中。”
顾长康画人物画,有的时分画完之后几年都不去画眼睛。他人问他缘故,他说:“人肢体的妍媸,没有什么特别奇妙之处;真正的传神之笔,正是那眼睛。”
顾长康议论作画时说:“要画出‘手挥五弦’的举措很容易,要画出‘目送归鸿’的模样形状就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