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湖北的长江水面上,发生了大清朝的军舰和英国人的军舰冲突事件,结果闹到外交谈判场上,英国就说你们的船上没有挂国旗,谁晓得那是你们的军舰呢?
于是大清朝就开始寻思国旗这档事。最早有想法的人,便是俩洋务派:恭亲王奕䜣和两江总督曾国藩。这两位都一致认定:能代表大清的,莫属龙旗,而且这龙旗的颜色,还得是黄色,因为这是大清皇室的御用颜色。
这奏章递上去,当年十月就准了,大清朝随即便给各国发了照会,说俺们的官方旗帜,今后就是黄色三角龙旗。起初这旗仅运用在船上,后来大清朝派人出访西方,发现会晤之际别国都有国旗,唯独大清没有。所以这黄色三角龙旗,在19世纪70年代便成了临时的大清朝旗。而后在1888年,慈禧太后从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之中,挑了一面四角黄龙旗,成为正式国旗。
也就是在此前后,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有一块面积相当于新疆一个县的土地之上,一个叫不丹的国家正面临英国的侵略,不丹同样以龙旗为自己的国旗。
不丹最早是吐蕃王朝的属地,一直到9世纪才慢慢获得独立地位,但藏汉文化的影响,依旧很深。14世纪,当时一个叫做帕木竹巴的家族打败竞争对手之后,还曾上报当时的元朝,得到了皇帝的册封,官名大司徒。而在明朝崛起之后,这个家族的首领又向明朝进贡要求内附,大明皇帝更册封他做了灌顶国师,还给他一个王号,叫做阐化王。
为什么远在喜马拉雅山脉之南的不丹人,会把龙当作自己的图腾呢?这就与不丹的地理环境以及天文条件有关。
不丹是一个地势高低悬殊的国家,具体而言则是北部高南部低,从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到南部的杜瓦尔平原,海拔高度从六、七千米,一直降低到不到一百米。譬如不丹海拔最高点库拉康日山,高达7554米,而东南地区的马纳斯河一带,海拔高度只有97米。
正因这样的山谷地形,不丹一年之中多雷电天气。我们中学的地理课本之上,告诉我们有一种地形雨,即潮湿的气团前进时,遇到高山阻挡,气流被迫缓慢上升,引起绝热降温,发生凝结,形成降雨。而降水的山坡,就是迎风的一面。不丹这里,来自印度洋面的暖湿气流,就在此处遭遇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而形成雷雨。
当然这是科学认识,在那个时代,不丹人很自然地把山上传来的雷电霹雳这些声响动静与龙联系起来。
图-不丹国旗
而将雷和龙联系起来,正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早在甲骨文时代,造字者便已经确认了两者的联系。龙的甲骨文字字形,其实就是雷与电两个字的变形,一方面保留了闪电的弯曲状,另一方面又将表示雷声的符号“口”状移至弯曲处的终端,表示龙的口部。龙字中的口开口朝下,表示雨从龙口中倾泻而下。
这种文化,同样为不丹人所接受。雷为龙之啸声,电为龙之身形,雨为龙吐之水。
15世纪之际,不丹的首领就设计出一条神符四爪神龙,当作自己的家族图腾。这条神龙,便成为了不丹的雷电之神,以及政权象征。
那么为什么不丹的龙,是四爪,而不是五爪呢?其实最早的中国龙是三爪龙,隋唐时代与中国频繁交往的日本,把三爪龙引进到了东瀛。但随后中国龙演变出四爪、五爪,最终设定只有代表皇帝权威的龙才能拥有五爪。
准确地讲,五爪龙的出现是元朝。所以与元朝直接交往的不丹人,应该是被授予了四爪龙的使用权(包括朝鲜也是如此)。而五爪龙,是只有天朝大国的皇帝才有权使用的。
图-不丹风景
从元、明一直到清朝中期,不丹都受到中国的庇护。一直到17世纪晚期18世纪初期,不丹发生内乱之际,清王朝还曾派遣官员前去调停。
但是进入十八世纪,不丹便遭到了英国自印度方向而来的侵略。1865年,即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一年,英国强迫不丹签订了《辛楚拉条约》,今天属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第斯泰河以东约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即包括噶伦堡在内的整个杜阿尔斯平原,还有不丹南部的德旺吉里83平方公里领土,全部割让给英属印度,不丹成为受英国保护的附庸国。
图-不丹景色
这种关系,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下,继承了英国在南亚次大陆权力的印度,与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受印度“指导”,而指导的结果就是不丹成为中国邻国里唯一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丹与联合国五常都不建交,在世界上的存在感非常低。
虽然如此,不丹依旧是“神龙之国”,国歌是《神龙王国》,国旗是龙旗,国徽则是两条相向的金龙,龙的前爪托着光明之火,周边则是雷电霹雳。而除了这些源自中国的龙元素,不丹人的生活习惯和中国人也颇为相似,他们也吃饺子。传统的不丹食物,则又热和又辣,程度更甚于川菜。
图-不丹王妃
而在中国清朝灭亡之后,不丹也就成了世上唯一以龙旗为国旗的国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