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木(苏州吴衙场,是全苏州仅剩下的一棵“相思木”了,珍贵)


吴衙场东起百步街,西至星造桥堍。长约400米,宽3-4米。

.吴衙场, 缘于明代刑部给事中吴之佳住在巷内而得名。


提起吴衙场,苏州人晓得的不多;但是,讲起苏州饭店对面隔河的那条小街,都会有些印象,不是曾走过或者隔河相望过;再记不清了,那条街上的东吴饭店总是晓得的。

当今,过去典雅的苏州的小街、小巷,都纳入了商圈版图,变得嬉皮笑脸了。吴衙场好像还挺文气着。这可能是因为这条街处在苏州传统的宾馆区域内,在这儿道貌岸然是做人做事的第一要素,在这儿即便不是文化人也得装出斯文的腔调来。

吴衙场跟苏州的小街、小巷一样,也生出了不少店家,有咖啡馆,工作坊,设计室,潮流衣铺,……其中不乏西洋风格,但是走在巷中往往会产生错觉,有了老苏州小巷的韵味了,其实……

其实巷中遗存的历史建筑,相对苏州的街、巷来说,是见少的。吴之佳故居是最大的古建筑单位了。

吴之佳,字公美,苏州人。明朝万历八年(1580)进士。吴姓为苏州望族,号称“天下第一世家”。

吴之佳初为襄阳知县,后授刑科给事中,赠太仆寺少卿。吴之佳家族在吴之佳“贵显”后,由齐门迁至吴衙场。但是,吴家的宅地规模已难考证了。下面称之为“吴之佳故居”的建筑和位置与历史上真正的“吴之佳故居”是有出入和争议的。个人认为这种出入和争议已无意义了。

清末,吴之佳故居部分,改为盐公堂,位置就在现在的吴衙场27号。上世纪六十年代先后这儿改建为苏州地区招待所、市政府葑门招待所、东吴饭店,现为苏州大学招待所。这儿已无原故居痕迹了。


吴之佳故居部分遗存朝南两路建筑。东路,吴衙场37号,改建痕迹明显,散为民居居住。东侧临巷一堵粉墙立面,嵌有八角形和长形玻璃木格花窗各一扇;第四进为堂楼,仍可见得往日古朴雅致的面貌。

西路,吴衙场(37-2号)共七进。第二进为大厅,砌天纹脊,脊中间堆塑万年青图案,嵌福字,系维修所补,大厅面阔12米,过深六檩共10米。粗大的庭柱和桂础仍为原物。大厅后面残存一座小天井。第三进为一楼厅。木构楼梯、雕花挂落和栏杆,仍是旧笺。第四厅和三进楼厅围合为走马楼。在最后一进有一座砖雕门楼,相当珍贵,残存的门楼上,题额“兰阶毓秀”四字。两侧方框和下枋雕有精美的图案。


西路的后院,改建为一座颇为精致庭院,跟原物已无关涉。但是,就在这西路庭院的西北处,有一株有近400年树龄的红豆树。

红豆树,《古今诗话》,昔有人殁于树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名相思子,也称相思木。


红豆树,豆科、红豆属。常绿或落叶乔木,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被子植物野生植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成树需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开花结果一次。一穗千蕊,硕果累累。色妍如桃,实似皂角,内生鲜红小豆,因名红豆,其豆经久不坏,民俗以之为吉祥之物,友谊的见证,馈赠亲友,以寄托恋情深谊。红豆树木质坚硬,切面光滑,花纹别致,是制作高级家具二胡的以及各类雕刻工艺品的特殊用材。著名的龙泉宝剑,其剑梢和剑柄就是用红豆树心所制。入药具有药用价值,理气,通经。主治疝气,腹痛,血滞,闭经等。

这是,至今全苏州仅剩下的一棵“相思木”了。(原本在王长河头周瘦鹃故居(紫兰小筑)内有一棵,已病亡)。


如此,高龄的红豆树,一般只能古寺庙和古村落中看到,在苏州城里能幸存下来,给苏州添了份古韵,在琵琶声声的小巷里,能见得红豆树枝茂叶盛,真是件曼妙的事情。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断袖是什么意思呀(“断袖”这个词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下一篇:闽南语是哪里的语言(“闽南”一词的来源,也曾是福建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