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别友人,写下一首平中见奇的小诗,意蕴深长,值得一读
写在前面: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告别家人奉诏入京,踌躇满志地开始了他的仕宦之旅。
李白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并成为其身边的近臣,自负的他以为自己终于等来了实现理想的机会。
岂不知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且不说翰林待诏不能让他有所作为,就说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也不会被朝中权贵所容。
天宝三年(744年)夏,随着贺知章的罢职还乡,被唐玄宗日渐疏远的李白,也毫无悬念地被赐金放还了。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即使远离了权力中心,李白也始终坚守他“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远大志向,理想未竟,初心不改,所以长安就成了他的魂牵梦萦。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对长安的思念一刻都没有忘怀,偶遇友人回京,他亦是心潮澎湃,双脚还未踏上归途,一颗心早已飞到了京城。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是李白写给好友的送别诗,一首诗写出两份真挚的情感,一份是对长安和皇帝的思念,一份是对友人的牵挂和不舍,语浅情深,动人心弦。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唐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简译:
您从长安来到这里为客,现在又要回归长安,我在这里为您送别。
因为担心和挂念,我的心也被狂风吹着一路西去,它高挂在咸阳树上。
此时的心情难以诉说,此地一别,不知道我们何时才能再相遇。
您西去的身影渐渐模糊,远方升腾起缭绕的烟雾,遮住了群山。
赏析:
天宝八年(749年)春天,李白从兖(yan)州出发,东游齐鲁,在金乡偶遇友人韦八回长安,于是写下此诗赠别。
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诗风简洁明快,既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也抒写了自己西望京都思君念国的眷恋之情。
“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前两句写被送者,交代友人韦八的行踪,随手拈来,简洁明了,韦八是李白在长安时结交的好友,为客金乡,如今回归长安。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三、四句写送别者,即自己对长安的强烈思念之情,长安是李白的意难平,是他短暂仕宦生涯开始和结束的地方。
虽被赐金放还,可他的理想并未泯灭,他还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回长安,再次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
这两句看似起的突兀,实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前两句里的两个“长安”已经为此联“西挂咸阳树”蓄足了气势。
因为送友人回京,所以想到长安,往事历历,万千感慨一齐涌上心头,“狂风吹我心”是对长安的思念之情,“西挂咸阳树”是对友人的牵挂之意,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久被传诵。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五、六句回到当下,抒发依依别之情,语已多,情未了,执手相看,万般思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此刻的不言已胜似万语千言。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后两句写别后情景,友人远去,身影已经消失不见,自己还伫立在原地久久凝望,直到漫山升腾起迷蒙的烟雾,这别后的怅惘之情,是对友人的不舍和依恋。
写在后面: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不论是待诏前还是放还后,李白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心怀入仕的理想,希望被举荐和重用,实现平生抱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条仕进之路,给予他的是太多的打击和失望,还险些为此丢掉了性命,终究,他的凌云壮志只不过是一个梦想而已。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直到乾元二年(759年),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59岁的李白终于有所释怀,也许,在那一刻,他才真正的获得灵魂的解放。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多情自古伤离别,可是,在李白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笔下,就连离别都是诗意的。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不论是对家国,还是对友情,李白都始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诚挚,热烈,一如既往……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