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运营,就是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行为把很多琐碎零散的环节和事件组合关联起来,最终令之成为一个良性生态、可以持续运转的过程。
——《运营之光2.0》
运营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从运营分类可以发现,运营工作大体包括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数据运营、活动运营,以及一些更细化的工作,如新媒体、社群运营、B端C端G端运营等。
在运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是多个运营模块的结合,不同的公司对运营工作有不同定位,方向重心均存在差异。
以自身为例,在杭州做的运营工作是“用户+内容”运营,用户是B端商家运营,内容端属于SOP,制定标准流程并落地,赋能商家和一线运营团队;而在成都的运营工作是“用户+数据+活动运营”,也接触到少量的产品运营工作,做公安监管业务,负责公安用户的拉新引流、引导产品试用,进行商机转化,并为部门开展运营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用户画像。
以下,结合工作经历谈谈我对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数据运营、活动运营这五类运营细分工作的理解。
(1)用户运营
用户运营的最核心的目标是“流量”,通过数据来反应运营结果,包括注册量、点击量、付费率、转介绍等,通常我们可以按照“漏斗模型”设定过程指标。
在工作中有一句话“过程指标是保障完成结果指标的关键”,在各个行业是通用的,运营指标制定过程中,通常会有过程指标、结果指标。
通常的用户运营环节和指标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指标制定方式。
如做弹个车业务时,对门店的指标包括:官方线索跟进率、自拓线索数、征信扫码通过量、成单量,前三项为过程指标,第四项为结果指标;
而做公安业务后,其指标为社群用户增加量、产品注册邀约量、注册增加量、案件咨询数、合同签约数,前四项为过程指标,第五项为结果指标。
(2)产品运营
产品运营和用户运营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产品把展台搭好,运营到展台上跳舞,吸引更多的用户到展台上共舞。
对于每一个产品而言,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周期,没有永不衰败的产品,只有不断迭代、优化、升级才能走得更长远。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用户运营是“邀请用户使用产品并付费”,产品运营是“教会用户如何使用产品”,里面就会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人员参与:产品经理、产品运营、用户运营,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多个人,不同公司、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能定位、划分,B端、C端的运营方式又会有所不同。
(3)内容运营
通常的内容运营主要指新媒体,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头条,以及抖音、快手的短视频。而我之前做内容端,主要是做SOP,出具方法论,赋能B端商家以及一线的运营团队,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SOP的内容主要包括业务开展流程、方法、话术、案例等,其实SOP最重要最难的是落地。犹记得当初做弹个车业务SOP时,落地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众口难调。
(4)数据运营
数据运营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数据的统计分析,出具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报告,对用户进行画像描摹,为业务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我通常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包括:Excel、Power Bi、SPSS
Excel →数据统计和整理,透视表、函数、分列、筛选......
Power Bi →可视化数据看板、用户画像呈现
SPSS →市场调研定量数据的整理分析,误差分析、回归分析、数据分布、趋势判断等
(5)活动运营
活动方面涉及得相对较少,承接的是线上活动,其主要是目的是吸引用户进群、活跃群氛围、邀请产品使用。
线上活动→邀请业内人士分享、举办节日抽奖活动、组织专业知识培训等
线下活动→展厅、会议、讲座,参加过,但未实际操作过。
其实,运营是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一般是“流量”。虽然流量红利逐渐消失,步入“私域”时代,但只有有了足够的流量来源,才有底气去搭建转化率更高的“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