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办事创业堵点痛点,看青岛、济宁如何在怎么“行”上下功夫
■编者按
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要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在怎么“行”上下功夫。请看青岛李沧区通过线上打通和线下代办,让市民和企业办业务像“网购”一样便捷;济宁邹城市通过搭建“民办公助”研究院平台,在“抢人大战”中胜出一筹。
是龙就让你腾,是虎就让你跃
“民办公助”研究院引进百余高端人才
□本报记者 姜国乐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张长青 盛超
“经过近半个月的试验调整,一个新产品工艺终于小试成功,质量超预期,过程更环保……感谢化工院的支持。”近日,济宁和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培刚专门发朋友圈,对山东省溯源绿色化工研究院院长周倜和总工程师周兴波表示感谢。公司受“三废”困扰十几年,前不久,周兴波只用了一周的时间,调整了一下该公司的生产工艺,就轻松让企业实现了零排放,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为苏培刚解决难题的山东省溯源绿色化工研究院,既非公办也非纯民办,而是一家在当地政府帮助下,由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自有技术研发机构。类似的“民办公助”研究院在邹城还有4家: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邹鲁农业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和山东天禾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人才来,我们就给平台。”邹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郑龙弟说,作为县级市,邹城一没有高校二不靠沿海,为在“抢人大战”中胜出一筹,当地将更多筹码压在搭建平台上。“民办公助”研究院既可以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还可以跟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没有事业单位体制、编制的束缚限制,又不像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让人才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作为华东理工大学的高材生,周兴波虽然原来在公立研究院干行政职务,可他一直希望能投身科研。4年前,50岁的他鼓足勇气跳槽到周倜的艾孚特做总工程师。为了给像周兴波一样的人才更大、更规范的施展空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艾孚特成立了这家“民办公助”研究院,目前已经搭建起12人的研发队伍。周倜虽为院长,可研究院成立的事几乎没怎么用他操心,各种手续全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代办的。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为研究院申请了100万元的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研究院购买实验设备。
邹城市与“民办公助”研究院签订《目标管理建设任务书》,年底开展现场考察和绩效评价,获得优秀、良好、合格评价的,按照约定金额的100%、80%和60%进行奖励扶持,不合格的不予奖励。研究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课题项目小组的方式灵活组织、使用人才。对项目完成好的科技人才实行高薪奖励,对完成不好的进行末位淘汰。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邹城市提供一套工作设施支持研发、一名领导干部结对服务、一个工作部门助力排忧、一套拎包即住人才公寓安居乐业、一条绿色通道安置家人、一名主治医师保障健康的“六个一”服务。同时,成立人才工作联盟,为60余家联盟企业提供无偿服务。每年列支不低于2000万元,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除了“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还拥有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宫志远等多名高层次领军人才。他们根据企业、农户的技术需求,进行科技研发,解决了他们遇到的难题。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主要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现已引进、培养22名人才,建成薄板焊接、雕刻、机床上下料等10个公共实验平台,为30余家企业提供百余项技术服务,承接6个省市级科研项目。
“作为一家以生产医药中间体为主的企业,我们以生产经营和中试转化‘两条腿’走路。”周倜介绍,中试这条腿就是购买专家、教授的小试成果,进行中试实验,然后实现产业化。“从这一点出发,研究院将为企业插上一对腾飞的翅膀。”他告诉记者,目前,周兴波他们正在对4项刚收购的小试项目进行中试,一旦成功,每年可为企业带来8000万元的毛利润。研究院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凸显,虽然是疫情期间,艾孚特1月到4月份的销售收入实现逆势增长4%,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5%。
“是龙就让你腾,是虎就让你跃,我们虽然在待遇上没法和大城市比,但能为人才搭建更实的发展平台、给予更大的施展空间。”在邹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梁伟看来,真正的人才更在乎能否施展才能,才能施展了,价值实现了,相关的待遇自然也不会差。目前,邹城依靠平台优势共引进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研发人员、专业技术人才114人,创造专利技术成果60余项,建立了15个公共实验平台,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25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6项。
需求端手指一点,供给端联动协作高效运转
找政府办事,便捷如网购
□本报记者 张晓帆 本报通讯员 丁之
“以前换轮椅要把旧轮椅拉到区残联,得住在外地的孩子回来帮忙,现在只要向便民小分队工作人员发个微信,工作人员上门,足不出户就能办理。”6月1日,青岛市李沧区兴华路街道兴国路社区居民刘平需要更换轮椅,当天,兴华路街道“便民小分队”队员史高文来到他家,通知他通过了残疾人辅助器材适配的申请,并把新轮椅送上了家门。因肢体残疾行动不便的刘平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没想到坐在家里就能办理业务,就像网购一样方便!”
群众和企业找政府办事,能不能做到像网购一样便利?李沧区的答案是:能!
像网购一样便利,意味着需求端手指一点,供给端的整个系统就要联动协作、高效运转。为了达到“网购”一样的便利体验,李沧区开展“服务到企业、服务到项目、服务到社区、服务到居民”的“四到”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方面,李沧区加快流程再造,率先在山东省建设了政务服务支撑系统,“政务云”打破数据壁垒,打通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孤岛,构建信息交互通道。
李沧区在调研中发现,数据“条线强,板块弱”,市场监管、公安、出入境管理等领域自成体系,而群众企业要办成一件事,对应的往往是板块。能否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破除固有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业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成为破题的关键点。
“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和精细化治理的需求形成强大‘刚需’,成为如今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与优化的关键‘推手’。”李沧区政务服务大厅主任荆滔颇有感触。为了满足这项“刚需”,李沧区掀起了一场从上到下的关于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自我革命”,身份证、营业执照、房产、社保等33类相关政务信息数据资源可以在各基层大厅共享使用,市民和企业无须在政府部门之间往返,初步实现了群众办事纸质材料的少提交、免提交。
另一方面,作为青岛市“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李沧区通过网上办、代办制和快递送等方式,做到全程不见面就能够办业务。对于法律规定必须见面的,该区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尽量减少需要见面的环节。目前,李沧区完成审批事项100%上网,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在“一网通办”系统的神经末梢,李沧政府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自称“店小二”。“‘一网通办’提升了线上办事的速度,而我们要做的是实现线下办事的体验度。”李沧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姜可新认为,奋斗在线下的“店小二”直接面对群众诉求,是实现“一网通办”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重要角色。
为此,李沧区在区审批大厅和各个街道组建14支小分队,提供上门帮办代办服务,解决老百姓有事不会办、办不了和来回跑的问题,为便民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找到“触手”。在一系列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措施下,各政府部门碎片化的服务职能,被整合成为群众企业具体要办的“事情”,群众由“找部门”转变为“找政府”,再也不用操心办事要跑哪些部门了,并由此带来办事效率提升、办事成本降低、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企业活力不断激发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