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朝奉到底是谁(老朝奉到底是谁 春夏)

〖方氏溯源〗——方氏族谱最早的五篇古序(传)译文

方 先 渠

【译者简介】方先渠,湖南省岳阳市人。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历任中共平江县委书记,中共岳阳市委党校校长。退休后,先后任岳阳市诗联楹联协会顾问;《洞庭诗词》主编;岳阳市老年文学协会顾问,《洞庭红叶》主编。

目 录

一、方昺《开国公家世行实》

二、崔陵《西晋奉敕方氏宗谱序》

三、方藏《东晋奉敕方氏宗谱序》

四、方孚《进呈新安方氏宗谱表》

五、汪行忠《唐奉敕修方氏宗谱序》

[按语]

国之修史必有序,序乃史之纲。族之绪谱亦必有序,序乃谱之魂。在我国古代,早期是家族自行编纂族谱,谓之民修。据传,方氏早在秦始皇时期,有卿(主管农事)方琼,曾自修家谱。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庚子(220),上柱国大夫兼除散骑常侍方昺(淳安人),为先祖方储撰《开国公家世行实》,存于自修族谱中。西晋时期,实行等级门阀制度,属世家大族者,才由朝廷命其编纂氏族志,谓之官修。太康三年(公元284年),武帝敕司隶校尉崔陵权谱知事,并“集九州百郡仕贵,仰各赍先世,谱状投上秘阁,品为四海大姓。毋容匪类买谱,接枝粘叶,如犯者削谱。”八年(287)丁未,关内侯、骠骑将军、新安(今浙江淳安)太守方藏,“恭遵朝旨,谨录家传旧牒,投上秘阁。”被正式题签《奉敕方氏谱》。此乃全中华方氏第一次官修家谱,并由崔陵撰序。

至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方氏宗谱》奉敕二修,方藏(淳安人)自撰谱序。

又至成帝咸康二年(336),时任詹事舍人(詹事府,掌皇后或太子家及宫中庶务。多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方孚(后官襄阳令、东平太守、淳安人),呈遂安县(位于今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景区)新定里(即遂安县县治地)大宗方氏血脉谱表。皇帝命尚书省(秦汉始,设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和六部,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佐著作郎(职知博采,协助著作郎修撰国史)柳伯华等人四校。柳伯华等校审后,奏呈皇帝。皇帝御览后,特为《方氏宗谱》御批:“名家盛典”。

再至唐武则天通天元年(696),又奉敕续修《方氏家乘》,并由秘书正汪行忠撰序。

以上五篇古序(传),为中华方氏全族现存的最早的老谱资料,为研究中华方氏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对族史有关重大问题,类如得姓始祖、始封地方山、河南(洛阳)郡望、发祥地浙江淳安(古歙之东乡)、先祖世系及江南方氏等,提供考证的重要信息。今特译出,以利于大家阅读和研究。

【方昺文(原件)】

一、方昺《开国公家世行实》译文

先祖储公,是方雷氏的一百一十二世孙。我们方姓得姓的方雷氏,是炎帝七世孙帝榆罔的儿子,佐黄帝轩辕氏破蚩尤有功为相,封于方山,因以赐姓为方。至唐尧时,有四十五世孙方回,字子周,道德高尚,与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守能同心辅助朝政,帝尧曾有心禅位,方回辞而不受。越三代,至夏时,有方相,少而神异,志向清高,辅佐大禹被封为侯。周宣王时,有方叔辅政,举为正卿,以兴周室,时人作诗(即《诗经。采芑》)赞美他。汉有方望,字景高,博通经史,善究星文图谶,元帝初官太史升太傅。后谢职。又出聘隗器军事,辅助平定王莽,官河南太守。因病归隐。子紘,字子纲,拜河南太守,因王莽篡逆避地江左,迁家歙州东乡(今浙江淳安),实为始迁之祖。子孙以此为故里。子雄,字代英,东汉光武帝建武间(25—55)官尚书郎、云麾将军,随伏波将军马援征武陵蛮有功,拜西河太守。雄生三子,长侪、次储、三俨。先祖储公字圣明,……章帝元和元年(84)……帝奇其能,特拜洛阳令,……元和三年(87)加赠太常卿封黟县侯。和帝永元五年(94)癸巳六月,……服鸩而卒,身死以成名……追赠尚书令开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赐采帛棺服东园秘器,敕护归葬本邑(古歙之东乡,今淳安县贺城),立庙为之题额:“仙翁”(即淳安贺城仙翁庙,公元1117年,宋徽宗为储公仙翁庙题写:“真应仙翁”四字,简称“真应庙”)……储公生三子,长仪,次觌、三洪……为历世修谱牒时,昭穆明确而记载至无穷,我特择要叙述,使后世子孙有所观感而不失其根源。时建安(东汉献帝)二十五年(220)庚子。

上柱国大夫兼除散骑常侍

雷公一百一十八世裔孙方昺字彦光书

【崔陵序(原件)】

二、崔陵《西晋奉敕方氏谱序》译文

臣闻,洪荒未判之初,名为混沌。而后名太乙,……而后天地始分……有世系而后宗族之序才明确。所以先王建国之初,赐姓命氏以辨名分而别族类,这就是大事了。至于统属百世,则又有族谱。族谱,对于一个家族来说,犹如网之有纲、衣之有领,统绪相连,百裔归于一祖;本枝并茂,千叶同乎一根。有的挑柴负禾于田野之间,有的穿着官服端着朝笏于庙堂之上,虽说贫贱富贵大有差异,然而联宗续谱的情义,终是不可泯灭的。臣恭闻皇帝陛下应天理顺人心,守业承谟,中原和外邦一统,君王和大臣是互相信任的功勋贵族世家。奉皇帝敕旨,命臣为权知谱事。我观看了在廷群臣所进的先世名宦事迹,独有方氏家传,其先祖本神农氏后裔榆罔帝太子雷之后,的确是王者之贵族后代。更经过周、秦、汉、魏以来,名公巨卿代代不乏其人。如当代官宦之士,或身居辅弼高位,或任职机要部门,簪缨蝉联,冠盖相望。至于乡村闾里的优秀人才,有儒学名声,有的足迹远循于山林,有的志向乐于耕耘在田垄,并潜心研究典籍,著述文章,有的尽忠效节而平定边境的侵犯,有的临危授命而辅佐王室复兴,忠心可贯天日,壮气凌云。这些行为应该载于史书,没有弃置而不予记录下来。希望这些高风亮节传播万古,这些美好赞誉而宣扬于千秋,使本族后裔增辉,源流可考。臣顿首谨序。

太康八年岁次丁未吉旦奉敕司空司隶校尉著作佐郎权知谱事臣崔陵序

【方藏序(原件)】

三、 方藏《奉敕方氏谱序》译文

按《周礼.宗卿》规定的职能,所有编著的谱牒,都要记录自己的姓氏来源,或因封官,或因迁地,而子孙继承世系辈份,以审定祖宗历代。至于封爵受赏,承三皇五帝的遗风,得朝纲法纪而不紊乱。自伏羲后主要有六姓,而方氏居其中之一。方氏的始祖,本来自神农后八代的帝榆罔。当时蚩尤作乱,太子雷和弟实与轩辕避难于姬水边。雷推位给轩辕为黄帝,一同起兵在涿鹿战胜并杀死了蚩尤。之后,黄帝委雷为左相,封于方山;委实为右相,封于房陵。于是,因封地而分别受方姓和房姓。方氏的郡望,在北绥州邑下河南郡渤海县的安昌乡吉安里。今北绥州改为洛阳,渤海县改为巩县。但后来犹有人不知道改了名而修谱,又不知道方氏在上古在六姓之数,却象与其他姓氏一样排比郡望州县,乃说方氏的郡望出自冀州的渤海县了。又古时风俗记载,方氏与房氏是同一个姓,是因为要避乱去长江以南,房氏便去户而姓方。这样一来,岂不是好象涉足浅流而害怕大海,只走小路而不知有大道吗?自从雷公娶风寻氏女,生子三、女一。女名节,品德极好,黄帝纳为妃,生子名青阳,即少昊帝,子孙相承一十八代为帝。我方氏从雷公以后,至紘公,凡一百一十代、三千多年。紘公在西汉平帝元始五年(6)因王莽篡位,至九年(10)避难去了江左(古人以西为右,以东为左。江左,指长江下游以南广大地区),居丹阳歙县之东乡(今浙江淳安县)。后来,这地置新都郡始新县,又改新安郡始新县。因丧乱,子孙迁居于淮(今安徽地区)楚(今江西湖北湖南地区)吴(今江苏地区)越(今浙江地区)的众多。有的遇上世乱而不能入学,有的因性格顽劣而不亲善,有的家族渐渐沦落,这如何从中追究呢?今天我在一些族谱的残编中,所幸找到了祖姓的源头,有至望公(方伟子,汉平帝时官中郎将)以来的各代先人的名讳及封官列职,并根据各时期的年代、帝号,取其确凿真实的传记。及洛阳令储公(方雄长子,东汉和帝时官太常兼洛阳令,封歙县公)后,全族支分叶散,随地而居,虽未能遍历各州县去收集诸公世系,但各支自行流逝,自存世次。如果有资料纪录,也应当编辑于后,以待来者利于纂修,这不是亦可传于世世代代吗!

东晋咸和六年(331)岁次辛卯季夏朔日裔孙藏谨序

【方孚表(原件)】

四、方孚《进呈新定方氏宗谱表》和柳伯华奏及皇帝御批译文

东晋咸康二年(336)丙申三月二十日,成帝诏告天下,寻找大姓家族的宗谱。时任詹事舍人的方孚,呈上扬州遂安县(今淳安县)大宗方氏血脉谱表。

臣方孚慎重禀报:我们千年来很荣幸,是遵奉皇帝的诏书来品量分别的一家氏族。我们方氏一族,承袭神农的后裔帝榆罔之子名叫雷,为黄帝左相,封方山,所以以方为姓。传数世至方回,为陶唐尧帝时期隐士。至方相,封夏傩侯(约似夏禹朝时期掌祭祀巫祝的大臣)。至方琛,封河南(今洛阳地区)伯,始居河南。至周(西周宣王时期)官正卿方叔,后裔名方豹(东周敬王时期),子孙居家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秦都区)。至汉(东汉平帝时期)官中郎将名方望,其子名方紘(汉哀帝建平时官丹阳令、河南太守。后王莽篡位,避地歙之东乡,今淳安县),拜河南(今洛阳地区)太守,后裔遍布江西(指长江下游今安徽、浙江、江苏等江左地区)诸郡,很少没有功名宦爵的。今不以我作臣子的愚钝平庸,蒙皇恩提拔为詹事府舍人,我特来慎重地整治旧谱,记载婚姻、官宦、职务行状,来到宫殿上拜谒进表。

皇帝命令:这部方氏宗谱,交付给尚书省佐著作郎柳伯华、王戡一校,韩金辉二校,都曹令使(秘书官)刘弘三校,孙瑜四校。阅读完后回复。钦此!

尚书省佐著作郎、知谱事柳伯华等谨奏:奉皇帝命令进行品量,我们读了方氏家谱,记载方氏承炎帝之裔,榆罔帝之长子雷为左相,封方山之后(后:侯国国王),安然得姓方。按经书、传记、诸子文集和史典记载,确实不是虚假的。方相、方叔、方琼(秦时为卿)名宦于夏商周三代之朝。方伟(汉宣帝五凤间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方望、方紘、方雄(方紘长子,东汉光武帝建武间官尚书郎迁给事,后出任河西太守)、方储、方侪(方雄长子,官南安太守,封关内侯)、方俨(方雄三子,官都督),父子、祖孙、兄弟相继辅佐汉朝,功绩显著、风范伟烈。品量方氏,可印证真是很正统的大宗、很高贵的家族啊!

皇帝御书:名家盛典。你方孚要世代珍藏传承,子子孙孙永久不要忘失。

【汪行忠序(原件)】

五、汪行忠《唐奉敕修方氏宗谱序》译文

我思考,上古之时,断鼇足而立四极,以返回超然物外的遗风,浸润天地人三才,既奠定仁义礼智信五常。并开始彰显阴阳,传布万物之形,清浊运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于是,皇帝君王乃启运疆土,分封亲近子孙,由是而兴九族,并因此而全家和睦。今了解方氏的先祖,确实本是神农氏裔孙榆罔帝的太子雷。因蚩尤作乱,雷与弟实同轩辕氏避地于姬水之上。后轩辕氏于姬地起兵,雷掌握先帝神农氏旧日的诸侯兵将,辅助削平蚩尤。雷本可继承帝位,但他推辞而不就位,退居西陵,让位于轩辕氏尊为黄帝。后来,黄帝征雷为左相,封于方山,因此被称为方氏。征实为右相,封于房陵,因而被称为房氏。方雷子方明,承袭爵位为相后,世居古扬州邗沟之东。至盘庚时,有方毅,为河南牧,其后遂迁家于河南(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以南地区)。历周朝时,有大夫方叔。至汉朝,有太傅方望。方望子方紘,举文武才,策试上第,官郎中,升司马长史。元始间,因王莽篡乱,即避地江左,居丹阳歙县的东乡,子孙以其地为故里。方紘孙方储,东汉章帝时举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除郎中,累官至太常卿,卒赠尚书令、封黟县侯,食邑三百户,谥昭烈,立庙入祀。后八世孙方藏,晋武帝时平贼有功,封关内侯、骠骑将军,进金紫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子方操,东晋明帝时官谏议大夫、户部尚书、左仆射,封上虞县开国公。方操生四子,……以后衣冠蝉联,簪缨不坠,苗裔相承,绵延至当代子孙,蕃衍星罗棋布。其中,或因外地任官而不能返家,或择地而迁居他乡。九州固磐石之宗,四海衍同源之派,并不是随意聚集在这些地方的。为查究流传,臣汪行忠奉贞观六年皇帝敕旨命令,依西晋太康间条例,一同评定天下氏族。今根据国子监博士方位(淳安人)、朝散郎内史方儒(淳安人)、校书郎方世荣(淳安人)等所进呈上朝廷的方氏家谱,证得西晋武帝……敕司空司隶校尉崔陵,收集九州百郡官宦贵族先世家谱投上朝廷,由秘书阁审查,评量是否能定为名门望族。当时,关内侯、骠骑将军、新安太守方藏等,首次带着方氏先祖的官宦姓名、生卒年月史料呈上,被朝廷品为大姓,并详细撰写成家谱,让历史事迹可以考证。今又著辑成方氏家谱,慎重地依照旧本校勘,并进呈朝廷,诚心地等候皇帝颁降圣旨,用以彰显后代。臣诚惶诚恐叩首谨序。

通天元年三月谷旦

奉敕修谱朝奉郎行秘书正臣汪行忠撰

2019年一2020年译于岳阳

【始祖方雷】据方氏发祥地、创谱地浙江淳安《河南方氏宗谱》及各地方氏古谱记载,方雷是方氏得姓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 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楡罔之长子,因战蚩尤作乱有功,实现部落联盟,主动让位给轩辕黄帝,所以轩辕黄帝任命他为左相,封于古扬州邗沟之东方六百里方山府地(即南京六合方山),并以地赐姓,改姜姓为方姓,故称方氏得姓始祖。娶陈郡风寻女,生子三:明,清,永。一女节,嫁轩辕黄帝为正宫娘娘,后人称嫘祖。是闻明世界创造发明丝织品的始祖。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美国总统大选时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