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由清朝时旗装发展而来的,两者间有什么区别呢?
旗袍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关于旗袍的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虽说存有诸多争议,但是从史书记载来看,还是有一些地方是客观存在的。
十二美人图里美人旗袍的领子
汉服饰发展到明朝时期,其样式已经很丰富了,可以说得上是历朝历代所不能比拟的。那时候的女袍分为四种形式:交领、直领、盘领、合领,其中的合领就是许多人所说的立领了。这种高领其实只是对过去襟领的一种改变。他流行于明清之际,是大多数南方中层女子的家常服装,整体特征是:领子高约为一寸多,有一两个领扣。
康熙时期画家焦秉贞画作, 女子内穿红色立领袍(便服)
很多人好奇明清时期汉人女子的高领是不是就是旗袍的立领呢?
具体来说,高领与立领之间很像,但细心观察,两者之间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大体有几个方面。
雍正时期冷枚《春闺倦读图》局部 女子穿立领衣(便服)
一、形式不同。
明朝汉族女子衣服的高领,领子基本没有镶边,也不做过多装饰,边角是直线型,自然而流畅。满族的立领,大多都有镶边,后来愈演愈烈,越来越流行,视觉上是逞元宝型的,有一定的特意弧度。
二、开边方式不同。
明朝汉族女子的高领,基本是直线对襟开边。但满族女子的立领,是弧线绕襟开边。
三、表现形态不同。
汉族的高领具备很强的修饰性,并且有内衫和外衫两种形式。如果只穿内衫,在外还会套上对襟或者圆领等衣服。体现出明朝时期的服饰已具有时装的层次性。而旗袍服饰作为系扣的实用则大过装饰,基本只是以单一的外衫形式存在。
除此以外,立领这个概念如果笼统称呼为清代的元宝领也是不正确的。立领本意是特指在民国二三十年代后,衣服制作时领子经过上浆处理,让衣服硬挺的旗袍领。这也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汉服和旗袍的区别,也不在高领或立领,旗袍的显著特征是他的布艺盘扣和斜腋线开边。不同的是汉服是系带和斜腰线开边。
康熙时期的女褂
汉民族服饰中的立领也就是明竖领,大体上是方角,瘦高,领子上还装饰有两颗金属扣,所以这类衣服也被称为“扣身袄儿”,其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直到明后期在女性服饰中已流行开来,也有观点认为竖领的产生与当时“小冰河”特殊气候变冷有一定的关联,但从当时立领的形成结构来看,其更像是从宽交领变异而来。
现当代旗袍
在明末清初满洲八旗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制度,明竖领以及其它女装在一段时间内得以短暂的保持。直到清代中期,乾隆中后期,整个社会的变化,女性的竖领也开始发生许多变化,比如高度变低,镶有深色缘边,这种款式的领子也就是旗袍领的鼻祖。本质上旗人的长袍原先是无领式的,可得知旗袍领不过是旗人借鉴了汉人的服饰在袍子上加入领子后才有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