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时代(她时代电影)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电影中的“铁姑娘”,专属于那个时代的新女性象征性符号。

我国故事片的生产,大概从1966年5月起就全面停止,到1970年开始恢复拍摄样版戏,1973年重新恢复故事片的拍摄。当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生产了《艳阳天》、《战洪图》、《青松岭》三部故事片。

这个阶段出产电影中的女演员,虽然长相各有不同,但都有着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精神饱满,英姿飒爽的共性。肢体、语言、表情等,无处不透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敢叫日月换新颜”的精气神。

70年代《人民画报》上的“铁姑娘”郭凤莲

当时的《人民画报》《中国妇女》等杂志,封面人物常常用一些颇具男性气质的工农妇女形象,朴实勤劳的“铁姑娘”成为当时女性画像的主流。女性特有的柔美温婉,被阳刚之气取代。样版戏《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红色娘子军》中的吴清华,《龙江颂》中的江水英,《海港》中的方海珍,《杜娟山》中的柯湘,这些女一号全是独身,而且行事泼辣,颇有男人风采。

洪雪飞在《沙家浜》中扮演阿庆嫂

社会上和电影上,这一段时间涌现出了许多铁姑娘类型的女英雄。铁姑娘中的代表人物是女劳模李秀英、吕玉兰、郝建秀、吴莲英、尉凤英,第一代知青邢燕子、侯隽,大寨铁姑娘郭凤莲等。

电影中最直接介绍铁姑娘的是纪录片《红旗渠》,在电影《红旗渠》中,有这样一群“铁姑娘”。她们敢想敢干,学会了抡锤打铁、装药放炮,完全破除了妇女不能下深井劳动的刻板成见。由于井深洞窄,有时爆破完浓烟不能马上排出,她们为了加速施工进度,亲自进入浓烟还未散尽的洞内,舞动衣物人工驱烟……

铁姑娘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因素。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生产力匮乏,社会需要女性走出家门参与国家建设;主流意识形态也呼唤“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女同志一样能做到”。在解放妇女的大环境下,女性去性别化(或称男性化、中性化)行为,获得了主流媒体称誉性评价,“铁姑娘”这一新时代女性象征性符号,也就在这个火红的年代中诞生了。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妇女解放热潮中,很多妇女走出去了家庭,挣脱了封建历史的枷锁,与男性一同挑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担。

电影《李双双》是六十年代妇女走出家门,和男人同工同酬这一新生事物的真实表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孔淑珍,也是这种冲破封建束缚,“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具体代表。但这些六十年代的电影中的女强人或铁姑娘,没有彻底唾弃女性应有的“温柔”“贤淑”,而是在这些性别特点上增加了坚强和刚毅。

张瑞芳在《李双双》中

而进入七十年代,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抹除了男女性别差异,男女形象过度同质化。这也造成了七十年代的电影,无论女演员长相男性化,还是仍然漂亮美丽,在造型和表演上,无一例外的都要演出“铁姑娘”的风采。无论主角或配角,说话时,都要挥动双手,作斩钉截铁状,以示性格上的刚毅,以及飒爽英姿的精神面貌。表演上全部都带有非常明显的话剧程式,见到负面人物,横眉冷对,怒目圆睁,不共戴天,恨之入骨。遇到中间人物,则作出一副语重心长的痛心疾首状。一旦展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及对领袖的崇敬时,整个人物身上又普照着灿烂的阳光。

虽然七十年代电影中,女主角全部为“铁姑娘”型,但演员气质及形象各有不同,在影片中所展示的形象也不尽相同。

刘晓庆在《南海长城》中

八一电影制片厂1976年根据同名话剧改编拍摄影片《南海长城》,刘晓庆在其中扮演一个根正苗红的铁姑娘似的女民兵。刘晓庆虽然以铁姑娘式的表演来突出女民兵的刚毅硬朗,但她本人川妹子的柔美,却并不能因程序化的表演而掩盖。

相虹在《决裂》中

同样,张金玲《渡江侦察记》中扮演的刘四姐,张明子《艳阳天》中扮演的焦淑红,相虹《决裂》中扮演的曹小梅,李秀明《春苗》中扮演的赤脚医生春苗,王馥荔《金光大道》中扮演的吕瑞芳,虽然也难以避免三突出表演痕迹,虽然也很刻意地表现了铁姑娘似的那种风风火火,面部表情写满了严肃,一双秀眼处处透着寒光。但一些长象秀美的女演员,公式化横眉冷对的表演,却遮掩不住天生丽质,看上去仍然大方美丽。

张金玲在《山村新人》中

李秀明在《春苗》中

但也有几个女演员,自身形象过于男性化,再加之所饰演的角色类似假小子,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所以让人感觉将“铁姑娘”安在她们身上,十分的贴切。

刘晓媚这个名字很女性化,但她在《青松岭》中扮演的秀梅,却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铁姑娘形象。而她本人形象气质似乎也和这个角色很接近,风风红红的飒爽劲,和人物设定很契合。

刘晓媚在《青松岭》中

从气质和形象上看,刘晓媚似乎是那种缺少文化修养贫民家庭出来的孩子。但实际上,她却是书香门第出身,父亲曾留学日本,母亲作为中学教师,精通英、俄两种外语。刘晓媚毕业于天津十六中,后到河北省文化学院话剧系学习,影、视、剧三栖,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

刘晓媚虽腹有诗书,但形象气质朴实,加上她生活中不善与人交往,淡泊名利,出演的电影很有限。后期虽然也出演的一些影视剧,也没有超过《青松岭》的。所以,她最出名的《青松岭》中的表演,就固化了观众对她的印象。假小子,铁姑娘就成了她的标签。

《一副保险带》里的女主角王政,不知是知青的出身,还是本人就是风风火火的性格,在《一副保险带》中的表演,处处透着战天斗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

王政出生于1952年,1968年,王政到上海崇明长征农场插队。这一年,黄梅莹也来到了崇明的农场,而潘虹来到崇明的时间,则是1972年。崇明,这个上海的后花园,成了日后这些明星们起跳的江心跳板。

王政(右)在《一副保险带》中

王政作为知青是十分优秀的,在农场两万多名知青中,她是第一批四名发展的党员之一。不久后,她担任长征农场八组副指导员,也曾经被农场选派到广州交易会担任讲解员,之后就被选为电影《一副保险带》的主演。

王政是幸运的,演戏天赋、形象气质比她好的多的黄梅莹和潘虹,参演第一部电影都是在王政演电影的五年之后。

1974年,王政担任《一副保险带》女一号。能成为上影四部故事片中的一个主角,王政无异是幸运的。

王政外形轮廓有一点钢硬,“娇”的气质有一点缺失,再加上她长期在农场领导劳动,形象和气质已经有些农民化,缺少李秀明、张金玲、吴海燕、张力维等人的女性柔美。

再加上她以前没有在文艺单位待过,表演上有些僵硬,塑造的形象又是铁姑娘型的,角色从形象到气质都不讨喜。加之她在表演上缺乏天赋,演起角色显得有些吃力。

当然,王政也可能意识到自己并不具备在演艺界闯天下的潜力,从而果断地放弃了表演,另外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王政之前的学历虽然只是初中二年级,但她刻苦复习,最后考入了上海师大外语系,担任了校学生会副主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申请赴美留学如愿以偿,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系录取。2002年之后,她在密西根大学任教,专业领域是中国妇女与性别历史。

客观的讲,王政的转型是非常成功的。这就说明她属于理智性的人,知其长处和短处,知道如何扬长避短。

1975年上映的《车轮滚滚》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在该片中,吕亚林饰演的耿春梅是耿东山的养女,她作为民工队指导员,带领民工们绕过敌人密集的火力网,把弹药送到我军淮海战役前线阵地。在前线,她还和自己失散了十几年的哥哥战地重逢,并亲自击毙了负隅顽抗的匪首郑子成……

吕亚林在《车轮滚滚》中

吕亚林出生于1944年,北京人,1973年,她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分配到长影工作。吕亚林年龄在七十年代担当主角的演员中,和杨雅琴一样,属于偏大的。但她和杨雅琴不同,在参演《车轮滚滚》之前,她没有拍过电影。她的表演朴实无华,她的轮廓少了女性的柔美而多了一点钢硬。正是这种介乎于男性与女性中间的中性表演,将那个时代女性飒爽英姿,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也可能是因为这种特质,缺乏女性的柔美,不适合后来电影对女演员的要求。在《雁鸣湖畔》中饰演女二号,《延河战火》中饰演的高大凤以后,进入八十年代,她再没有参演过电影。

1980年,吕亚林从长影调至铁道兵文工团。后来,又转业到北京电视制片厂,做了一名电视导演。

“铁姑娘”是随着妇女解放而诞生的新生事物,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出了特殊的作用。电影中的“铁姑娘”也是如此,从美学上看缺少了女性的柔美,但她们的那种“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的精神,现在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财富。

本文为西岗老杨原创,如转载请标明出处及原作者。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大宝是哪国的牌子(国货老牌子护肤品十大排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