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美食文化——佤族食俗古怪,一碗烂饭可求婚,送鸡蛋表复仇
云南佤族印象
佤族的古代先民是古“濮”人的一支,是我国云南西南部以及细甸、泰国、柬埔寨等广大地区里最早的居民,故汉族称他们为“本人”。佤族普遍流传“司岗里”的传说。据西盟佤族的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是从石洞里出来的。
司岗里溶洞口
这个洞位于阿佤山中部,佤族人把阿佤山视为其发祥地。在西盟县西约五六十里的布拉得寨(在缅甸境内) 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还把它视为“圣地”,经常举行祭祀活动。他们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祭祀活动
云南佤族进入父系氏族可从创世纪“司岗里”传说得知一二。即人从石洞里出来,曾与野兽为伍,反映了采集狩猎时代的生活;人们先派萤火虫求来了火,又叫蚱蜢从雷神学会了摩擦取火,开始了熟食;继而蛇用尾巴从海水底下取来了谷种,人们开始砍树割草种谷,过着游耕的农业生活。原始农业的初期妇女当家,而后方进入男子当家。
东汉时期,濮人仍处于游耕的山地农业,兼事采集狩猎阶段。元至清初,佤族社会已从狩猎为主的经济生活过渡到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乾隆年间以后,大批汉商进入西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用具。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致力发展佤族地区生产,固定耕地,发展水田,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地方工业,日新月异。1965年以来,佤族地区饮食结构,炊餐用具,发生了巨大变化。
目前,云南佤族共有40多万人口,主要集中在西盟和沧源两个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西双版纳州和腾冲、昌宁和景东等市县。云南佤族主要从事农业,以大米为主食,其次为小红米、玉米和豆类。各种野菜是他们的重要食物,饲养畜禽,以狩猎补充肉食来源。口味嗜酸辣、腌腊,喜食鼠类及昆虫食品,嗜酒、喜喝苦茶和嚼槟榔。
云南佤族
云南佤族食俗荟萃
佤族大多数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地带。这里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平坝极少,故习惯上称为“阿佤山区”。阿佤山区地处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宜农宜林。
01.鸡肉烂饭
西盟佤族,无论贫富几乎都吃烂饭,即把米、菜、盐、辣子煮为一锅,熬成较稠的粥,农忙时,日食三餐,平时吃两餐。其他地区的佤族,多吃干饭,但粥仍是家常美味。鸡肉烂饭是他们逢年过节、婚丧、待客的美味佳肴。
佤族鸡肉烂饭
02.喜吃鼠肉
食竹鼠、松鼠和田鼠等是佤族的饮食习俗。捕到后,先用火把毛烧光,再去掉肚杂,与大米煮成稀饭;或者是取出鼠肉切细拌上调料,下稀饭吃。如捕获的鼠太多,就置于火塘上方的炕笆上烘干,制成鼠肉干巴,食时再煮成稀饭比鲜鼠稀饭更有风味。有的捕鼠能手几乎每天可以抓捕到三四只,不善于捕鼠的人家甚至用鲜牛肉换吃鼠肉。
竹鼠干巴
03.喜食昆虫
佤族喜欢根据季节特点更替食用竹虫、红毛虫、扫把虫、冬瓜虫、柴虫、曼登树虫、芭蕉虫、槟榔树虫、飞蚂蚁等虫、仍与大米合煮为稀饭而食。
佤族昆虫烂饭
04.吃新米送全寨
西盟的佤族,善于种植旱谷,且多是红米,品种达几十种干谷用木碓现舂现吃。家庭主妇负责煮饭和分饭,饭熟之后,全家老幼围在火周围,每人一个木碗,由主妇均分,在多数情况下是一次分完,吃不完的可以给别人吃。在分饭的时候,非家庭成员在场,亦可分到一份。吃新米时要向全寨各家送一团米饭,但禁止吃肉,要用番茄做菜。
佤族舂米
05.蜂蛹蜂蜜一起吃
佤族养蜂比较普遍,用一段圆木掏空,两头封口,只留数孔,置于山间招引野蜂回家,再置于房檐下,使其繁殖酿蜜。每年割蜜二三次,多连同蜂蛹一起吃。
佤族把圆木掏空养蜂
06.一个葫芦两个瓢
据有关资料证明,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外形美观的葫芦就普遍地为人类所注意,它的嫩实和叶子不仅可以供食用,干燥的果实可作浮水涉江的工具和捕鱼网的漂子,剖开后可以做成理想的碗、盘、杯、瓶、勺、盛酒、葫芦、瓢等盛物容器。在云南诸山地民族中至今仍大量使用自然物器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佤族的葫芦瓢
07.无酒不成礼
酒是佤族的重要饮品。水酒,佤语叫“布来”“泡水酒”是佤族的民族礼节,无论节庆、待客或祭鬼,都得有酒,有“无酒不成礼”之说。一当客到,主人即倒一杯清凉的水酒,用中指沾一滴酒滴在地上,以示敬祖先,然后自己先喝下一口,以示无毒,再敬给客人。客人要用右手去接酒杯,用手心托住酒杯方饮。
佤族敬酒
08.喜好极苦的砂罐茶
1950年前,佤族不种茶,现已大量植茶。煮茶所用的茶叶,一般是阿佤山初制绿茶大叶茶,取30克左右放进砂罐中熬煮,至茶水仅剩三五口为止。此时茶色如汤药,味极苦,但喝后清澈透脾,它对在炎热气候下远离寨子劳动的佤族人民,具有神奇的解渴作用。
佤族的砂罐苦茶
09.芭蕉叶“茶帖”
茶在佤族地区,不仅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信物,一种表示亲密友好的使者。每逢佳节或家里有什么事,阿佤人家常用被火烧软了的芭蕉叶包起一小把茶叶,送到亲朋好友家邀约同庆。若只是口头邀请而未送“茶帖”,则被人认为是不诚心邀请而往往不来。此外,家族间,村寨间发生纠纷后,若想和解,也常常互送茶叶给对方,请对方到村寨里做客,并表示双方以后能像朋友一样坐在一个火塘边喝苦茶,叙友情,并永远亲密友好,互不侵犯。
芭蕉叶“茶帖”
10. 茶水只喝三小口
佤族饮茶过程中如是众人同饮,则用一小碗轮流喝,半小罐茶水,须让在座的每个人都能喝上,并且倒给的茶水要能使每个人刚好喝足三小口,不能少,亦不能多,茶水不足或超过三小口,主人都必须向喝茶者道歉。
喝茶长幼有序 佤族饮茶过程中的敬老、敬客和众人同饮,其顺序应按辈分,年龄大小和客主之别分先后。若是客人,第一道茶水须主人自己喝,以示茶水干净且对客人无恶意。第二道以后的茶水则主客共享,至茶水无味时再换新茶。
佤族饮茶
11. 嗜茶如命
由于佤族喜欢喝茶,老人们更是嗜茶如命,因此,家里的老者没有茶可喝,往往被人们作为子女孝顺与否的标准之一。
12. 仿制槟榔
嚼槟榔和抽旱烟是佤族普遍的一种嗜好。佤族妇女最常见,几乎每个人都随身携带槟榔袋和烟袋。劳动休息或平时闲谈,口中都含一块槟榔。但是,这槟榔并非槟榔树上的果实,而是用麻栗叶和石灰煮成的仿制品。因制作简单,人人都会做。据称,嚼槟榔还有健齿的作用。
喜抽旱烟的佤族妇女
13.送糯饭粑粑拜年
崩南尼,是佤族辞旧迎新年的节日。邻居互送糯米饭、粑粑互为拜年。各家还给每一条耕牛、骡马一碗糯米饭,表示对一年辛苦劳作的慰问。
佤族糯米粑粑
14.两根甘蔗谢大象
佤族在四月泼水节后的第三天有一个奇特的感谢大象救命之恩的贡象节。届时,由各村寨各备一份带绿叶的甘蔗两根,带绿叶的芭蕉一串和方圆一尺的糯米粑粑两个,茶叶一包,红公鸡一只,到南滚河上游的巴本巴引祭祀。祭品放篾桌上,人下跪,由人领唱祝词:祝愿大象繁衍后代,保佑庄稼丰收。这天禁止到田里做活,禁止上山打猎。
佤族感谢大象的甘蔗
15. 订婚三送酒
佤族青年男女一旦确定恋爱关系后,男方要向女方父母正式求婚。事前,男方家中须杀鸡敬神,以求神灵保佑;再往女方父母处送氏族烧酒6瓶,另芭蕉、茶叶不等,由女方氏族的长者分食,意在求得全氏族的承认。第2次送邻居酒,亦为6瓶烧酒,由女方邻居分享,意在让邻居作婚事的见证人。最后送开门酒一瓶,由女方母亲存于枕旁独喝,喝时祈求神灵保佑女儿婚姻美满至此,订婚完成。
16. 一碗烂饭求婚
在佤族寨子,当男方父母得知儿子恋爱上某姑娘时,得立即煮烂饭请邻里亲朋吃,公之于众,杀鸡卜卦。然后由媒人端一碗烂饭送给女方父母,同意即收下。不同意则退回,并偿还男方杀鸡卜卦费用。
17. 产妇吃饭不用碗筷
佤族妇女产后,杀一只毛色好的小母鸡,加米和姜、酋香之类,熬成粥给产妇吃。以后并吃鸡肉,但不啃骨头。产妇吃饭是把饭盛在竹盒里,汤装在葫芦瓢里,用手抓吃。不用碗筷,特别忌用瓷碗或金属碗,据说如用以后牙齿会酸痛。
18. 拒客送茶叶
插芭蕉叶,是佤族的待客礼俗。旧时,远道客人欲进佤寨,必先征得主人同意,主人同意后,即在寨前插芭蕉叶以示欢迎,否则便送给客人茶叶,以示拒绝。
芭蕉叶是佤族的待客礼俗
19. 复仇送鸡蛋
送甘蔗、盐巴、鸡毛、辣椒、鸡蛋,是佤族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旧时双方发生纠纷,若经人调解后,表示可以和好如初,则送甘蔗、盐巴,表示友好,若送鸡毛,则表示警告;若送辣椒,则表示气愤或宣战;复仇则先给对方送鸡蛋。故在日常生活中忌以辣椒、鸡蛋为礼品。
谢谢大家品读。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食悟者。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收藏,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获取更多营养美食及美食文化。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云南民族食俗.梁玉虹.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