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的影响(教科书不会告诉你,淝水之战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教科书不会告诉你,淝水之战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例如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秦末的巨鹿之战,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以及本文将叙述的前秦与东晋的肥水之战。

火烧赤壁

在淝水之战中,诞生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更以8万对100万的巨大兵力差距取得空前胜利,而成为人们最熟悉的经典战役之一。但因为人们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缺乏足够的关注,接触和了解淝水之战大都来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只言片语,这使得对淝水之战的前因后果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这场战役对后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试图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淝水之战,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如有错漏之处,还请斧正。

淝水之战

战前背景:东征西讨,前秦统一北方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士族门阀的支持下,在江南建立东晋,而北方则陷入五胡乱华的混战局面,匈奴人、羯人、鲜卑人先后登场,但要么被异族所灭,要么内斗而亡,始终没人能统一北方。

350年,北方局势

350年,后赵因冉闵杀胡而分崩离析,依附于后赵的氐族贵族符健进入关中,自立建国,史称前秦。苻健之子苻生即位后,因杀伐过度,于357年被苻坚杀死。苻坚即位后,重用王猛,励精图治,“修废职,继绝世,礼神祗,课农桑,立学校”,迅速恢复北方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

在“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的局面下,苻坚开始着手统一北方。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仇池;376年,灭前凉、代国;382年,派吕光通西域。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苻坚就统一了整个北方,结束了自永嘉之乱以来,北方近百年的动乱。而在北方的统一过程中,苻坚同样也在积极向南扩张,以实现秦皇汉武统一中国的伟业。

382年,前秦统一北方及西域

373年,苻坚任命王统、毛当为主帅,攻取东晋益州梁州两地,占领了长江和汉江上游地区,次年又平定了蜀地的张杨叛乱。378年,苻坚派皇子苻丕统兵十七万,南下攻取东晋荆州的门户襄阳,东晋襄阳守将朱序被俘,打开了从南阳盆地进入荆州的通道。同年,苻坚又遣惧难、毛当、彭超等,带兵七万,分别攻下了东晋的彭城、淮阴,直逼东晋江南大本营。

淝水之战前,前秦攻略的东晋领土

一系列的胜利,使苻坚产生了轻敌心理,认为东晋不日可灭,于是决定御驾亲征,毕其功于一役

382年10月,苻坚在长安召集群臣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哺,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略计兵杖精卒,可有九十七万,吾将躬身先启行,薄伐南裔,于诸卿意如何?

虽然在先前与东晋的交手中,前秦整体上处于上风,但在“民心思晋”的大环境下,仍然有不少理智之人提出了反对意见。阳平公苻融和左仆射权翼就表示明确反对,权翼说到:“今晋道虽微,未闻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江表伟才,可谓晋有人焉。臣闻师克在和,今晋和矣,未可图也。

作为宗室也是苻坚心腹的苻融同样表示反对:“岁镇在斗牛,吴、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晋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以伐二也。我数战,兵疲将倦,有惮敌之意,不可以伐三也。诸言不可者,策之上也,愿陛下纳之。”

东晋名士谢安

然而,即便苻融跪倒在地,痛哭劝谏,即便亦师亦父的王猛“勿以晋为图”的遗策,都没能改变苻坚南下攻晋的决定。此外,鲜卑族慕容垂和羌族降将姚苌等,更是唯恐天下不乱,吹捧苻坚“功高汤武”,极力支持苻坚南下伐晋,意图在“主上骄矜”之时,“建中兴之业”。


淝水之战:举兵百万,三路合击东晋


383年,苻坚不顾“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调集百万之巨的兵力,亲征伐晋。苻坚亲率步卒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为主力,从长安出发,派苻融领兵三十万为前军,先至颍口;派姚苌都益州军事,领蜀、汉之兵,分两路顺江水、汉水南下,同围攻荆州;谴幽州、冀州之兵南下徐州,与苻融合击江淮;又谴凉州兵入关,引以为后军。

淝水之战前,前秦军队调动示意图

仅从苻坚的军事部署上来看,同西晋灭东吴一样,分东中西三路合击江东,破一路则胜局可定。而面对陈师百万的前秦,东晋在江淮的正面战争上仅有谢玄统领的8万北府兵可用,也难怪苻坚有“贼少易擒”的轻敌之心。

十月,苻融率领前军攻破淮河重镇寿阳,原先被谢安派去支援寿阳的水兵统帅胡彬,只能退守硖石。为阻挡东晋军队反扑,苻融派卫将军梁成领兵五万,沿河驻守在洛涧,阻挡谢玄、谢石大军。

淝水之战态势图

退守硖石的胡琳只有五千水兵,被苻融和梁成夹在中间,进退不得,于是暗中送信给谢石,告知秦军势大,自己又粮草不足,恐身死而不能相见。巧合的是,这封信被秦军所获,苻坚认为应该乘胜追击,于是率领8000骑兵,脱离主力部队奔赴寿阳与苻融会合,并派东晋降将朱序前往晋军大营,劝谢玄、谢石投降。

朱序是什么人?前东晋襄阳主将,在襄阳坚守一年之久才城破而降。当朱序见到谢玄、谢石后,不仅没有劝降他们,还将秦军的战略部署全盘托出,劝晋军趁秦军还没有全部集结,主动出击。

在朱序的建议下,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领兵五千进攻梁成驻守的洛涧。以五千对五万,看似以卵击石,可哪想到刘牢之是一个猛人,硬是在以一敌十的情况下,大败秦军,主将梁成被杀,五万秦军或被杀或被俘,全军覆没。经历了洛涧大败,秦军锐气不再,为后来一败涂地埋下隐患。

洛涧之战后,晋军水陆并进,最后停在了淝水东侧的八公山下,与驻扎在西侧的秦军,隔河对峙。回想起洛涧五万秦军全军覆没,又看着眼前“布阵整齐,将士精锐”的晋军,苻坚没了先前的狂然,甚至觉得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

因为秦军驻扎在淝水西侧,谢玄派出使者,请秦军退后十里,让出空地,以便晋军先渡过淝水,然后再与秦军决一死战。苻坚和苻融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谢玄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决定将计就计,定下了“半渡而击”的策略。

然而,二十多万秦军驻扎在淝水西侧,东西不相望,首尾不相顾,且秦军士卒民族构成复杂,人心不齐,洛涧大败后又士气低落,在后退过程中,一下失去了控制,阵型大乱。这个时候,谢玄率晋军倾巢而出,迅速渡过淝水,冲杀过来,降将朱序在后军中高呼“秦兵败矣!秦兵败矣!”一时间,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情况的秦军,从战术后退变成了一场大溃逃。眼看着军阵大乱,苻融骑马至军营中,试图阻止溃逃的秦军,却不慎落马,被晋军趁乱斩杀失去了前军统帅的秦军,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一败涂地,不可收。

淝水之战

纵观淝水之战,并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尔虞我诈,也没有声势震天战场厮杀,仅仅一句“秦兵败矣”,就变成了8万人对20多万人的单方面屠杀。但是,前秦在这次大战战,东中西百万大军,淝水之战中损失的不过是苻融的三十万前军和苻坚从项城带来的八千骑兵,稍有一战之力的前秦,为什么在淝水之战后迅速瓦解,而获胜的东晋,不仅没能收复中原,反而因为这次获胜,而走向灭亡?


失败的前秦,分崩离析


在淝水之战中,朱序是一个关键人物,正是朱序的反水,直接导致了前秦先败洛涧,再败淝水,为什么一个归附没几年的东晋降将能获得苻坚的信任,这与苻坚的民族政策和用人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在五胡乱华的时代,苻坚是一个难得的“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的君主,富有“民族共和”情怀的苻坚,不仅善待汉民,兴儒学,改汉制,对待其他少数民族也非常仁慈。消灭前燕后,迁鲜卑百姓于关中,重用前燕宗室,“封慕容暐为新兴侯,以燕故臣慕容评为给事中......慕容德为张掖太守,燕国平睿为宣威将军,其余封授各有差。”匈奴人刘卫辰、西凉人李俨等更是反复叛秦,苻坚依然既往不咎。

西晋时期五胡内迁

前燕叛将慕容垂,羌族贵族姚苌更是受到重用,在前秦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成长为朝中大将。因此,当朱序这样的良将被俘后,也顺利被苻坚吸纳并委以重用。而苻坚对慕容垂、姚苌、朱序等人的信任和重要,直接导致了淝水之战的失败和前秦的灭亡。

淝水之战后,“诸军皆溃,为慕容垂所将三万人独全”,出工不出力的慕容垂趁机带兵脱离前秦,聚集散落在北方的旧部,得益于苻坚的“仁义”,迅速拉起了一支二十多万的大军,自立为王,建立后燕。北地郡长吏慕容泓,趁苻坚还没回到长安,聚集内迁关中的鲜卑人,建立西燕

384年北方局势

后院失火,苻坚收拾残军,率先进攻窃取关中的慕容泓,不料战败于渭北。一直跟随苻坚的姚苌,也在此时发难,脱离苻坚自立为王,建立后秦。385年,在姚苌和西燕的夹击下,苻坚兵败,被姚苌缢杀。

386年北方局势

苻坚死后,拓跋珪在牛川(呼和浩特)重建代国,并在后来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魏,即后来统一北方的北魏。驻守西域的前秦将领吕光,在得知苻坚死后,自己为王,建立后凉。鲜卑乞伏氏的西秦、氐族杨氏的仇池等也纷纷自立。而这一切,距离那个一统中原,兵甲百万的前秦,仅仅不过三四年。


胜利的东晋,走向加速灭亡


在淝水之战中,以谢安、谢玄、谢石为首的陈郡谢氏获得了极大的声望,而东晋又有“王与马共天下”的优良传统。晋孝武帝司马曜担心谢氏坐大,而威胁皇权,于是利用谯国桓氏和陈郡谢氏的矛盾,排挤谢氏在朝中的势力。谢安作为东晋名士,有着淡泊名利的情结,不愿争权而主动退出,孝武帝胞弟司马道子顺利掌握朝中大权。随着谢安的逝世,谢玄在北府军中也独木难支,被调派为会稽内史,退出权力中心。

西晋女诗人谢道韫。唐诗《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即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孝武帝死后,东晋朝中形成了三股势力:掌控朝廷的司马道子,掌控北府军的兖州刺史外戚王恭,掌控长江上游西府军的荆州刺史桓玄。而在淝水之战中崛起的刘牢之成为三方争夺的对象。

397年掌握北府军的王恭率先发难,起兵清君侧,虽然王恭达到了清除异己的目的,但刘牢之因为在王恭手下不受重用而“深怀耻恨”,被司马道子收买。当王恭准备故技重施再次起兵之时,刘牢之反戈一击,王恭很快兵败被杀。刘牢之也顺利取代了王恭的位置,但刘牢之武人出生,即使身居高位,依然不能服众。

刘牢之及北府军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中,迅速成长

桓玄在王恭兵败后,率荆州兵冲到建康(南京)城下,要求朝廷诛杀叛上的刘牢之。最终在朝廷的维护下,桓玄才息兵退回荆州,但这次兵谏也促使朝廷决心要诛灭桓玄

晋明帝时期,桓温(桓玄之父)独掌朝政,发起三次北伐。成为桓玄控制西府军的政治资本

402年,朝廷派刘牢之为征西将军,讨伐桓玄。面对刘牢之的讨伐,桓玄派刘牢之的舅舅劝刘牢之放弃对朝廷的效忠,转投入桓玄的麾下,成功后共享江山。刘牢之,一来害怕桓玄的英名,二来担心自己势大后,步王恭的后尘,于是叛变加入桓玄

桓玄在刘牢之的叛变下攻克建康,建立桓楚

桓玄在刘牢之的倒戈下,迅速击败了司马道子,并将刘牢之调离北府军之位,夺了他的兵权。发现上当受骗的刘牢之决定反叛桓玄,可当他把自己的计划和部将说时,再也无人支持。参军刘袭说到:“事之不可者莫大于反,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

东晋北府军

众叛亲离之下,刘牢之自缢而亡。刘牢之死后,刘裕渐渐掌控了北府军,并击败桓玄,拥护晋安帝在江陵复位,由此掌控东晋军政大权。在其后的二十年里,刘裕平定数次内乱,征谯蜀、仇池,灭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两都,并于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没有胜负的淝水之战


在东晋十六国的乱世中,淝水之战成为改革整个中国格局的旷世之战。短暂统一的北方在淝水之战后,再次分裂成数个胡人政权互相征伐,而在淝水之战中击溃前秦的北府军,却也终结了东晋的百年国运,开启了一百七十年的南北朝历史。

420年,刘裕代晋建宋

曾亡于前秦的代国,在淝水之战后得以复国,并最终以北魏的身份,统一北方,并在后继者的努力下再次统一天下,结束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近三百年的乱世。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扬州风景(外地游客到扬州,推荐必打卡的9个地方,还有世界遗产,建议收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