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谋臣,郭嘉仅排第5,前4都哪些人?
古代打战,除了需要冲锋陷阵的武将外,更需要的是运筹帷幄的谋士,如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战无不胜的韩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帷幄之中决胜千里”的张良,以及掌管后勤的萧何。三国时期的曹操也不例外,除了“曹魏宗亲八虎骑”和“五子良将”之外,还有曹魏五谋臣。
曹魏五谋臣的说法,主要来源于唐朝宰相朱敬则的《隋高祖论》,他认为“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这五个人执掌中央,运筹帷幄,是当时曹操的五大谋士。原文如下:
“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可谓天下之精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爱自秦汉,讫於周隋。”
由于受到《三国演义》的部分夸张,及郭嘉的英年早逝,给人们留下郭嘉是曹操身边第一谋士的印象。还有人说出了这样的断言:“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不死,孔明不出”等等。其实,郭嘉也是一个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更不是能够决定三国时期走向的人物。他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凡人罢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厉害,和其他四人相比,各有千秋,没有想象中那么“菜”。
根据朱敬则的《隋高祖论》中关于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五谋臣的排名,郭嘉位列第五,也就是最后一名。有人对此提出了怀疑,接下来,我们罗列一下他们对曹操霸业做出的贡献,看看这个排名是否名副其实。
荀彧
荀彧,字文若,被称为“王佐之才”,还是著名的“谋主”。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在战术上为曹操固守兖州三城,打退了骁勇善战的曹操进攻,;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郭嘉等高端人才。
曹操将荀彧比作刘邦的谋士张良,称之为“吾之子房”。荀彧任尚书令达十数年,一直位于中枢,被人敬称为“荀令君”。他是曹操阵营极少数敢于反对曹操称魏公的人,因而受到猜忌,随军出征时期,在寿春忧郁而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追赠太尉。
荀攸
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侄,也被称为曹操的“谋主”。这叔侄两人同为曹操的核心谋士,为曹操的霸业出了非常大的力气。他擅长灵活多变的战术,曾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也是荀攸的声东击西之计,斩杀文丑。相传荀攸一生画十二奇策,只有钟繇知道。他行事周密低调,谋略过人,于214年曹操伐吴途中去世。正始年间追谥为敬侯。
贾诩
贾诩,字文和,早期跟随董卓、李傕、郭汜等人,并非曹操的早期谋士。在李傕、郭汜两人反目成仇后,贾诩离开了,改投张绣。他曾为张绣出奇计,两次打败曹操,人称“毒士”。曹操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有贾诩的谋划在里面。
贾诩暗助曹丕,促使曹操果断立曹丕为世子。贾诩算无遗策,如劝说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成功打跑吕布。又如他劝说曹操不要发动赤壁之战,劝说曹丕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结果曹操和曹丕父子两人好大喜功,都没有不听,都遭到大败。
程昱
程昱,字仲德,曾率领东阿老百姓抵御黄巾军,后归顺曹操,被封为寿张令。在曹操征讨徐州为父报仇时,程昱和荀彧留守兖州,成功防御了吕布、陈宫的进攻,为曹操保住三城。在讨伐袁谭、袁尚等战中,程昱屡立战功,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郭嘉
郭嘉,字奉孝,外号“鬼才”,意思为有神鬼莫测之才。他投奔曹操后,给曹操多次出谋划策,官至军师祭酒。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面临袁绍和刘备的两路夹击,郭嘉建议“先弱后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刘备,再和袁绍对决。
在曹操犹豫是否需要征讨乌丸,解决袁尚、袁熙问题时,还是郭嘉力排众议,促使曹操下定决心,追击袁尚和袁熙,彻底解决北方问题。在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曾大哭“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说明,如果郭嘉在世,很可能避免大败。
在关键时刻,郭嘉都能提出异于众人的见解,还都被证明是有先见之明。这足以说明郭嘉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可惜的是,他还没来得及给曹操贡献更多的奇谋,便英年早逝。他是在公元207年病逝的,而其他人去世时间都晚于公元207年,如荀彧(163-212年)、荀攸(157-214年)、贾诩(147年-223年)、程昱(141年-220年),然而,郭嘉却是这五人之中岁数最小的,去世时年仅38岁。
曹操还可能将后事托付给他,说明还是非常看重郭嘉的。在郭嘉死后,曹操非常伤心,认为自己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如果郭嘉没有早早去世,或许会成长为曹操的第一谋士,也未可知。然而,曹操的这五个谋士,各有千秋,如荀彧是大战略家,荀攸是战术家,贾诩算无遗策,程昱善于地方治理,而郭嘉善于出奇计。
因此,郭嘉和其他四人比起来,没有特别“厉害”,也没太“菜”,只能说各有千秋。可惜他英年早逝,因此被排到第5,时也命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