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哪里人(寻访山西长子发现的全国罕见的王羲之庙)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胡哥图片文字均为原创,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骑士全网维权。

说起“书圣”王羲之,估计全国不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作为书法界的翘楚,他的书法成就在书法界是珠穆朗玛峰一样地存在。尤其是他撰写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就是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古人,你绝对想不到在山西省长子县,竟然有一座专门奉祀他的庙——羲之庙。

第一次从文友陈老师口中听到这个说法,胡哥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如果是真的,为什么这么多年从未听说过一星半点的消息?

山西长子古村居德村

陈老师说,他也不确定,希望胡哥约请几位地方文化学者一起去长子县探访一番。没想到,这一番探访还真就发现了一座湮没在史籍中的古庙。

我们一行探访查证下来,初步可以认定,这座古庙就是奉祀王羲之的庙宇。当然,这个结论还需要文物或其他权威部门的最终认定。

寻章摘句

陈老师是地方文化研究者,他是长子县人,对长子县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经常写作一些普及宣传地方文化的文章。

他在翻阅《长治历代文存·长子县卷》时,发现了一篇题为《居德村碑碣》的文章。

文章的前面部分叙述了对王羲之的仰慕之情,末尾则写到“余村建庙,像祀其右,仰慕修风之意云尔,故录小记,以备奕世之考焉!”文章来源则是“录自长子县碾张乡居德村存碑”。

千年古县山西长子县

从碑文可以推测,道光年间居德村建了一座庙,给王羲之塑了像进行奉祀,原因是仰慕王羲之的风范。

看完文章,他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地处北方太行山上的一个村庄,为何会建庙奉祀王羲之?现在居德村里还有这座和王羲之有关的庙吗?王羲之是主祀还是配祀?这块重要的碑碣是否还在?一连串的疑问,促使他萌生了到居德村进行寻访的念头。

然而他的第一次寻访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收获。居德村里的确有一座古庙,很残破。

居德村的大庙

遇到的村民都叫它大庙,只有两位上年纪的老人称呼这座古庙为“xīzī 庙”,至于这个发音对应的是哪两个字,他们也说不清,只说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叫法。

联想到《居德村碑碣》的内容,陈老师还是觉得该庙有可能就是羲之庙。

回去后,他又查找资料,手边的《长子县志》和长子文史资料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只言片语关于居德村古庙的记载。

可是《长治历代文存·长子县卷》收录的《居德村碑碣》明明和王羲之有关,村民的称呼发音似乎也暗示着这一点。

为了查个究竟,他联系胡哥希望约请几位地方文化学者一起实地探访,这才有了再次探访居德村之行。

古庙犹存

在探访前,胡哥提前联系了居德村村干部寻求帮助,陈老师也联系了长子县的文友王老师。

王老师热爱家乡文化,平时好写作相关文章,跑遍了长子县的各个乡村,曾经在居德村见过这块《居德村碑碣》。6月5日,胡哥一行数人赶赴长子县居德村探访。

千年古县长子的标志性雕塑精卫鸟

居德村是山西省长子县碾张乡下辖村,位于长子县西北。胡哥一行人在长子县城东丹朱大道边的精卫鸟塑像下与王老师会合,然后在他的带领下,一路向西北。半个小时就到了居德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干部已经等在那里了。

胡哥一行跟着村干部,先去村东寻访古庙。远远望去,在村东有一片古朴的建筑群,掩映在绿树丛中。最北边是一座高台,上面就是村民口中的大庙了。

大庙台基由一层层的砂石条砌成,约三米多高,有岁月剥蚀的痕迹。台基上有一座房屋的山墙、高大的古代门楼和土黄色的院墙。门楼下是15级砂石台阶,剥蚀得不甚平整了。

居德村大庙现貌

拾级而上,进入庙内。宽阔的院内长满荒草,北东西三面皆有平房,部分坍塌破损,墙上还残存着二十世纪的标语口号。

带路的村干部介绍说,这些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拆了庙内正殿偏殿后盖的学校校舍。

我们沿着草径进去看了看,昔日讲课的讲台还残存着,只是没有了读书的学子。

既然这是村中现存唯一的古庙了,那它有没有可能是羲之庙呢?我们分头在庙内各处查看,希望找到一些有文字的碑刻、题记啥的,可惜未能如愿。

紧挨古庙东侧,是古香古色的二层建筑。下面是通道,上面是带廊檐的房屋,屋顶已经坍塌,一看就颇有年头了。

大庙东侧的古阁

古庙的南边是一座台口朝北的舞台,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村干部说,舞台的基础是原来古庙的戏台基础,没有动过,只是上面的舞台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盖的。

我们一行四周转了一圈,没有找到任何文字记载。看我们在看庙,住在庙西侧的村民杨红星和其他几位村民热心地上前作介绍,为我们讲述古庙的一些往事。

在他们口中,这座庙叫大庙,何时兴建、庙名叫什么、供奉什么神仙等,一概不知。

杨红星的父亲杨贵龙,77岁了。他说,这座庙老一辈传下来就叫“xīzī 庙”。当地口音平翘舌发音不分,“xīzī” 两字到底是哪两个字,他也说不清。

他记得古庙东耳房里有一通高大的龟驮碑,上面记载着古庙的来历,可惜龟驮碑后来丢失了。

据杨贵龙老先生介绍,居德村姓杨的占多数,都是同一个先祖繁衍的后人。

杨家先祖是明洪武二年从河东迁到这里定居的,祖上虽然没有大富,但也出过一些官员,家谱里都有记载。

进村古阁的外面观

我们想从杨家家谱中寻找羲之庙的相关记载,没有找到,但却找到了一个和《居德村碑碣》的撰写者杨曾鉴同名的人。

原来,杨曾鉴为杨家第十四代孙,清道光己亥(1839)岁贡生,三年后,为邻村关街村撰写过《重修天凤寺碑记》,记载了关街村重修天凤寺的经过及天凤寺的得名来历。由此推测,这两个杨曾鉴有可能就是同一人。

石碣为证

我们这边还在苦苦寻找羲之庙的蛛丝马迹,那边,村干部说在另一位村民家中找到了一块小石碑,是当年拆古庙时从山墙上拆下保存起来的。碑文内容似乎和我们探寻的羲之庙有关。

听闻是古庙拆出来的石碑,大家神情一震,立刻赶过去查看。该村民小心翼翼地抱出这块小石碑,准确的叫法是碑碣。

石碣原物

王老师一看,就说,这就是他曾经见过的那块碑碣,也就是文存收录的《居德村碑碣》的原件。

碑碣长九寸三分、宽七寸、高二寸半,正面看也就是A4纸大小。青石质地,刻满蝇头小楷,字迹工整,容易辨认。

碑文没有题目,从右至左16列,满列14字。全文不长,抄录于下,标点为大家商榷后而定——

逸少王右军,晋代英贤,沂州世家,其德行学业备详国史。即书法圣神,犹其余事。忆其坦腹东床,道徽郗公赏其雅量而妻以女。不仅逸少之气概高出古今,而郗公之特识亦迥异寻常矣。以逸少为名宦后裔,又配高贤名媛,其世笃忠贞,相夫成德,虽千言莫罄其妙。其殆人而仙者欤,抑化而圣,圣而神者矣。五百年清淑之气,廿八宿奎璧之精,钟毓于一人。以宣一朝文明之化,以泄两间文运之奇。其享祀不忒也,宜哉!余村建庙像祀,其亦仰慕休风之意云尔,姑录小记,以备奕世之考访焉!

道光二十三年岁次癸卯中和佳节,弟子杨曾鉴谨识

从此碑碣的内容很容易判定,居德村在道光年间的确是因为仰慕王羲之的风范,而专门建庙奉祀。

专家们在研究石碣

之所以有前文的各种疑问,主要是因为最关键的末尾两行文字断句不当。经几位专家老师反复讨论,这才确定了最合理的断句,解决了居德村是否确有羲之庙,王羲之是主祀还是配祀的问题。

这一趟寻访下来,大家感觉收获满满,心情都有些激动。从书籍中的一篇文章发现蛛丝马迹,再到众多学者专家亲自考察探访;

从村内老人口耳相传下来的“xīzī 庙”叫法,到原先嵌在古庙山墙的记事石碣内容,几番辛苦,终于可以下一个初步的结论了:

藏身长子县居德村的残破古庙就是清道光年间修建的羲之庙,供奉的是“书圣”王羲之。原本村民口中籍籍无名的“大庙”终于有望名正言顺地重见天日。

当然,仅凭这两点,还无法下绝对结论说居德村古庙就百分百是羲之庙,那块遗失的龟驮碑成为最后的铁证。

专家们在研究石碣

有知情的村民说,那块大碑,有可能是被填埋在庙后的厕所里。我们也希望有朝一日,龟驮碑重现世间,补全确认羲之庙的最后一环。

纵观国内,与“书圣”王羲之有关的文物古迹,并不多,而像长子县居德村这样纯粹因仰慕王羲之而建的羲之庙更是罕见,它的文物价值急盼得到更权威的认定。

回程前,我们叮嘱村干部,一定要把羲之庙现状保护好,内外环境清理干净,为以后的考察做好基础工作。

也许不久的将来,古老的羲之庙会焕发出更美的青春光彩。


欢迎关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的故事。


山西这个农村,建在山崖上,鸡叫鸣三省

山西省长治市发现一座完整的400年历史明代古堡

有国保古庙古戏台的山西临汾东羊村,古香古色藏乡愁

一个古庙成就一个古县城,山西陵川崇安寺怎么这么厉害呢?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上三旗哪个最尊贵(在清朝八旗中,为何正白旗能与两黄旗平起平坐,成为上三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