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取外号的问题上,自古以来就是兴趣很大,古人对于外号也是相当执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很多外号含信息量极丰富,如夏桀号‘移大牲’,谓其能推倒牛,梁山一百单八将各个有响亮的诨号。现代人更是站在了古人的肩膀上,把起外号的传统发扬光大。除了给自己的爱豆起可爱的外号外,对我国周围的几个邻居也不能幸免,称呼日本人为”鬼子“,韩国人为”棒子“,俄罗斯人为”毛子“这些外号仔细考究每个都有历史渊源,其中”阿三“这个萌萌的称呼给了我们可爱的印度邻居。
近年来印度发展飞快,频频在国际上怒刷存在感和喜感,一本正经的。。。搞笑。“阿三”这个称呼完美的契合了印度的国家性格,融亲切,可爱,滑稽,佛系于一体。每个国人提到“阿三”自然就想到那个满脸胡子,带着头巾,一本正经,却让人忍俊不禁的形象。那么“阿三”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自然条件优越,国土面积相当于我国三分之一,可耕地面积高于我国,降水量丰富很多地区可以做到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养活了超过13亿人口。
印度祖上也是阔过的,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纵看印度大陆的历史,就是一部被征服史,雅利安人、波斯人、中亚人、马其顿人、突厥和蒙古人。。。,甚至中国唐朝的外交官王玄策随便在吐蕃征召1200吐蕃兵,7000尼泊尔兵,就把天竺打服了。貌似随便一个非印度大陆民族带点兵就能把印度打的落花流水,然后征服者在这块神奇的土地很快被同化成弱鸡,等待着下一次征服。
经年累月的反复被锤炼,锻造了印度人民极度佛系品质,真正的做到与其痛苦的承受着,不如快乐的享受。如果鲁迅老先生去印度生活一段时间,可能写不出阿Q了,那是一种融入到骨子里的精神胜利法。中国当代的佛系青年和人家比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佛系青年,您那佛系是用来装那啥的,人家才是正宗里的佛系,佛教诞生于这个民族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佛教还有护法金刚太暴力了,不适合印度,更加温和不争,强调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种姓制度的印度教才能在这片神奇的国土发扬光大,结果就是佛教的起源地已经没有佛教徒了。
大航海开始,西方开始了全球殖民之路,强者跨海而来,这次海上来的征服者更加强大,征服更加艺术。“这不是欺负人嘛,难度就不能换一个人打吗,你们真的不是人”,。。。,“OK,说好的不打脸,我自己躺下,脱掉。。。还不行吗,来吧”,“还挺好。。。”,历史再一次重演。
印度作为日不落大英帝国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为英帝国全球殖民统治提供了原材料,财富,形象的被称为“奶牛”。被奴役压迫的人民,哦不对,应该是大英帝国印度总督治下的女王臣民,除了为帝国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大量印度人加入了英军,四处征战,保卫英帝国(充当炮灰),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到处有他们的身影。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在中国建立了大量的租界,各个租界拥有治外法权成为国中之国。于是中国上海英租界,出现了大量印度调来的“公务员”,负责一些杂事。作为英国的低等公民,备受英国人鄙视欺压,一旦遇到比自己更弱的中国人,那就只能说对不起了。这些印度人充当英国人忠实爪牙,享受高人一等的身份,整天警棍乱舞作威作福。上海人民那是敢怒不敢言,私下恨死了这帮瘪三,由于来中国的印度人多为锡克人,头戴红头巾,起初称为“红头阿三”,英国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称呼为SIR,另外上海人一向习惯在单音节的单字前面添加一个“阿”字。所以上海人叫着叫着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
1949年之后大量上海人逃到香港,把这一称呼也带到香港,香港电影在《大话西游-仙履奇缘》中,罗家英扮演的唐僧说:不认识我了阿,我是印度阿三嘛。让广大网络青年知道了“阿三”这个称呼。
从此印度阿三这个名词,伴随着大话西游的传播在中国广为人知。
随着近年来印度在世界舞台的各种“三“,号称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自己是第三军事强国怒刷存在感,更加坐实了这个称呼。中国阅兵带给世界人民的是“震撼”,印度阅兵更多的是快乐,在严肃的国际新闻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幽默,有效的缓解了各国键盘侠之间紧张尴尬的局面,也算是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结论:
“阿三”的称呼起源于印度在殖民地的警察,源于上海人叫小混混的“瘪三”,后期大批上海人迁入香港,最后随着大话西游中发扬光大。阿三哥继续一本正经的演绎着不靠谱的故事。祝印度越来越好,中印友谊长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