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地名: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太史慈子义
歙县(341021),在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中游。属黄山市。面积2122平方千米,人口36.3万人(2020年)。全县辖13个镇、15个乡: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堨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坑口乡、雄村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三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另有歙县开发区。县政府驻徽城镇紫阳路18号。
秦置歙县,属会稽郡。《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南宋淳熙《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汉属丹阳郡。东汉建安中属新都郡。西晋属新安郡。隋开皇中为歙州治。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为徽州治。元为徽州路治。明、清为徽州府治。1912年裁府留县。1914年属芜湖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皖南行署区徽州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属芜湖专区。1961年复属徽州专区。1971年属徽州地区。1987年徽州地区撤销,改为黄山市辖县;同年11月划岩寺镇及西部七乡设黄山市徽州区,划篁墩乡属屯溪区。
地处皖南山地南部,中部为徽州盆地。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油菜籽为主。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以毛峰、大方、烘青、茉莉花茶闻名。特产三潭枇杷、雪梨、猕猴桃、贡菊、金丝蜜枣、笋干。工业有制茶、建材、化工、机械、汽车修配等厂。歙砚、徽墨、竹木砖石雕和盆景为传统工艺品。皖赣铁路斜贯县境。公路以慈张、徽杭为主要干线。新安江自深渡以下常年通航汽轮。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新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竦口古瓷窑址、许国石坊、长安寺塔、渔梁坝、太平桥、棠樾牌坊群、渐江墓、黄宾鸿故居、新安碑园、多景园等。建有陶行知纪念馆。
历史沿革:歙县(前221)-析置黎阳县[治屯溪区黎阳镇](207)-撤销并入海宁县(589)-复置歙县,置歙州[治黟县](591)-新安郡(607)-歙州[治歙县](621)-新安郡(742)-歙州(758)-徽州(1121)-徽州路(1277)-兴安府(1357)-徽州府(1367)-徽州专区(1949)-徽州地区(1971)-撤销徽州地区(1987)
隶属变化:会稽郡(前221)-鄣郡(前210)-丹杨郡[丹阳郡](前121)-新都郡(208)-新安郡(280,西晋)-新宁郡(南梁)-新安郡(562,南陈)-歙州、新安郡(隋)-徽州(1121)-徽州路(1277,元)-兴安府(1357)-徽州府(1367)-芜湖道(1914)-安徽省(1928)-皖南行署(1949)-安徽省(1952)-黄山市(1987)
(1)徽城镇(面积77.29平方千米,人口6.79万)
历为徽州府治所,故名徽城。
驻地:歙州大道
辖10个社区、13个村:新路街社区、中和社区、新安社区、斗山社区、渔梁社区、北关社区、新州社区、练江社区、丰乐社区、开发区社区、新路村、问政村、程家坞村、紫阳村、南源口村、大梅口村、南屏村、金山村、就田村、鲍川村、古关村、七川村、晹村。
历史沿革:徽城镇(1949)-徽城乡并入(1984)-南源口乡并入(2004)
(2)深渡镇(面积64.9平方千米,人口1.7万)
因地处新安江与昌源河汇合处,河深无桥,来往行人依靠渡船过河,故名。
驻地:深渡社区
辖2个社区、10个村:深渡社区、大茂社区、九砂村、定潭村、昌中村、约源村、漳潭村、漳村湾村、漳岭山村、三源村、绵潭村、淮源村。
历史沿革:深渡镇(1949)-定潭乡、棉溪乡并入(1992)-漳潭乡并入(2004)
(3)北岸镇(面积91.87平方千米,人口2.33万)
以北岸村得名。
驻地:大阜村
辖1个社区、11个村:大阜社区、大阜村、北岸村、七贤村、五渡村、金竹村、白杨村、显村、呈村降村、瞻淇村、高山槐棠村、蔡坞村。
历史沿革:北岸乡(1952)-与白杨乡合并为北岸镇(1992)-呈村降乡并入(2004)
(4)富堨镇(面积56.06平方千米,人口1.75万)
因村头有隋义宁二年(618年)在富资河上修建的堨坝,故名富堨。
驻地:富堨村
辖6个村:富堨村、仁里村、青山村、中溪村、徐村、承狮村。
历史沿革:富堨乡(1956)-富堨镇(1992)
(5)郑村镇(面积38.95平方千米,人口1.71万)
以郑村得名。
驻地:郑村
辖5个村:郑村、潭渡村、堨田村、向杲村、棠樾村。
历史沿革:郑村乡(1952)-郑村镇(1992)
(6)桂林镇(面积147.74平方千米,人口2.85万)
旧时村旁桂树成林,故名。
驻地:桂林村
辖9个村:桂林村、竦口村、吴川村、潭石村、江村、宋村、黄村、石河村、连川村。另有练江牧场。
驻地:桂林乡(1949)-桂林镇(1992)-黄村乡并入(2004)
(7)许村镇(面积68.58平方千米,人口0.93万)
以许村得名。
驻地:许村
辖5个村:许村、跳石村、塔山村、前村、箬岭村。
历史沿革:许村乡(1952)-许村镇(1984)-塔山乡并入(1992)
(8)溪头镇(面积121.55平方千米,人口1.65万)
因村舍建在小溪头上,故名。
驻地:溪头村
辖7个村:溪头村、洪村口村、西坡村、桃源村、大谷运村、汪满田村、竦坑村。
历史沿革:溪头乡(1952)-溪头镇(1992)-大谷运乡并入(2004)
(9)杞梓里镇(面积163.25平方千米,人口2.83万)
以杞梓里村得名。
驻地:杞梓里村
辖16个村:杞梓里村、民主村、五春村、英坑村、金竹村、苏村、磻溪村、长川村、齐武村、西村、竹溪村、唐里村、坡山村、小源村、六合村、外磻村。
历史沿革:杞梓里公社(1961)-杞梓里乡(1983)-杞梓里镇(1984)-英坑、苏村、西村3乡并入(1992)-恢复苏村乡(1994)-苏村乡、唐里乡并入(2004)
(10)霞坑镇(面积95.06平方千米,人口1.89万)
因村边小溪弯曲似蛇,原名蛇坑,后雅化为霞坑。
驻地:霞坑村
辖7个村:河政村、霞坑村、洪琴村、鸿飞村、里方村、石潭村、金村。
历史沿革:霞坑乡(1952)-与石潭乡合并为霞坑镇(1992)
(11)岔口镇(面积94.35平方千米,人口1.68万)
因处大源、小源两溪汇成大洲源之口得名。
驻地:岔口村
辖7个村:岔口村、文山村、大坑源村、湖岭村、井潭村、金前村、周家村。
历史沿革:岔口乡(1952)-与井潭乡合并为岔口镇(1992)-周家村乡并入(2004)
(12)街口镇(面积61.32平方千米,人口1.34万)
因地处街源河出口处得名。
驻地:新门村八老庙
辖6个村:新门村、三港村、滩头村、街口村、巨川村、雁洲村。
历史沿革:巨川乡、三港乡和新溪乡的滩头村合并成立街口镇(1992)
(13)王村镇(面积87.3平方千米,人口2.35万)
以王村得名。
驻地:王村
辖6个村:王村、八村、升庄村、新安村、横关村、横联村。
历史沿革:王村乡(1952)-王村镇(1984)-横关乡并入(2004)
(14)雄村镇(面积44.38平方千米,人口1.34万)
古名洪村,元末曹姓迁入,取“枝分叶布,所在为雄”之意改为雄村。
驻地:雄村
辖6个村:雄村、朱村、浦口村、卖花渔村、鲍庄村、柘岱村。
历史沿革:雄村乡(1952)-朱村乡并入(1992)-雄村镇(2015)
(15)三阳镇(面积130.32平方千米,人口2.07万)
以三阳村得名。
驻地:三阳村
辖7个村:三阳村、中村、叶村、高峰村、竹铺村、岭脚村、白石源村。
历史沿革:三阳乡(19)-竹铺乡并入(2004)-三阳镇(2015)
(16)坑口乡(面积41.2平方千米,人口1.13万)
以薛坑口村得名。
驻地:薛坑口村
辖4个村:瀹潭村、金龙潭村、阳坑村、薛坑口村。
历史沿革:薛坑口乡(1949)-坑口公社(1961)-坑口乡(1983)
(17)上丰乡(面积69.29平方千米,人口1.24万)
以上丰村得名。
驻地:上丰村
辖5个村:上丰村、霞江村、丰源村、溪源村、岩源村。
历史沿革:上丰乡(1949)-岩源乡并入(1992)
(18)昌溪乡(面积20.62平方千米,人口0.66万)
因昌溪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驻地:昌溪村
辖3个村:昌溪村、双源村、万二村。
历史沿革:昌溪乡(1949)
(19)武阳乡(面积41.51平方千米,人口1万)
以武阳村得名。
驻地:武阳村
辖4个村:武阳村、方村、正口村、洽河村。
历史沿革:武阳乡(1952)-洽河乡并入(1992)
(20)金川乡(面积52.31平方千米,人口1.05万)
因盛产俗称“金竹头”的中药材得名。
驻地:金川村
辖5个村:金川村、查坑村、仁合村、长源村、伏黄村。
历史沿革:金川公社(1971)-金川乡(1983)
(21)小川乡(面积68.31平方千米,人口1.38万)
以小川村得名。
驻地:小川村
辖12个村:小川村、盘苏村、小洲村、联盟村、临川村、程家堨村、灵山村、古稔村。
历史沿革:小川乡(1949)-小洲乡并入(2004)
(22)新溪口乡(面积43.07平方千米,人口0.4万)
以溪口村得名。
驻地:溪口村
辖3个村:溪口村、连山村、塔坑村。
历史沿革:溪口乡(1952)-新溪口乡(1983)
(23)璜田乡(面积84.85平方千米,人口2.1万)
以璜田村得名。
驻地:璜田村
辖7个村:璜田村、六联村、蜈蚣岭村、胡埠口村、沙坦村、璜蔚村、天堂村。
历史沿革:璜田乡(1949)-胡埠口乡并入(1992)-璜蔚乡并入(2004)
(24)长陔乡(面积99.47平方千米,人口1.41万)
以长陔村得名。
驻地:长陔村
辖5个村:长陔村、石门坑村、南源村、韶坑村、长标村。
历史沿革:长陔乡(1949)-长标乡并入(2004)
(25)森村乡(面积70.94平方千米,人口1.32万)
以森村得名。
驻地:森村
辖5个村:森村、渔岸村、绍村、皋径村、黄备村。
历史沿革:森村乡(1955)-黄备乡并入(1992)
(26)绍濂乡(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1.3万)
以绍濂村得名。
驻地:绍濂村
辖6个村:和平村、岭口村、小溪村、清溪村、古祝村、绍濂村。
历史沿革:绍濂乡(1955)-小溪乡并入(1992)
(27)石门乡(面积36.03平方千米,人口0.3万)
以石门村得名。
驻地:石门村
辖2个村:石门村、竹岭村。
历史沿革:石门乡(1949)
(28)狮石乡(面积47.98平方千米,人口0.18万)
因驻地山峰上有一狮形石崖而得名。
驻地:营川村
辖2个村:营川村、狮石村。
历史沿革:狮石乡(1952)-并入石门乡(1992)-恢复狮石乡(1994)
(29)歙县开发区
驻地:茂荫大道北
辖2个社区:开发区类似社区、循环园类似社区。
历史沿革:歙县经济开发区(2003)
歙县怎么读 | 黟县和歙县区别 |
黄山黟县怎么读 | 歙怎么读什么意思 |
黟县和歙县拼音区别 | 歙县 |
安徽歙县属于哪个市 | 歙县一日游必去景点 |
歙县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 河北省歙县属于哪个市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