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作者:相忘于江湖
声名显赫的许世友,是57位最具传奇的开国上将之一。
在民间,许世友也是说书先生喜爱的主角之一,坊间流传着很多传奇故事:
故事之一:少年时期,许世友8岁就进了少林寺,当烧火做饭的俗家弟子,自古以来“火头军”里出英雄,可是16岁离开时却没打破少林寺“镇寺法宝”罗汉阵,急中生智从狗洞钻了出去。
1944年“八一”节纪念会,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近景者)发表讲话,宣示讨伐日伪,发起秋季攻势
故事之二:许世友不但粗中有细还嫉恶如仇,因为探亲时失手打死仗势欺人的地主恶少,被迫四处漂泊,后来跑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了当兵,后来回乡参加了黄麻起义。
故事之三:许世友性如烈火,喜欢争强好胜,在战场上表现为多次带领敢死队并出任队长,成为红军攻城拔寨的尖刀。在红军内部,遇到少林寺同门师弟钱钧和会武术的将领,一定要切磋切磋。
故事之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在太行、胶东和山东内线,以如虹的气势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伪军、顽军,巩固和发展了胶东根据地、山东根据地,有力震慑了驻青岛的美军舰队。
故事之五:非常时期的十年,年轻人一心想要找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事,许世友好汉不吃眼前亏,带着部队和机枪撤到山里,还到处放话:“谁敢来抓我许世友,我把他打成马蜂窝。”
许世友和主席
但是,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爱憎分明的战将,却无缘开国大将。
据说,个性刚直的许世友曾直接找到上级,主动为自己“争衔”,希望能授大将。罗荣桓、宋任穷等人有些为难,最后还是周公出面打圆场,以“粟裕才是大将,萧克也是上将”把许世友给挡了回去。
传说归传说,真实的许世友是否真的具备大将资格呢?
我军的评衔始于1952年,大将名单也曾有22人名单、15人名单之说。但是,战功赫赫、名声在外的许世友,仅仅在拟授大将额22人名单之列,并没有进入15人大名单。
同样初选入围、但是被排除在15人大将名单之外的,除了许世友,还有后来的开国上将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等6人。那么。跻身开国上将15人名单的,都有哪些名将呢?
除了后来敲定的开国十大将,还有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和周纯全等5人。其中,张宗逊和宋任穷还排在后来的大将许光达前头。换言之,有实力替换许光达入围大将的,并不是许世友将军。
名声响亮的许世友,为什么都被排除在初选15大将之外呢?
开国大将粟裕和陈赓
红军时期,许世友曾任红4军军长。对比开国大将,资历毫不逊色。
粟裕是红七军团参谋长,徐海东是红25军军长,黄克诚是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陈赓是红四方面军参谋长,谭政是红12军政治部主任。箫劲光是红五军团政委,张云逸是红7军军长、红八军团参谋长,罗瑞卿是红4军政委,王树声是红四副总指挥,只有许光达是红8师师长。
抗战时期,许世友是八路军386旅副旅长、胶东军区司令员。
粟裕是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1师师长,徐海东是八路军344旅旅长,黄克诚是344旅政委、新四军3师师长,陈赓是129师386旅旅长,谭政是总政副主任。萧劲光是留守兵团司令员,张云逸是新四军副军长,罗瑞卿是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王树声是晋冀豫军区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时期,许世友是华野9纵司令员、山东兵团司令员。
同时期的开国大将,粟裕是华野副司令员、三野代司令员,徐海东一直在养病,黄克诚是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陈赓是二野四兵团司令员,谭政是四野政治部主任,
萧劲光是四野12兵团司令员,张云逸是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罗瑞卿是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2兵团第一政委,王树声是大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十大将中,比许世友低的只有许光达,系一野3军军长。
开国大将王树声
纵观各个时期,开国大将中资历、战功、军职低于许世友的只有许光达。
但是,许光达的四大优势,又是许世友不具备的。
优势之一:加入组织的时间更早。
许光达加入组织的时间是1925年9月,仅晚于十大将的萧劲光、陈赓和徐海东。就是和十大元帅相比,也仅晚于朱老总、陈毅和聂荣臻。许世友加入组织的时间是1927年8月,在57位上将中排在十名外。
优势之二:参加起义的重要性更高。
许光达以连长身份参加了南昌起义,这是我军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许世友参加的是稍晚一些的黄麻起义,虽然后来其重要性被低估,但比起南昌起义来说,还是逊了一筹。
优势之三:代表的山头比许世友更有优势。
许光达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职位和战功、知名度都没有许世友耀眼。但是,许光达是红二军团、一野的代表,而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三野的代表,相比之下,许光达更有优势。
优势之四:建国后许光达的兵种是新生事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着留苏背景的许光达当仁不让出任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在“一边倒”的建国初期,我军一切向老大哥看齐,还在襁褓中的装甲兵更需要学习苏军,许光达比许世友更具有破格授衔的优势。
开国大将许光达
和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和周纯全相比,许世友的劣势在哪里?
红军时期,许世友最高职位是红4军军长,张宗逊是红4军参谋长,低于许世友;宋任穷是红28军政委,和许世友相当;萧克是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军团副总指挥,高于许世友;王震是红六军团政委,高于许世友;周纯全是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也高于许世友。
为什么红军时期职位低于许世友的张宗逊,后来的发展势头超过许世友?
影响许世友成为开国大将的第一件事,是1937年春的延安“抗大事件”,许世友由于串联30多位军、师、团、营干部回陕南打游击,事情泄露后被抗大校长林总带人抓捕。后来主席谆谆善诱,许世友从此唯主席马首是瞻。但是,抗大事件对许世友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影响许世友成为开国大将的第二件事,是解放战争时期,宋时轮、许世友、陈士榘和谭震林等悍将,对粟裕有所不服。当然这只是局部的、短期的问题,解放以后许世友和粟裕的关系已经改变。
影响许世友成为开国大将的第三件事,是1955年初解放一江山岛,许世友和前线司令员张爱萍的冲突差点影响了大局。好在,有总长粟裕和分管副总长陈赓的支持,才没有让一江山岛战役搁浅。
1979年对越还击战中的许世友
纵览开国上将许世友的一生,具有勇、义、忠、孝四大特质。
第一,是勇。用刘伯承元帅在大别山“不握手会议”上的解释,“勇”字就是在男儿头上戴上一顶王冠。许世友是少林俗家弟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打起仗来不要命,参加敢死队更是家常便饭。
第二,是义。许世友的个性,类似评书《杨家将》中的孟良、《岳飞传》中的牛皋,性格粗犷。抗大事件中,由于红四军搭档政委王建安及时向组织上报告情况,让许世友割袍断义11年,直到济南战役才冰释前嫌。
第三,是忠。许世友将军是一个非常讲究传统的人,在红四方面军的时候,对张氏非常忠实,打起仗来也是指哪儿打哪儿、毫不退缩。在抗大被主席坦诚相待后幡然悔悟,此后只忠于主席。
第四、是孝。许世友从军时为了革命,戎马一生,眼睁睁看着母亲和妹妹要饭却无能为力。母亲百年之后,许世友唯一愿望就是死后葬在母亲墓旁,而老上级邓公也破例让许世友土葬,了却将军心愿。
我军第一次授衔,既是对28年革命历程的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的起点。
【河南新县,许世友将军墓前,前来祭奠的人们往往会给将军带上他爱喝的茅台,日积月累,墓前的酒瓶堆成了墙】
所以,许世友将军作为36位正兵团级干部之一,和32位将领一起被授予开国上将并无不妥。因为唯二的正兵团级开国大将就是老上级王树声和新生代许光达,而唯一的开国中将则是评衔的徐立清。
虽然和开国大将失之交臂,但是许世友将军的军事生涯却很长久,对越自卫还击战还担任了东线总指挥,让蠢蠢欲动的越军从此几十年不敢轻举妄动。而这位开国上将的传奇故事,一直在坊间流传,他的功绩与魅力,又岂是军衔所能衡量的。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