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是什么动物(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安徽铜陵市枞阳县射杀的“蛟”,到底是啥动物)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水生动物,同时也是龙的亚种。在中国古代的史料中,“蛟”这种动物曾多次出现。根据《说文解字》记载:“蛟,龙属无角曰蛟,从虫交声,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而飞,置笱水中即蛟去。

与龙不同,蛟虽然体型与之相似,但是却没有角。在水中,蛟是百鱼之长,但仍能为渔具所捕捞。从古代文献记载看,蛟这种生物似乎并不少见。在越地,越人们有“纹身断发”的习俗,专门为了避“蛟龙之害”。由此可见,在古代江南地区,“蛟”不仅到处都有分布,而且还经常会袭击人类。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一代雄主汉武帝曾射杀了一只“蛟”。根据《汉书·孝武帝本纪》记载:“(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也就是说在今天安徽省枞阳县,汉武帝泛舟于枞阳江中,然后一箭射死了一只蛟,并将之捕获。对此,当地人是这么描述的。当时枞阳江江水泛滥,经常危害人畜,因此当地居民以为江中有蛟龙作祟,因此将之告知了来此地巡行的汉武帝。汉武帝闻此,立即带兵泛舟于江上,并寻找到了蛟龙,将之一箭射死。为了纪念此事,在如今枞阳县城西达观山之巅,还保留有专门建筑有“射蛟台”。

除了汉武帝年间以外,几乎每朝每代的史书,都会有人目击到蛟龙的出现。其中,西晋名将周处,还曾斩杀了一只蛟龙,《晋书·周处传》记载:“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

到了明朝时,有人在江西省的鄱阳湖内目击到了蛟龙。根据《明史·五行传》记载:“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四月,鄱阳湖蛟龙斗。”史书对于蛟的记载是如此的频繁,甚至让人有这样的错觉——蛟龙是真实存在的动物。甚至到了现代,也有蛟龙出没的传说。

上个世纪70年代,曾盛传在鄱阳湖内,有蛟龙状的“湖怪”出没。目击者说法不一,有的说“湖怪”像几十丈长的“大扫帚”,有的说似一条“白龙”。这“湖怪”一旦出现,鄱阳湖上空必定是风雨雷电同来、啸声震耳欲聋,而鄱阳湖内也如翻江倒海一般

因此笔者认为,这里的蛟,实际指得是鳄鱼。首先从字源来看,“蛟”同“绞”相似。根据史料记载,蛟在捕食人畜时,经常会有一种旋转的动作。《广异记》记载:“唐天宝末,歙州牛与蛟斗。初水中蛟杀人及畜等甚众,其牛因饮,为蛟所绕,直入潭底水中,便尔相触。数日牛出,潭水赤。时人谓为蛟死。”也就是说,歙州牛在饮水时,受到蛟的袭击,并被蛟所“绕”。这里的“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鳄鱼捕食时的绝招——死亡旋转。

由于鳄鱼的牙齿只有咬合能力,却没有撕咬能力。若想扯下猎物身上的肉,必然会在水下咬住猎物,然后拼命地旋转,最终在未咀嚼的情况下囫囵吞下。有人就要说了,凭借字源的解析就能说蛟龙是鳄鱼,是否太武断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古代史籍中,都能发现蛟与鳄鱼的共同点。在东汉张揖的《广雅》中曾记载:“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由此可见,“蛟”体大,有长尾,皮厚带有鳞甲。而这一点,和大型鳄鱼非常类似。

在东晋郭璞《山海经注》中,曾这样描述“蛟”:“蛟,似蛇而四脚,小头细颈,有白婴,大者数十围,卵生,子如一二斛甕,吞人。”从四足,卵生来看,蛟龙几乎也与鳄鱼是一样的。

回到汉武帝射“蛟”。安徽省自古就有鳄鱼分布,其中还有大量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汉武帝在江中看到鳄鱼是不足为奇的。史书之所以将鳄鱼说成是蛟,无非是为了圣化汉武帝,用以显示他过人的武功,能完成他人不可能完成的事。而在历史上,这种行为实际是非常常见的。例如根据辽史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就曾射死了一只龙;根据清史记载,康熙东巡39天,独自射杀了79只老虎,想想也知道不可能。因此在笔者看来,汉武帝所射的“蛟”,实际就是一只大鳄鱼。在解析历史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精神。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日本5个批号看生产日期(【唯美课堂】日韩化妆品使用小贴士,几招教你查看产品使用期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