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随中医儿科世家陈辉清爷爷学习之前,我就大概了解了一下,在儿科门诊大多是常见病多发病----小儿感冒、咳嗽,腺样体肿大,鼻塞、流涕,不爱吃饭,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夜啼等。
在我刚跟诊没多久,4月份的某一天,一个微胖的中年女人领着一个小男孩来到诊室,语气有些焦急地询问道:"医生,麦粒肿可不可以吃药保守治疗啊?我们刚从妇幼保健院出来,那边的医生说要手术,要用针把它刺破。"
我仔细打量了一下那个小男孩,右眼有些红肿,双眼又大又亮,长长的睫毛扑闪扑闪的,像个小精灵,安安静静地跟在妈妈身边。
陈爷爷不紧不慢,没有回答小孩儿妈妈的问题,只示意他们走近点,待患儿坐下后,用手翻开了那个患儿的上眼睑,我也凑近观察,能清楚地看到数颗绿豆大红色透亮的小疙瘩。再看看左眼,还好,没长。
患儿舌尖红,脉微数。陈爷爷的习惯是每个患儿都给检查一下扁桃体,看看咽部是否红肿。从头到尾,这个患儿都特别乖巧配合,让人喜爱得很。
又仔细询问小孩儿的妈妈,患儿有没有其他不适,小孩儿妈妈说尿黄,大便稍微有点干,睡觉不太安稳,没有发烧,吃饭胃口也可以。
陈爷爷没再言语,开始写药方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小患者经常找他看诊,他已经对这个孩子的体质有了基本了解,所以不用多问也能判断了。
"目无寒证"、"目病属火"、"目不因火则不病"、"肝开窍于目"。我头脑里飞快地搜索该病的病因病机,没想好要用什么经方。陈爷爷用的是银翘散和导赤散合方加减,他的药方,大多八、九味药,其中加了一味药----黄连。为什么用黄连?这么小的孩子,药会很苦啊。雪梨当时的理解和推断是患儿舌尖红,黄连可清心、胃之热。
黄连
陈爷爷给这个患儿开了四天的药。由于我是一周跟诊一次,我当时就在想,恐怕很难跟踪到这个患儿的治疗效果了吧。没想到,在一周后惊喜地又遇到了这个患儿和他的妈妈过来复诊。让我倍感惊奇的是,再次检查右眼的上眼睑,麦粒肿神奇地全部消失了。
那时候,我刚毕业没多久,自己也没积累多少临证经验,用纯中医中药治疗麦粒肿更是第一次遇到,不禁暗自惊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也激励了自己学好中医中药的信心。即使雪梨硕士专业接触的都是现代医学知识,但本科积累的咱们中医学的精髓绝不会丢。
还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室友也长了麦粒肿,眼睛红肿得很厉害,她是直接去手术挑破的,结果她的眼周瘀血,紫色瘀痕一个月后才消失。
病例分析与总结:
下面雪梨就对小儿麦粒肿进行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麦粒肿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睑腺疾病, 又名睑腺炎,现代医学研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 如果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感染则称为外睑腺炎,感染到睑板腺称为内睑腺炎。
中医学称麦粒肿为"针眼"等。中医学认为,小儿麦粒肿发病与心、肝、脾关系密切,病因多为热毒。热毒怎么来的呢?来自于大自然,然后遇上内热的体质而发病。
小儿的体质特点有哪些呢?
- 小儿为"纯阳"之体,自然界的气候转暖,风热邪毒易蕴结于胞睑发为“针眼”。
-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若脾胃虚弱,饮食又不知节制,偏嗜肥甘厚味等高热量食物,导致脾胃负担加重,如果家长护理不当,容易导致食积内热,热毒内蕴,瘀滞胞睑,发为针眼。
- 小儿"脾常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给患儿的用药应注重脾胃的养护。"儿科圣手"钱乙,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儿科医学家,他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脾主困",即"脾不健运"。因此,小儿用药一定要注意顾护脾胃,使脾胃得以正常运化。
- 小儿"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心肝火旺加之儿童体属"纯阳",食积导致内热,外邪易从热化。《黄帝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因此在顾护脾胃的同时还要注重清心肝之火。所以陈爷爷用了黄连、淡竹叶清心火。
家长平常要如何科学养护呢?
- 注意饮食清淡,不可多量食用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多饮温开水,保持大便通畅;
- 饮食不宜过饱,穿衣也不可过暖,室温不宜过高。"三分饥与寒",方能避免食积内热,起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 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揉搓眼睛,以免加重感染;
- 不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比如看电视、看手机、玩游戏等,以免引起眼疲劳。
参考资料:《中医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简介:雪梨,本科中医专业,硕士妇科专业,中西医兼备。致力于科普医学相关知识,分享养生保健知识,与你共同成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