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是什么意思(人生的灰度)

一个人的一生,通常有三个维度指标衡量,即人生的长度、人生的宽度(广度)、人生的高度。

人生的长度,就是人一生、一辈子活了多少年、活了多少岁。有的人活了八九十岁、甚至活过一百岁;有的人活了六七十岁、四五十岁;还有的人只活了二三十岁、甚至十几岁、几岁就早夭了;更有甚者一出生就夭折、甚至没出生就胎死腹中了。据统计,中国人2020年的平均寿命是77岁。如果活到这个岁数、算够本,如果活得超过这个岁数、算“赚”了,如果活不到这个岁数、就算“亏”了。

人们根据年龄的大小,把人分为若干个阶段。比如联合国最新标准将人的一生分为五个年龄段:1、未成年人:0至17岁;2、青年人:18岁至65岁;3、中年人:66岁至79岁;4、老年人:80岁至99岁;5、老寿人:100岁以上。对照这个标准,大多数人是不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呵?!

人生的宽度,这个概念有点儿抽象,没法像人生的长度那样进行量化。笼统点儿说,就是人生的经历,人的一生中走过什么样的路、见过什么样的人、做过什么样的事、有过什么样的见闻等。

大多数人的人生经历比较简单,出生成长、读书学艺、就业工作,从事某种职业,干到退休,然后养老,最后终了。这样的人,人生的宽度是一般的。有些人的人生经验阅历比较丰富,有一个形象概括的顺口溜:逃过荒,放过羊,当过兵,扛过枪,赶过马车,运过粮,耍过流氓入过党,上过班,下过岗,打过领导评过奖。这样的人,人生的宽度是比较宽(广)的。少数人的人生经历则十分单一,比如农民、匠人等,出生长大之后,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直至终了。这样的人,人生的宽度是很窄的。

人生的高度,这个概念虽然也比较抽象,也没法像人生的长度那样进行量化。但同人生的宽度比较,还是要更为人们熟悉一些。所谓人生的高度,通俗地讲,就是人生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

如果只是吃喝拉撒睡,几十年如一日的简单重复,一辈子就这样交待了,这是普通人的境界。这样的境界、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什么高度可言的。如果超越了自我,追求了利及众人的事业,甚至把生死荣辱置之度外,或成或败都无所谓,这样的境界、这样的人生,就是有高度的。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牺牲损害众人的利益,这样的境界、这样的人生,不管自我感觉如何,从客观上讲,人生的高度是负的,还不如普通人。

人生的长度、宽度、高度说完了,有人可能会说,这也没啥新意啊?都是有人曾经说过的事情,而且与文题也无关。的确如此。如果文章只是说这样的内容,的确就是拾人牙慧、无病呻吟。可问题是重点来了,前边说的只是一个铺垫,真正要说的是下边的内容,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人生的灰度。

灰度是个专业词语。查360百科,灰度使用黑色调表示物体,即用黑色为基准色,不同的饱和度的黑色来显示图像。每个灰度对象都具有从 0%(白色)到灰度条100%(黑色)的亮度值。就是指纯白、纯黑以及两者中的一系列从黑到白的过渡色。我们平常所说的黑白照片、黑白电视,实际上都应该称为灰度照片、灰度电视才确切。

根据灰度这个词语,有人提出了灰度理论,大致意思是说:在彻底有序的系统(白系统)和彻底无序的系统(黑系统)之间,存在一些混沌的系统(灰系统)。这样的系统,规律在似有似无之间。说其有规律,很难说清楚、固化下来、形成模式;说其无规律,却又能明确感受到,并且能够进行推测和模仿。套用一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还有人把灰度概念和灰度理论引伸到管理领域,提出灰度管理理论。大致是结合人性假设而来的。人性假设通常有几种:人性善、人性恶、人性无善无恶、人性有善有恶。人性无善无恶的情形,可能只存在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身上、或者是没有任何利害冲突的常人之间。人们更多的人生经验观感是:有的人是善的;有的人是恶的;而最多的是善恶交织在人的身上,即人有时候善、有时候恶,在一些地方善、在一些地方恶,对一些人善、对一些人恶。

因为现代管理学是西方人提出来的,所以针对人性假设,西方人麦格雷戈提出了所谓的X理论即人性恶理论和Y理论即人性善理论。

针对人性假设、出于人性管理,中国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心学大师王阳明有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显然,不同于西方人善恶分离的观点,他首先认为人是善恶交织的,然后主张应该弃恶扬善。他所谓的“为善去恶是格物”,实际上就是一种针对人性的管理方法。

这两种人性理论,如果从哲学上归类,西方人的属于一元论,王阳明的应该属于二元论或二元归一论。

针对人性有善有恶、善恶交织、时善时恶、或善或恶的普遍情形,有人提出了更加不同的观点,说既然没有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而且彻底的为善去恶也难以做到,那么不妨再退一步,在人性问题上不要走极端、不要搞黑白分明,稍微含糊一些、容错一些,管理效果会更好。这就是所谓的灰度管理理论。如果从哲学上归类,这应该属于二元论甚至有多元论倾向。据说华为奉行的就是这种管理理论。

说了这么多,绕的有点专业了,反而不容易理解和接受了。而且有跑偏之嫌。因为文题是人生的灰度,而不是深究探讨灰度理论以及灰度管理理论这些学术问题。的确如此。就此打住,言归正传。

人生的灰度,无疑比人生的长度、人生的宽度和人生的高度更加抽象。怎么解释这个概念呢?如果说人生的灰度就是这样一种人生的态度和方法:知道有善有恶,却不善恶分明,不一定从善如流,却一定不疾恶如仇;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取得和谐、共赢的局面。这样子说,恐怕有不少人会不太满意。但也只能照这个意思往下阐述了。

想到的例证,首先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意思这里就不赘述了。显然,从义理上,中庸之道和灰度理论是相通的,都主张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关于中庸精神,有很多阐释,典型的有:察见渊中鱼,不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看破不说破,朋友继续做。这些也正是灰度理论的精神内涵。

有人也许要说了,你这个观点有问题啊,有三观不正之嫌啊?明知道是非善恶,却不让剖析分明,甚至还不让弃恶扬善。这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主义和老好人主义吗?

如果非要这样较真死磕,清谈论理是很难说清楚的,不如举些例子吧。

第一个是绝缨之宴。汉代刘向的《说苑·复恩》载: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晋与楚战,有楚将奋死赴敌,卒胜晋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

这里引用原文就不作翻译了,一则翻译成白话文比较长,二则想必古文意思读者也基本上能明白。重点是用这个故事回答前边的诘问。按照是非分明的逻辑,那个大臣调戏美人,属于妥妥的耍流氓,抓起来惩罚肯定是没问题的。可那样的话,后来他会拼死作战、打败晋军吗?如果那样的话,楚庄王可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吗?

第二个是官渡之战曹操烧信。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按照是非分明的逻辑,手下私通敌人、证据确凿,把他们抓起来杀掉也不为过吧。可那样的话,会有后来更多的人投奔效力、帮助曹操统一北方吗?如果那样的话,曹操会三国鼎立、独占鳌头吗?

有人可能要举反例了,说鸿门宴结束后,刘邦返回军营后不是“立诛(私通项羽的)左司马曹无伤”了吗?多么的是非分明、多么的赏罚分明、多么的不含糊啊!唯其如此,才能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吧。可不要忘了,更多的时候,刘邦的表现是:让陈平带着四万两金去离间项羽君臣,恣所为、不问出入;韩信派人提出要当假齐王的要求时,刚要发火就在张良陈平的提醒之下顺水推舟地说要当就当真齐王;好像史书里也没有提到刘邦对他老婆吕雉落入项羽手中有没有被怎么怎么提出过置疑;更绝的是,刘邦实际上对他老婆同车夫审食其之间的暧昧关系也装糊涂不加过问。须知,他可是汉高祖啊!该精明时精明、该糊涂时糊涂,灰度如此,才能打败项羽、统一天下,成为汉高祖啊。

这几个例子说明的,就是人生的灰度是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灰度,他们可能什么也不是,正因为有了灰度,他们的人生才有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影响了后人千年、甚至影响外域。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的灰度,同人生的长度、人生的宽度、人生的高度一样,都是人生重要的维度,而且是更加重要的维度。

前面说得好像都是古人的事,对于今人来说,道理也一样吗?当然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直男”的概念,本义是只喜欢女人的男人。正常地讲这是没有问题的,女人应该也喜欢这样的男人才对,因为正常的女人就是应该喜欢只喜欢女人的男人啊。也就是说,女人应该是喜欢“直男”的。可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女人不太喜欢“直男”,反倒喜欢一些几里拐弯的“坏坏”的男人。为什么呢?因为“直男”不仅是限于生理意义上的概念,而且是延伸出了性格意义上的概念。性格意义上的“直男”是啥样子呢?除了一部分“直男癌”之外,多数“直男”其实都应该算是好男人,为人正直、说话直接、做事直爽,不会拐弯抹角、虚与委蛇。表现在两性交往上,骨子里的大男子主义,直来直去,不会花言巧语讨女孩子的欢心。反之,一些所谓的“坏坏”的男人,人品不咋地,一身坏毛病,但是长着一张巧嘴,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把一些女人哄得晕头转向,以为得遇真命天子、爱得死去活来。正所谓“好汉无好妻,赖汉配花枝”。为什么呢?就因为“直男”性格太分明了,没有灰度,而那些“坏坏”的男人,却有灰度。

在职场上人们往往有一种错位的困惑:有的人明明是德才兼备、能力业绩突出,应该被提拔重用,可实际上却被搁置起来,甚至被排挤出局。而一些人品有问题、能力一般的人,却得到提拔重用、飞黄腾达。表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也不尽然都是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所致。诸多原因之中,有一个就是灰度。那些德才兼备、能力超群的人往往个性鲜明,为人处世棱角突出、爱憎分明,不仅让同事下属感觉压力很大,有时候让上司领导也很难堪。上面可能会顾虑,这样的人,虽然能干,但不好驾驭,对于稳定和谐局面也不利,所以不宜于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反之,一些所谓的“灰人”(西北地区方言,指处于好人与坏人之间的一种人),虽然人品并不完美、能力也并不突出,但性格诙谐、脸皮厚实,跟同事下属能打成一片、比较接地气,上司领导打骂不管对错都能笑脸相对、心理承受力表现得比较强,反而容易得到上面的肯定。这样的人,因为灰度很高,往往能够在职场竞争中胜出,笑到最后。《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这些都是赤裸裸的现实。能说人生的灰度不重要吗?可以说,人生的灰度,是人生最重要的维度,从某种程度上,它还决定着人生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唯其重要,所以本文的文题没有用《人生的维度》,而是用了《人生的灰度》,就是为了特别突出强调其重要性。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dunk是什么意思(入门必读!Sneaker 球鞋知识及专用术语大汇总)
下一篇:无以言表意思是什么(享受创造带来的满足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