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小说和古装影视剧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官职名称,它们有的名称虽然很相似,但职权、品级则是千差万别。举例来说,我国古代有着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等高级官职,那么,他们中谁的官职更大呢?
总督:
总督是地方上最高大员,堪称封疆大吏,官阶为正二品,实际操作中,总督一般会加挂尚书、大学士等从一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品阶。清朝设有九大总督,除了直隶和四川单省设置有总督,其它七大总督都署理两个省以上,总督拥有包括属地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最高级别的管理权。
直隶总督由于在天子脚下,别看只管一省,但实属各大总督之首。
除了地方九大总督,清朝还在部分时间段设置了一个漕运总督,两个河道总督(江南、东河)。
巡抚:
正二品,是一省最高的行政长官,管着一省的军政大权。总督和巡抚管辖的职权范围是有重叠交叉的,虽然明面上看巡抚不管是官位还是管辖地区都要小于总督,但是这俩官职不是隶属关系,他们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所以有时候总督看巡抚不顺眼,想动巡抚,也是动不了的。清朝为了事权统一,有时候总督会兼任巡抚,这样就避免了互相扯皮,尤其像是直隶总督负责京畿重地,总督和巡抚都是一人一肩挑的。
而像河南因为没有总督,巡抚就是当地最高的长官,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巡抚。
总督和巡抚不算地方官员,是皇帝特派官员,类似于中央巡视组,所以虽然是一二品的大员。所以督抚不能用一二品大员的银印,总督巡抚的大印叫关防印,印泥也不能用朱红色的,要用燕脂水色印泥,俗称的紫花大印,皇帝去世27天内紫花大印要换成蓝色的大印。
将军:
清朝的将军权力相当于总督巡抚,总督一地的军事政法等。清朝将军大多设立在是边防重地,比方说伊犁将军,就是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设立的伊犁最高行政长官,全名叫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其职责包括: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
而大清龙兴之地的东北则设立了黑龙江将军,盛京将军和吉林将军,另外还有统御外蒙的乌里雅苏台将军。
大清的将军大多是一品或者从一品的大员,和总督类似。
都统:
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前秦。当时把三万多青年骑兵的统领叫做都统。此后历代,这个称谓没有推行开来。到了清朝,把八旗军每一旗的长官叫做都统,享受从一品待遇。清朝末年,都统成为了陆军军官名称,级别为正二品。
提督:
这个提督属于武官中的最高等级,譬如最著名的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算是提督中权力最大,地位最显赫的一位。
提督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某某陆军司令或某某海军司令,所以有“陆路提督”和“水师提督”之分,每个省都有一名提督,主要管辖的绿营兵。
但提督没有直接调动军队的权力,所以它也带有监察性质,它也只能管辖军队内部的事务,军队以外的它就管不了。
总兵:
是明朝出现的一种高级武官,在明朝时期,全国只有20多个总兵,总兵的含金量是比较高的。但是进入清朝以后,总兵的数量扩大到了80多位。清朝的总兵负责管理一个镇的官兵,镇是清朝的一种军队编制,例如太原镇、高州镇等等,一个镇有1万多驻军。总兵的地位类似于军长,在品级上和巡抚相当。
总结:
在上述这些官职中,综合来看权力最大的是总督和巡抚,但是有趣的是后面这些武将在官阶上都和总督持平,甚至比总督的官阶还要高。
不过总督既管不了这些武将,这些武将也管不了总督,这些人虽然多数集中在一省,但是权力交接却是错开的,只有像总督和巡抚由于都是文官,所以难免有政务上的来往。
而巡抚有时又不卖总督的帐,所以整的还挺尴尬。
当然这是总督和巡抚不合的情况下,所以一般来说总督都会推荐和自己关系要好的巡抚,一旦两人达成政治联盟,那基本上就是呼风唤雨了。
另外九门提督权力也很大,他不仅是北京的卫戍司令,还是北京的公安局长,既管皇城安全,又管京城治安。
总督到了北京也得受九门提督的管辖。
有人说清朝没有党派之争,实际上清朝虽然没有党派,但是却有派系,这些派系既有“满汉之争”,也有各大总督培养起来的势力,譬如李鸿章的“淮军”,曾国藩的“湘军”。
此外如果省内发生叛乱,一般就先驻防将军和提督一起协调,总督和巡抚也会参与进来决策,从名义上来说应该说总督说了算,但是这得看皇帝让谁去平叛。
如果皇帝指定人选了,那么其他人就插不上话了。
所以说清朝是君主集权做的最好的一个朝代,真正是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下面都是一群奴才。
不过随着后期绿营和八旗兵都不堪大任,清廷要求各省自己招募军队进行训练,总督和巡抚才开始拥兵自重,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力。
所以清朝最后灭亡的一大因素也在于失去了兵权,到后期根本调动不了军队了,像袁世凯的北洋军根本就不听清政府的指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