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以文言文写成《掇珍集》礼赞匠人匠心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余幼时甚顽。每从外归,渴甚,见水则饮,尤爱父之茶,啜之必涸。父恒叱:何以每将茶饮尽?!余则伴鬼面嘻驰去。”“文心·匠心——中国传统文化和手艺的坚守与传承”启动仪式暨《掇珍集》新书发布会日前在京召开。《掇珍集》是前著名主持人赵普以文言文创作的,着实令人惊艳。
赵普告别主持人工作后,现在的身份是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东家APP联合创始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的倡导者与践行者。《掇珍集》中的十篇小品,其着墨最多者是对匠人、匠心的礼赞。“掇”即拾捡。赵普意用书名告诉读者:“生活中遍地是美,而我们要有拾捡它的能力和心态”。
《掇珍集》的特别之处,在于通篇使用文言写成,时有玲珑美句,点缀其间。著名诗人、词家、学者周笃文在现场给予赵普高度评价,并认为赵普对学识的潜心研究和文字造诣在未来可达到庖丁解牛的层次。作家冯骥才评价:“字里行间,许多情意,让我感动。你有这么好的古文学修养,让我高兴。”达到如今的成就,赵普把这些归于父亲的谆谆教导。在这本书里他谈到:“父亲教过我一些有意思的诗文,不是课本里的那种,而是像‘稻草系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之类。这应该是我于古汉语兴趣的种子。”
记者注意到,在《掇珍集》的扉页上有这样一行字:“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以及不可分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赵普表示,“父亲”二字不仅指生父,还指向意象中的“父亲”,它代表着一个历史符号。“同样是言志传情,古汉语的含蓄蕴藉,简省洗练,章法修辞,总是令人神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这种传统的文字表达,来获得热力和能量,获得某种基因层面的满足。”
虽然文言文的写作势必给书的传播造成一定的障碍,“大约不会有多少读者会耐着性子读完。” 但在赵普看来,文言文在表达艺术性的想象和主观情思上要求真情实感,这与白话文写作别无二致。赵普认为,“首先,还是要真,别让年轻人觉得你假,假后边跟随着大和空,而真往往跟随善和美。”赵普坦言,“作为一个写作者,如果能激发大家对文言的兴趣,就够了。”
近年来,对传统手工艺的商业开发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这有损传统工艺的美誉和传承。但在赵普看来,恰恰相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的倡导者与践行者,赵普用十六年的经验“粗暴”地总结到:“买卖是对传统手工艺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靠政府贴补的方式,匠人没法接触到市场,而一买一卖的交易过程,能让匠人通过自食其力赢得尊严,养活一家人,真正得到实惠,传承就有希望了。
手艺源于日用,根植于民间。谈及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与推广,赵普表示,在宏观上,要做到“文化赋能”。让手艺人的技艺再现华彩。赵普说:“文心和匠心,归到最后都是一个守艺,我们要守住做人的底线,要守住自己做事业的高度,就是一个守字 。”(文化副刊部编辑)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