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天下(论说“百善孝为先”)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论说“百善孝为先”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和谐相处,是整个社会安定团结的社会基础。如何才能使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老人和晚辈之间的关系和谐?在中国古代社会数千年的伦理教育中,这个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也有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进行协调。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父慈子孝”,把“孝”当作家庭伦理所遵守的重要准则之一。

“孝”字很早就出现在古籍记载中。商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孝”字,是一个小孩搀扶老人的样子。“孝”实际是一个会意字,形象地反映出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关心照顾及他们之间的亲密相处。《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假如一个家庭能够做到“父慈子孝”“长惠幼顺”,就是很完美的。家庭关系和谐了,社会才会和谐,这就是古人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中应有的画面。《礼记·大学》中记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因此,古人把“孝”当作立身之本,在家孝顺父母,才可能对国家尽忠。中国有一句俗语,即“百善孝为先”。

先秦时期,国人就非常重孝道。“孝”在先秦青铜器铭文中是一个常见的字。儒家经典中的《孝经》是中国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孝经》里提出的“孝,德之本也”“人之行,莫大于孝”等思想,影响极其深远。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无不奉行“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孝”也是古代王朝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之一。汉代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汉武帝在公元前134年曾下诏书给各个郡国,要求每年向中央“察举”孝者及廉者各一人。“孝”指孝敬父母及长辈,“廉”指为人清正廉洁。后来,这种选官制度被通称为“举孝廉”。“孝廉”是汉代官员的重要来源,“名公巨卿多出之”。

在中国古代,不孝的人是不可能做官的,而且“不孝”还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罪名,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及社会的谴责。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共识。孔子说过:“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在中国古代的刑法中,有十宗大罪称之为“十恶不赦”“不孝”就列在其中。以《唐律》为证,“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封建王朝对“不孝”都坚持重罚的政策,流放、徒刑,严重的绞刑等。

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孝”的标准不仅是能够赡养父母,更包括精神上的安慰照顾。曾子说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孝子故事,并广为传颂。在重视“立德、立功、立言”的古代,孝子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在元代,文人把历史上一些知名的故事汇集为《二十四孝》,绘制成图册,在民间广为传播。其中的许多故事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永放光芒。

(摘自《石油金秋报》)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中国哪个省最大(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究竟有多大?谁是面积最大的省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