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只是为了抵御外敌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都说秦始皇造了万里长城,劳民伤财,加剧了秦朝灭亡速度,为此一则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流传至今。其实细究起来,秦始皇修筑长城,是有他的远大战略眼光,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且万里长城也不是全部在他统治年代里造的。他只是新修建了一部分长城而已。
秦始皇雕像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吞并,不断混战,他们为了自卫,在自己的边境,先后筑起了长城。楚国率先在南阳地区筑方城数百里;齐国则在山东从平阴到东海边琅琊台筑长城,又沿黄河故道筑堤为城;秦国秦昭王时期,在陇西、北地、上郡(今甘肃和宁夏境内)修建了长城;赵国赵武灵王时期,在云中、雁门、代郡三郡的北界(今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修筑了赵国北长城;燕国燕昭王时期,在位于今内蒙古正蓝旗黑城子牧场南面的骆驼山南麓作为起点,向东南方向延伸至今河北与内蒙古交界处的赤峰市老府镇,修筑了燕北长城。此外,中山国、韩国、魏国等都修筑了长城。这些诸侯国修筑的长城有的数百里,有的数千里,总长度已达到上万里,只不过各自独立,没有连接在一起罢了。
燕长城遗址
秦始皇时期修筑的长城
秦始皇长城的修筑年代大约是在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以后。当时蒙恬率30万士兵,一方面对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部分地段长城,以旧墙为基础,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并加以利用衔接。另一方面以秦昭王修建的甘肃临洮长城为起点,沿黄河向东,再按原秦、赵、燕长城走向一直到辽东,绵亘万余里,形成了我国最早的万里长城。其中,北部的燕山、大青山(今内蒙古、河北境内)一带长城是秦王朝新修筑的。
秦长城示意图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经济作用
秦始皇将万里长城连在一起,目的不仅仅是把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抵御外敌,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修筑长城作为调整农耕和游牧两种不同经济类型和经济秩序的手段。
长城主要修建在农牧交错地带,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是完全不同的经济类型。游牧放养牲畜,逐水草而居,哪里水草丰盛便移动到那里。农耕则是春种秋收,农民种田为生,离不开耕地,需要固定而居。
游牧民族
游牧经济类型单一,生活资源相对匮乏,其所需要的布匹、棉花和粮食等都需要从农耕经济地区获得,有非常强的依赖性。而农耕者也有从游牧地区获得畜产品的需求。因此,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农耕和游牧民族,存在着既冲突又共存的矛盾和利益。
如果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通过贸易形式,进行畜产品和农产品交换,各自来获取生产、生活的必需品,那就是一幅平和景象。如果当相互抢掠成为获取物资的主要方式时,那么就会引起冲突。对农民来说,面对游牧人的不断骚扰,他们会放弃现有的土地,往南迁移;对游牧人来说,虽然占据了荒废了的农耕地带,但并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物资,因此就会继续南进。这样就威胁到了中原王朝的安全。
农耕民族
秦始皇看到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一个严重问题,他想到了解决办法:修建长城,用它来调整农耕和游牧的秩序,规范双方利益,构建和平秩序。牧民在长城外放牧,农民在长城内种地,通过长城关口进行贸易交流。
这可能就是在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率领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一举拿下了内蒙古河套地区后,秦始皇下令停止追击匈奴残部,转攻为守,就地修筑长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蒙恬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城既是为御敌而修筑,更是为和平而修筑。事实上,自秦始皇长城以来,“中国所有的长城,90%以上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即便是打过仗的地方,绝大部分时间也是不打仗的。”“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规模都大幅度地减少了。”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经济价值
秦始皇考虑到了修筑万里长城,不但可以起到御敌的作用,而且可以利用长城,最大限度地调整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经济关系,争取和平共处。除此以外,他可能还以一个经济学家的眼光,计算过修建长城的经济价值。
辽宁丹东长城
首先,河套大胜后,秦军继续深入漠北与匈奴打仗的作战成本。秦军是以步兵为主,要在茫茫荒原追击匈奴,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才能对付灵活机动的匈奴部队。可是秦军士兵基本上都是农夫出身,当一名合格的骑兵,是需要一定时间训练的,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同时,即使秦始皇拥有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有能力到北方大漠深处与匈奴作战,可是后勤问题也难以解决。那时的粮草运输靠的是人力和畜力,从中原地区运送粮食抵达北方前线,送到的粮食与路途上损耗的比例达到1:192,就是说,1石粮食吃在前线将士口中了,另有192石的粮食却吃在运输者的口中了。可以想像一下,假若蒙恬30万大军进入草原,每天要消耗多少石粮食?而运输粮食成本又要多少?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的秦朝经济是难以承担得起的。
其次,与匈奴继续打仗,其经济收益几乎为零。即便秦军占领了广袤的草原,部队是留下来还是撤回来?如果留下来,吃的用的还要中原供应,秦王朝完全负担不起;就地实行屯兵制,农耕出身的士兵无法在草原上开荒种田。怎么办?只能撤回来。如果撤回,花了巨大作战成本的仗就白打了,而匈奴也会回到他们原先放牧和生活的地方,仍有可能继续骚扰农耕地区,抢夺农民的财产。
甘肃临洮长城遗址
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想到了修建万里长城。有了长城这道防御工事,战线形态由流动转变为固定。在坚固的城墙和关隘面前,秦军步兵只要固守防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无用武之地,匈奴要来抢夺,必须先在长城一线与守军打一仗。他们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情形再也无法重演。
同时,依托长城,几十万大军屯田垦荒,战时打仗,闲时种田,秦王朝既减少了巨大的军费开支,又增加了军粮供给,一举两得。而且,在长城外的匈奴,也慢慢地有所改变了抢夺农民物资的恶习,他们与农民平等交换,各取所需。这样一来,边关的战事就大大减少了。
匈奴
应该说,秦始皇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举动,与他远大的战略眼光和精明的经济考量是分不开的。虽然修筑长城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长城的作用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并且,长城也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后的各朝代,都或多或少地仿效秦始皇的做法,尽量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或与之和平相处。所以,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