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虫洞
2022年1月7日,土库曼斯坦的领导人下令,要求政府找到解决方案,扑灭“地狱之门”不断熊熊燃烧的大火。
那么,“地狱之门”是什么来头,土库曼斯坦的总统为何要下令扑灭?这件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地狱之门”的诞生
“地狱之门”是一个巨大的火坑,位列“全球十大最壮观坑洞”榜首,烈火灼热,景象壮观。
这个坑洞直径50-100米,深度有30多米,里面燃烧着熊熊烈火,有时火焰能达到15米高。
“地狱之门”坐落于土库曼斯坦一个名叫“达瓦札”的村子,村民只有大约350人,他们依旧延续着半游牧的生活方式。
“地狱之门”引发的轰动,让达瓦札这个村子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不过,该村子却在2004年废弃了。
虽说名叫“地狱之门”,但这个坑洞并没有通往地狱的功能。而且,它也不是由陨石撞击导致的,而是地理学家创造的,这事还得从上世纪说起。
达瓦札附近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共有3个天然气坑,一个水坑、一个泥浆坑,剩下那个就是“地狱之门”了。
地狱之门本没有烈火,1971年,地质学家开发钻探天然气资源时,意外钻探出环状塌陷,全部设备和临时营地都掉进了坑里。
当时,没有人敢靠近洞口深入调查,无计可施的钻探队员只好点燃了坑洞里的气体。洞里的大火这么一烧,就烧到了今天,历经51年,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不停歇。
为什么不加以利用,而是点燃坑洞?
钻探团队是冲着天然气资源去的,为啥发现坑洞后不是想办法开发,而是选择点燃呢?
其中一种说法是,坑洞中天然气浓度过高,容易引发爆炸。同时,专家也担心气体有毒,以至于危害周边的人和动物。因此他们选择点燃洞口气体,以防泄漏。
当然,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不太专业。所以还有一种解释是,天然气产区经常出现类似情况:如果发现一口天然气井,周围没有输送/储存的设备,并且无法封闭井口时,就会选择点燃,以免大量气体聚集,引发爆炸。
烧都烧了,为何要费心扑灭?
既然巨大的天然气坑洞无法开采,变成了大火燃烧的“地狱之门”,为何当地不趁此机会开发旅游资源,将其打造成热门景点?
火焰四窜的地狱之门蔚为壮观,堪称一大奇景,想要亲眼观赏的人肯定不少。而且,这里还曾作为综艺节目的探险地、汽车拉力赛的停靠点,也可作为卖点之一,吸引游客前来。
但实际情况是,确实有人慕名来到“地狱之门”开眼界,但此地位于沙漠深处,交通不便,成本高、难度大,每年的游客不足1万。
更重要的是,“地狱之门”的燃烧,给土库曼斯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51年来累计的损失已经超百亿。因此,土库曼斯坦的总统不得不下令扑灭这场大火,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地狱之门”将不复存在?
该国总统似乎下定了决心要灭掉巨坑的大火,这是否说明“地狱之门”要消失了?答案还未确定。据了解,此次并非第一次下令。
在2010年,该国总统就曾要求关闭“地狱之门”,让洞内的天然气为人类所用,而不是这样平白烧掉,然而问题直到现在都没解决。
1月7日的“灭火令”下达后,俄罗斯地质学家索廖内伊更是坦言,土库曼斯坦无法扑灭这里的大火。
索廖内伊并非夸大其词,扑灭火焰的方式无非以下几种:水浇、沙掩、加盖……
达瓦札附近水资源匮乏,远水难救近火,用水灭火的方法并不是个好选择。
那么就地取材,用沙土填埋如何?可是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直径数十米、深约30米的大坑,要想将其填满,需要的沙土数量可不小,成本十分可观。
苏联曾经用“引爆核弹”的方式来灭火,而且还成功了,不得不说十分硬核。但俄罗斯专家表示,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地狱之门”,爆破可以熄灭坑内的火焰,但无法阻止天然气的泄漏,并且消耗的成本非常大。
说到这里,土库曼斯坦想要熄灭火焰,同时妥善利用洞内的天然气,背后似乎面临着不小的困境。
不过,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说不定在科学家的努力下,还真可能想出因地制宜的好方法,解决“地狱之门”不断燃烧的问题。
否则,当地政府只能任由“地狱之门”保持原状,并且另想办法降低损失了。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