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北风雪林
过去几年一直看北风文章的朋友,会发现“体育文”的流量最低,但我几乎隔一两个月就会写一篇,主要是出于喜欢。
而且美国影响世界的软实力中,影视和体育是“杀手锏的两把锋刃”。
提到体育,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或许是足球,结合前几天足协主席被查,又是一个“越来越差的糟心循环”。
或许最让老百姓开心,也最放心的,要数乒乓球。
中国乒乓,一直赢,赢到吊打,赢到“没悬念所以不爱看”。
那谁知道啥时候是“中国乒乓”输得最惨的时候?
比较年轻的朋友,可能记忆最深的就是王皓在2004年奥运会男单输给韩国柳成敏,这是国乒奥运会24年来,丢掉的唯一男单金牌。
但实际上,这只算“漫长中国王朝”的一个小坎坷。
今天国人习惯了国乒在奥运会金牌全包揽,而历史上国乒大溃败的最大历史低谷,就是从乒乓球进入奥运会的1988年开始的。
在1987年,国乒拿下世乒赛男团冠军,这是国乒八十年代辉煌的最后余光。
从1988年的奥运会,1989年的多特蒙德世乒赛,1991年的千叶世乒赛,1993年的哥德堡世乒赛,国乒都是一败再败。
很难想象,当年国乒压根没有“输一次小冠军是天大意外”的王霸之气,反而做好了“十年过渡期,逐步追赶世界”的准备。
真正咱们这一代人“国平王朝无敌传承”的概念,恰恰是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上打出来的。
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中国男队夺回阔别八年的男团冠军。
20岁的孔令辉当年拿下世乒赛男单冠军。
1996年,当年20岁的刘国梁拿下奥运会男单冠军,双子星的横空出世,开启了中国乒乓三十年王朝盛世。
所以第一次国乒大溃败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始,到1995年天津世乒赛夺冠终结。
那么第二次“国乒大溃败”呢?
这场“大溃败”发生在2023年春节期间,而且比当年“输得还要惨”,也看不到“绝地反击”的曙光。
这场“溃败”恰恰是讲述“国乒那段低谷逆袭,天津打赢翻身仗”的首部国乒院线电影,在今年春节档“不战而逃”了。
今天,是这部“撤档春节档电影”重新上映的日子,北风对国乒是有情怀的,当然第一时间到影院支持。
今天另一个特殊意义是,美国漫威超级英雄宇宙,第五阶段的开山之作《蚁人3》中国同步北美上映了。
之所以称为“意义特殊”,是因为我国已经有三年多没有上映“漫威超级英雄大片”了,前不久上映的《黑豹2》是已经上了半年多的存获。
今天的《蚁人3》,是国内时隔三年多,首次同步上映美国超级英雄大片。
而且从今天开始,接下来的“漫威超级英雄”,同步定档的会越来越多。
北风想要比较中美电影的叙事与市场反应,所以难得“轻松一把”,一天内看两场电影。
讲述国乒那段“谷底逆袭”历史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无论从诚意,还是叙事上,都是很不错的国产“纪实类运动电影”。
可是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这部电影的票房恐怕也就1.5亿左右,相对投资,肯定是巨亏。
在2020年国庆档上映得讲述中国女排故事的《夺冠》,口碑和票房都不及预期之后,我曾经分析过我国的“主旋律集体叙事”引发观众不满的现象。
当时一些朋友的评论区反馈是“不是主旋律集体叙事不好,而是《夺冠》没拍好”。
《夺冠》在2020年国庆档的票房成绩“低于预期”,但至少拿下了8亿多的票房。
中国女排精神感人,中国乒乓精神不感人么?
为什么中国乒乓的电影,要一再“逃档”,最后连2亿的票房都拿不到呢?
实际上,无论是《中国乒乓》,还是《夺冠》,当年国内电影人相信“体育题材”都能拿下“大片票房”是沾了印度电影的光。
摔跤,在我国一直是小众运动,可是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却在我国拿下了13亿多的票房。
于是中国电影人就认为“爱国题材”再加上老百姓接受度更高的排球和乒乓,票房肯定更高!
可是《摔跤吧爸爸》吸引全国观众的精髓,我国体育电影并没有抓到。
《摔跤吧爸爸》最调动观众情绪,引发共鸣的有“摔跤少女的苦难人生”,“父爱的隐忍和伟大”以及“摔跤比赛的超燃视听效果”三方面共振。
国内的体育电影,“苦大仇深”是拍出来了,可是排球比赛与乒乓比赛的“燃点”都没有拍出来。
绝大多数人觉得“橄榄球,足球,篮球”的身体对抗,是能拍出“热血沸腾”的。
乒乓与排球的“隔网对决”模式,以及本身的“低烈度运动”属性,或许就是“不够燃”的。
这是“路人观众”的误解。只要是打过乒乓球的,都知道其中的速度,力量与旋转,可以呈现得非常燃,非常爆。
比如我国二王一马时代的世乒赛“三连冠”王励勤,被人称为“王大力”,他正手抽球,是可以抽断球板的,可见其中的力量是多么恐怖。
这次《中国乒乓》电影,一些比赛场景的画面,使用了“高清摄像捕捉技术”,虽然那“纤毫毕现的慢镜头”很炫技,但是让运动电影,失去了暴冲的力量感。
另外,《中国乒乓》采取了和《夺冠》相同的叙事视角,那就是“重教练而轻队员”,邓超饰演的戴教练,现实原型是蔡振华。
可最近二十年,因为蔡振华的“官员身份”,国乒对他的宣传比排球界对郎平的宣传要低调得多。
而这部《中国乒乓》的叙事里,即便是观众最熟悉的孔令辉和刘国梁,在其中的戏份也很靠后。
当然,北风指出了《中国乒乓》的这些短板,是作为一个喜欢了二十多年的乒乓人而提出的“高标准”,仅仅从国产“体育电影”的角度来说,它各方面都是很成熟圆满的。
即使有我前面说的这些“小缺点”,这部电影至少应该取得打平《夺冠》的8亿票房。
从8亿到1.5亿,中国体育电影到底怎么了?
前面说了一些电影细节问题,而真正伤票房的是两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国家管理部门,在电影原定上映前两天,突然要求电影角色“全部改名”。
于是原来所有的教练,球员,都是与现实原型可以对应的“谐音名”,后来改成八竿子打不着的名字,连北风这种“二十年球迷”,也要电影看完一大半,才对得上号。
比如孔令辉,后来角色名改为“董帅”,除了“帅”,其他的八竿子打不着呀。
刘国梁的角色,可能因为他“打球猴精猴精的”,所以角色姓“候”。
电影在上映前很久就通过了审核,很显然不是广电部门的问题,临到上映前两天要求改名,很显然是收到了其他体育部门的干涉。
据说当年“突出郎平”的女排电影,就引发了体育部门一些掌管排球的老人的不满。
这次《中国乒乓》公布了孔令辉,丁松,马文革等当年的原型与电影演员的亲密互动,证明他们应该是“授权”了的,怎么后来电影上映还被要求“改名”?
如果这种“体制障碍”不破除,我国体育电影以及其他现实题材还有许多宝藏,都无法好好发掘。
这次《中国乒乓》票房失利的第二原因,就是老百姓可能对“密集的集体主义叙事”真的审美疲劳了,于是用脚投票,“乒乓”一部电影,承担了观众对过去持续的“主旋律集体叙事”的整体不满。
从《中国乒乓》这次撤档再上映的宣传就能看出,宣传海报,从过去的“国旗红”,变成了“少年白”。
主打的宣传语,也变成了“少年热血拼搏”那一套,可是结合剧情的苦大仇深,以及没有“燃点”的比赛叙事,这个回避主旋律集体叙事的“宣传转型”估计也很难成功。
看了《中国乒乓》后,我间隔十几分钟,就连着看了美国漫威的《蚁人3》.
这部“科幻巨制”在美国的评价就不怎么高,到了我们国内,评价还“比北美好一些”。
可是从《蚁人3》这部漫威第五阶段开篇之作的叙事来看,“美国超英电影走向末路”的趋势更加明显了。
这部“超级英雄电影”回避了现实,让“蚁人家族”三代同堂一起穿越到“量子异世界”,来了一个“家族大冒险”。
这主题其实和《阿凡达2》的主角一家海底世界大冒险的主题差不多。
可见美国好莱坞,勉强抵御“政治正确荼毒”的力量,能剩下的唯一叙事就是“家庭亲情”了。
至于《蚁人3》的终极大战,被称为漫威宇宙最强反派的“征服者康”,最后居然被“外公”的一群蚂蚁给围殴击败了。
所以这部《蚁人3》,应该译名为《我的外公最无敌》才对。
通过《蚁人3》,我们看到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走到了“没有科只剩幻”的死胡同。
为了避免得罪各路政治正确,主题叙事也只剩下“祖孙三代齐冒险,一家人齐齐整整”这唯一套路了。
美国超级英雄叙事走向末路,恰恰是“中国英雄”叙事扩大全球影响力的时机。
当然,咱们不一定也要塑造一批“少年被虫子咬一口然后拯救世界”的英雄叙事。
咱们的《战狼2》,《流浪地球2》,甚至《狂飙》,都是中国式的英雄叙事。
从《狂飙》与《流浪地球2》的成功,我们也能看出,“限制的锁链”放宽一点,中国叙事取代美国叙事的速度就能加快几分。
这种“逼迫电影上映前两天改所有角色名”的干预能少一些,对同类型创作的激励就会强一些!
《中国乒乓》在春节档撤档时,留下的宣言是“2月17日,绝地反击”!
面对同日上映,已经日薄西山的美国电影,《中国乒乓》依旧没有打出“绝地反击”。
中国主旋律集体叙事,似乎还没到巅峰,就露出被“老百姓反感”的疲态了。
只有尺度松一些,禁忌少一些,中国叙事取代美国叙事才能早一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