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哪个朝代的(能够忍受胯下之辱,对刘邦忠心耿耿的韩信,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说来很有趣,很多历史书上多次出现的人物,大家可能记不住,但是只要是提到韩信,那可是小学生都能记得住的人物,在什么荣耀中,韩信相当牛叉,说来这也是国史的悲哀!了解历史不通过书,而是通过游戏!

今天,纵横就带领大家全方位的去了解了解韩信这个人,让你以后在打游戏的时候选择韩信的时候,心里更有底!

能够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对于韩信的评价,还是很牛叉的,韩信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是著名的军事家,被人们奉称为“兵仙”“战神”,楚汉之时很多人都说韩信是“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并不是每一个英雄的人物都有一个好的开始,韩信的开场就不是很好。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

布衣出身的韩信,没有当小吏,也不会做生意,只能寄人篱下,韩信的卑微似乎是出生时就留下的。

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胯下之辱就产生在这个时候,《史记》中曾经写道: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即使受到如此的侮辱,韩信依然没想出去干一番事业,而是继续混在别人家里,当时有一个亭长认为韩信不是一个普通人,经常接济韩信,结果韩信就在这个亭长的家里吃了好几个月,这个亭长是猜中了结局,却没有猜中开头。

最后亭长的老婆实在看不下去了,逼得韩信卷铺盖滚蛋了。

蹭不到饭吃的韩信,在项梁起义后,参军去了。

韩信的成功之路,到底有多不可思议

有人将韩信的成败总结为:成也萧何败萧何,不可谓不到位!

以韩信的本领,想要出人头地是相当困难的,尽管韩信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如何表达,韩信投靠项梁不被重用,依附项羽的时候依然不被重用,最后跳槽到刘邦那里,依然不被重用。

这么多的领导都没有发现你的才能,不是领导的责任,而是你自己的责任!

当然,发现一个英雄的不一定是另一个英雄,很可能是伯乐,刘邦手下的能人萧何见到韩信后,认定韩信是一个旷世奇才,甚至自己多次为刘邦背书,举荐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就是这样来的,刘邦害怕失去萧何,最终拜韩信为将。

这个图片来源于网络,看着实在太有意思才用的,求创作者不索赔,实在不行我可以删

在此之前,韩信其实并没有爆发出自己的任何实力,其实也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家伙,但是韩信能够成功,在于其出身于底层,在逆境中磨炼出了坚强的意志。

打仗对双方的将领来说,打的不止是计谋,也是一种心态,谁能够沉得住气,才能发现对手的漏洞,才能够创造战机,才能够镇定自若,挥斥方舟。

正是因为韩信出自底层,阅历十分广泛,在打仗的更是不拘泥于兵法,往往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用“阴招”。

在楚汉战争期间,项羽创造过的军事奇迹,韩信在之后都重复上演了,最终发展成为仅次于刘邦与项羽的将领。

韩信为何没有拥兵自立?因为格局太小!

曾经有个话题,值得深思,假如韩信在楚汉战争中拥兵自立,会不会成功,或者打败刘邦和项羽。

在公元前202年是关键的一年,当时刘邦趁楚军疲惫开始对楚军发动战略攻击,并且约定韩信和彭越从北方南下合围楚军,结果是刘邦追着项羽打,韩信和彭越不为所动,刘邦连吃败仗。

在这个时候,韩信如果能够拥兵自立,必然可以取得成功。

韩信对两个人是有着深刻的了解的,在给刘邦分析项羽的时候,韩信敬佩项羽的勇猛,但是却认为只是匹夫之勇,在性格上有妇人之仁,在战略上更是没有什么建树。

对刘邦的实力,韩信也十分了解,刘邦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韩信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后来说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就是从这里来的。

但是韩信的格局在那里了,同时代的刘邦与项羽在格局上压根就不在一个层级上,当时秦始皇东巡的时候,车队颇为壮观,项羽见到时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见到后说:“大丈夫当如是。”这个时候,韩信还在别人的胯下。

当时韩信如果能够自立,肯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当时有人劝韩信帮项羽,韩信听后没有同意,意思是我给项羽干活的时候,不给我当官,不听我计谋,而刘邦给我上将军的印信,不能背叛刘邦啊!

当然,韩信也借机跟刘邦提高价码,当时刘邦封韩信为齐王,结果韩信立即出兵,可见,韩信的心胸就是这样狭隘,纵使你就天大的本领,但是你的格局太小,也只能永远在人下,在人胯下。

有一位叫蒯通的说客在楚汉战争的关键阶段也建议韩信自立,他的话术很高潮,意思是说,你现在功劳这么大,不论是帮楚还是帮汉,都不会被信任,想要有生路,只能自立为王。

韩信却认为,自己为汉王付出那么,汉王不会亏待他的。

造成韩信悲惨人生结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关于韩信的人生结局,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解读,站在不同的角度,似乎都有着各自的道理。

韩信临死的时候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

韩信的死,到底是兔死狗烹还是功高震主?

这个问题,韩信自己都没有搞明白,韩信自己认为是兔死狗烹,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十分忌惮韩信,有人举报韩信造反,刘邦就用计策抓捕了韩信,韩信因此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很多史学家则认为韩信死于功高震主,因为韩信对西汉建立的功勋太大,以致刘邦最后不得不杀了韩信。

实际上,兔死狗烹和功高震主都只是表象,刘邦以亭长的身份起兵最后建立汉朝,对刘邦起到辅佐之功的人不在少数,汉初三杰中,萧何、张良、韩信三人,韩信排在最后,反而被诛杀,说明兔死狗烹、功高震主都是不能完全说明韩信被杀的原因。

至于有些人说,韩信最后造反才导致最后被杀,我们要知道,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说明他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造反,他的造反,只能说是被逼得,不得不反。

那么,又是谁在逼韩信,是形势所迫!

韩信在西汉建立之后,并不是淮阴侯,而是异姓王,异姓王不止韩信一位,在楚汉战争中对刘邦有过功劳的被封为异性王的有彭越、英布、臧荼、卢绾等,在韩信被杀的前后,基本都被一一诛杀,被刘邦消灭干净。

在异姓王被诛杀殆尽后,刘邦大肆分封刘氏子弟为同姓王,并且与群通定下白马之盟,天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可以说,在汉朝建立之后,为了保证中央和地方不再有重大的矛盾,刘邦必须彻底消除异性诸侯,一面再次出现战国争霸或者楚汉争霸时的混乱局面,通过刘氏的宗亲政策来维系汉初的统治,韩信也只是当时刘邦加强中央集权的形势下,不得不杀的异姓王而已。

总结: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能够取得胜利,靠的是心狠手辣,靠的是翻脸不认人,刘邦是厚黑学的集大成者,项羽因为妇人之仁所以失败,而韩信未尝不是,韩信笑话项羽妇人之仁,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在刘邦的眼里,他们都不是对手。

对象韩信来说,想要不让悲剧发生,其实可以有两个选择,要么你就铤而走险搏一把,或许还能将刘邦取而代之,要么你就急流勇退让一步,干脆做个平民算了。

做一个功高震主的异姓王,你能睡着,刘邦未必能睡着。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世界最有钱的家族(世界上最显赫的九大家族?据说有一个来自中国?有你知道的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