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了解一位汗青名士——阮籍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墨客、竹林七贤之一。
门荫入仕,累迁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信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接纳审慎逃难的态度。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阮籍去世,享年五十三岁。作为“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教师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汗青评价:
明人靳于中盛赞阮籍品行之崇高,称他为“命世大贤”(《阮嗣宗文集序》)。
鲁迅:阮籍作文章和诗都很好,他的诗文固然也大方煽动,但很多意思都是隐而不显的。宋的颜延之以前说不大能懂,我们天然更很丢脸得懂他的诗了。他诗里也说神仙,但他但是是不信赖的。
游国恩:魏晋今后,老庄之学大盛于世,影响于我国学术头脑和文学方面更大,嵇康有《养生》《声无哀乐》《难张辽叔天然勤学》《释私》等论,阮籍有《通易》《通老》《达庄》三论及《大人教师传》,纵谈名理,大畅玄风。(《文学史》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历代关于“竹林七贤”的排序,阮籍总是名列第一,可见阮籍的在士人中的光荣之高。如:《世说新语·任诞》明白地把阮籍排在首位,嵇康次之,山涛居第三位,余人皆在三名之后。《名士传》的分列的序次为: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轶事典故:
醉酒避亲
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阮籍为了规避这门亲事开头天天冒死地喝酒,天天都是酩酊烂醉,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云云,谁人衔命前来提亲的人基本就没法向他启齿,最初,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怎样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 (详见《晋书·阮籍传》)
青白眼
阮籍不常常语言,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白眼”、“喜爱”看人。对待厌恶的人,用白眼;对待喜好的人,用喜爱。听说,他的母亲去世之後,嵇康的哥哥嵇喜来致哀,但由于嵇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于是他也不管守丧时期应有的礼仪,就给嵇喜一个明白眼;厥后嵇康带着酒、夹着琴来,他便大喜,立刻由白眼转为喜爱。
蔑视礼法
阮籍好酒,他家旁边就是旅店,女主人是个年轻标致的小媳妇。阮籍常和王戎去吃酒,醉了就若无其事地躺在人家旁边睡着了,基本不避嫌。那家的丈夫也不以为他有什么不轨的举动。魏晋时期,男女授受不亲被以为是理所固然的事,但是阮籍全不放在眼里。一次,他嫂子要回外家,阮籍不仅为嫂子饯行,还专程送她上路。面临旁人的闲话、非议,阮籍说:“礼法岂非是为我辈设的吗?”
阮籍遭丧母
阮籍为母亲服丧时期,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时期列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放逐到偏僻的场合,以正习俗教养。”文王说:“嗣宗云云伤心低沉,你不克不及分管他的哀愁,为什么还如此说呢?何况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切合丧礼的呀!”阮籍仍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如。
泉源:汗青人物传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