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文学奇才,七步成诗
曹植,是曹魏开国皇帝曹丕的亲弟弟,也就是曹操的第三个亲生儿子。自小就是聪敏过人,而且为人正直豪爽,心直口快。
曾因才华卓绝,写的文章远远比同龄人优秀而被曹孟德怀疑,认为他是请人代写的,曹植当即就回应说,自己本就应试自如,下笔成章,如若不信可以当面考核,此便能够看出曹植的正直和自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越加广泛,文笔也是进步神速。十五岁随父出征,其后所作《求自试表》和《白马篇》即是随父出征的真实写照。
在争储失败后,被魏帝曹丕的示意下所成的《七步诗》更是成了后世惊叹曹植才华和诟病曹丕构陷胞兄的小肚鸡肠性格的有力史料。
曹丕雕像
自幼随父出征
公元二零六年,时值曹植十五岁,第一次跟随曹操出征海贼,从管承打到了淳于,战事持续一年,于次年一月才凯旋归邺城。此即其于《求自试表》所述之“东临沧海”。
回邺城仅半年,曹植又于公元二零七年跟随曹操出征柳城,在《求自试表》中,即为“北出玄塞”,而在此次征战期间,曹植又作成了记录其征战过程的《白马篇》。
于次年又随父出征刘表,战至新野,更参与了历史著名的奠定魏国老大地位的“赤壁之战”,次年,也就是公元二〇九年,十八岁的曹植第一次回到家乡毫州。
虽然不比其兄曹丕出征早(曹丕于十岁开始便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但由于他是曹操三子,虽为嫡,却并非嫡长子,幼年不受曹操重视,没能从小跟随曹操征战。在其性格和才华都得以充分展示的十五岁,才真正受到其父曹操的赏识,开始带着他四处征战。
四年的征战,为曹氏江山立下了不少战功,直至争储开始的公元二一零年。
争储之中,初露锋芒
公元二一0年,铜雀台铸成,曹操号召了许多魏地有识之士,登台作赋,曹植也在众人之中,而他却是唯一一个略加思索便作成了《登台赋》,并且是第一个交卷的人,其才华可见一斑。
公元二一一年,厌烦于欢饮作赋的悠闲生活,刚刚行完及冠礼的曹植主动请缨,随父出征。
当西征队伍到达帝都洛阳时,其多年战事后的一盘散沙的现状,让亲眼见到都城惨状的曹植心生感慨,并立誓要为国披甲,为民作战,还天下一个稳定安乐的国家。
储位之争人选渐少
在曹操的继承者人选里,本来有昂、冲、植、丕四人,按照先后顺序,曹昂作为长子,又文武双全,正常情况下理所应当他是曹操的继位者。
曹昂
但命运弄人,这个第一顺位继承人,却在公元一九七年随父出征张绣的战事中,被张绣杀死,甚至因为此时,张绣虽后来为曹魏大臣,却因曹丕提及此事而最终自缢而死。
曹昂死后,曹操并不是就把次子曹丕作为继位的主要人选,而是小儿子曹冲得宠。
历史记载中,曹冲是个神童,说曹丕曹植是自幼聪颖,但比起曹冲却是逊色不少。
曹冲五六岁就拥有了成年人的心智,留下了不少流传下来的故事,比如曹冲称象、智救库吏等。但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年仅十三岁的曹冲便因病病逝了,成了曹操最大心病之一。
曹冲称象
文人之间的战争,不血腥?
此后,曹操的继位者,便只有曹植和曹丕了,而理论上来说,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曹昂死后,曹丕便是第一顺位继承者。
曹丕像
然而曹操却迟迟不肯让曹丕做世子,他更看好的是曹植,这便有了历史著名的曹丕曹植的储位之争。
历史记载,这段储位之争的过程,是相当凶险的,不逊色于任何其他任何争储。但这段历史,却并未出现兄弟残杀,杀父弑兄的血腥场面。
我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三位主角,曹操、曹丕、曹植三个都是大文豪,尤其曹植,更是“建安文学”的主要代表,而文人是很少能做到惟利是图,杀人不眨眼的。
因此,尽管历史记载和一些专家分析中,都说曹丕是一个心眼很小的人,但他杀人的手段是很委婉的,甚至储位的最大竞争者曹植,都比他晚死六年。
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退让
夺嫡之争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权利的分治,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党争。
由于曹植曹丕二人在夺嫡之争中优势不同,曹丕是理论上的嫡长子,按道理是由他继承的,因此对礼制毫不退让官员,以及在曹丕的手腕下,不少官员支持曹丕。
但既然会出现夺嫡之争,也就是说并不是曹操一个人在为曹植辩护,肯定也有支持曹植的官员,像丁仪和杨修这些重臣就是支持曹植的。
在夺嫡之争的过程中,可以说两者是不分上下的,但是曹植输就输在性格直爽上,没有他哥哥的政治手腕。
而且,曹植虽然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但其内心之中并不一定真的有心要夺嫡,可能只是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因此最后曹丕的胜利,与其说是曹操临死前的不得已而为之,不如说是曹植本就没有夺嫡的决心,这也许也是最后曹植没有被曹丕在明面上弄死的原因。
综上,曹植是三曹中文学的最高成就者,乱世大文豪,却在夺嫡中败于曹丕
其一是他没有真正的决心;其二是没有曹丕的手腕;其三是从嫡长子继承制的礼制规章来说,他不是第一人选,他只是在其父曹操的支持下才卷入夺嫡之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