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台长(1991年杨伟光当上央视台长,一年广告收入27亿,回忆童年吃不起饭)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前言

在很多的电视迷心中,八十年代开始的电视节目,成为了不可逾越的一代经典,不管是以播报新闻准时著称的《新闻联播》,还是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综艺大观》,都成了观众心中非常珍贵的回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精彩的节目能够出现在央视的荧幕上,都少不了一个叫杨伟光的台长的默默付出。当时杨伟光在担任央视台长之后,对电视节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让电视节目成为了当时观众最为喜爱的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杨伟光虽然说对于央视的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他的出身却注定了他不仅没有比别人更高的起点,反而是在早年比一般人都要困窘很多,他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在童年的时候,连吃一顿饱饭都很奢侈。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杨伟光能够从底层逆袭,并且成为了一代优秀的电视人,他的成功背后又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视频链接:https://www.ixigua.com/7091490266879623717?is_new_connect=0&is_new_user=0&wid_try=1

杨伟光:我才13岁的时候,就被迫辍学了

杨伟光的起点比大多数人都要低,他在还没有记忆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家里实在快要揭不开锅了,不得不选择去南洋打工闯荡。

当时的杨伟光不过是一个婴儿,他记不清父亲的样子,只是在长大后听说父亲从那天抛下他们母子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至于父亲的结局,很多乡里人说父亲是在打工的过程中已经客死异乡,可是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有力证实。

杨伟光在小的时候,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母亲的愁容满面,和自己家里难吃的饭菜。因为孤儿寡母的日子艰难,所以杨伟光从小就格外的懂事,他不想让母亲过多为他操心。

杨伟光出生在广东梅县的贫苦农庄里,就注定要在童年忍受穷苦,偏偏他出生的那一年正是1935年,这一年日军已经在中华的大地上建立了满洲国,而我们的人民政府,刚刚结束了长征,那一年无疑是国家的多事之秋。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自然像杨伟光家这样的贫苦农民生活的就十分的拮据。杨伟光永远都记得,母亲身躯瘦小,但是为了自己能够吃上一口鱼,就不得不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出海捕鱼。

杨伟光记不清多少次因为捕来的鱼太小,母亲只能把鱼熬成一锅汤,才能让他勉强喝个半饱。在这样贫苦的环境下长大的杨伟光,心里十分的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出人头地,可是当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孩子,要想出人头地显然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母亲为了生存,除了在海里捕鱼之外,还给当地的富户家中打过短工,杨伟光永远都忘不了富户待母亲的刻薄,他们家里明明连狗都长期吃肉,家中的大米生虫腐烂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却只会给母亲少的可怜的工钱。

图 杨伟光

杨伟光虽然说生活困窘,可是在他到了上学的年龄之后,母亲还是咬着牙把她的工钱拿出来,送杨伟光上了小学,但是小学里的杨伟光,因为没有鞋穿,经常遭到班上一些富家子弟的嘲笑,杨伟光当时知道母亲没有钱,他也不想为难母亲,就自己偷偷一个人哭,母亲看了以后心里十分的心疼,就给杨伟光编织了一双草鞋。

虽然说穿着草鞋很快就会感到扎脚,但是杨伟光还是感到十分的高兴。杨伟光在读小学的时候,学习十分的用功,因为当时还没有解放,所以杨伟光所学习的教材内容也并不是很切合实际生活,还是保留着一定的封建残余,但是杨伟光读书非常的用功,经常不用老师督促,他就可以提前完成作业。

母亲感叹儿子杨伟光的天资聪慧,不过也觉得自己并不能给杨伟光很好的生活,让杨伟光在成长的和过程中受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和委屈,但是懂事的杨伟光从来都没有抱怨,反而是在母亲的熏陶下,开始变成了一个懂事又坚强的男孩子。

如果不是因为战乱,或许杨伟光的童年还能这样清贫却自得其乐地度过,可是战乱把他和母亲的生活彻底打破了,因为很多富户要躲避战乱,所以纷纷选择了搬走,而母亲想要打短工,后来都实在找不到地方了,无奈只能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打鱼和种地上。

图 杨伟光后来靠自己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

杨伟光后来在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之后,他考上了当时省立的初中,可是母亲实在拿不出钱让他去上学,他只好眼含热泪,最终不得已告别了校园,也告别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只好和母亲一起下地劳动。

因为贫穷,所以杨伟光家里的土地也极为贫瘠,但是他眼下为了生存,不得已只能在地里和母亲一起劳动,每天从早忙到晚,但是收成却是及其的不理想,只能勉强填饱他们母子的肚皮,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来卖出,所以家里的收入依然少的可怜。

本来杨伟光以为,自己如今被迫辍学,以后的命运大概也只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做一个普通的农民了,但是我们共产党解放的曙光,给他的命运带来了一丝转机。当时的杨伟光本来都已经辍学一年,当初让他无比痛苦的辍学的伤口,也开始不再流血,甚至是开始结痂。

但是他没有想到,随着我们的解放军的到来,让像他这样的穷孩子,再次得到了回到校园里的机会,而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再像从前一般那么差,母亲也分到了她从前梦寐以求的优质的土地。

杨伟光心里感谢党的恩德,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才能对得起让他们一家摆脱受人奴役和压迫命运的党。杨伟光虽然说有一年没有碰过书本,不过在他重新回到课堂上之后,却比其他的孩子更加的用功,也因此很快便在学习的进度上追赶上了同学。

图 上个世纪的火车

杨伟光本来在学习上就是天赋极佳,所以在他进入初中后,虽然说课业负担加重,但是他一直都用自己的毅力和刻苦坚持了下来,杨伟光心里发誓,一定要在学习上学出一点名堂,才能够对得起含辛茹苦供养自己的母亲,以及帮助自己的人民政府,在杨伟光的努力下,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名列前茅,很多的同学因为羡慕他的成绩,也开始和他做朋友。

杨伟光在新中国的学校里,第一次感受到了从前没有得到过的尊重和友爱。杨伟光在学习的同时,也开始立志,他在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之后,也开始思考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杨伟光虽然说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但是他心里父亲的失踪始终是他的一个心病,他有时常常在想,父亲当年要是在失踪后,有一份报纸或是其他的媒体公布一个类似寻人启事的文章,或许自己的父亲也就会很快被家人找到,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家里人也不至于多少年以来提心吊胆,对父亲的生死在多年后都没有定论。

杨伟光考虑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明白一份好的报道,不仅在文学上有价值,而且甚至能够拯救一个家庭。

杨伟光当时在中学读书,确立了自己的这个职业目标后,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一些相关的报道和文章,来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基础。

图 杨伟光和同事们

杨伟光:新闻必须播当天的

杨伟光在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自己梦想做一个有良心的新闻人,所以他便填报了新闻学专业,而他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在得知自己考上大学的时候,杨伟光高兴的一夜都没有合眼,多少年以来他和母亲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但是这一刻他相信自己未来会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让自己的家人也能过上好日子。不过到了出发的那天,因为家境贫苦,杨伟光的行囊也是十分简陋,只有几本书和换洗的几件洗的发白的旧衣服。

虽然说杨伟光的行囊寒酸,但是他心里却载着满满的自信,坚信自己这次去了北京,将来一定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到了大学后,杨伟光发现自己原来以为的自己的优秀,是那样的不值一提,因为很多的同学他们来自比他要优越的家庭,所以他们自信而博学,比起杨伟光来显得更加耀眼。

但是杨伟光并不甘心在班里当一个小透明,为了补齐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杨伟光在读大学期间,一有空闲就到图书馆里泡一天,他阅读各种自己从前见都没有见过的书籍,来补齐自己拉下的各科知识。

在杨伟光的努力下,他的同学们发现他不再像刚来大学时那么土头土脑了,很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他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在一些学校的活动上,能够大放异彩,为他所在的院系争光。

图 杨伟光对工作很负责

杨伟光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工作,成为了自己梦想中想要成为的新闻工作者。杨伟光那一年26岁,正是一个青年风华正茂的时候,他不甘心一辈子只能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编辑,所以在撰写每一篇稿子之前,都要多方查阅资料,争取把稿子精炼到最好。

但是在广播站,杨伟光采写的多半是广播稿,这种有声无图的传播形式,十分考验编辑的功力,因为稍微要是用语不够吸引人,很容易让听众没有兴趣听下去。杨伟光为了提高自己作品的质量,经常会连夜琢磨自己的稿件,他的用心后来也确实得到了回报,在他的努力之下,他的稿件多次获奖,而他本人的职位也随着他经验的积累得到了提升。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编辑,到知名记者,广播台的副主任,这条路杨伟光整整走了26年,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到一个年过半百的广播电台领导,他所经历的不眠之夜,和所付出的汗水,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大多数人认为,杨伟光而今也是事业有成,应该已经达到了他人生事业的顶峰,殊不知杨伟光在事业发展的路上,他才刚刚开始步入正轨,接下来的他将要开启的才是事业上真正的成功之门。

杨伟光在工作中的敬业和严格,让很多同行都自愧不如,他们有些人自以为年轻,可以有比杨伟光更加先进的知识,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杨伟光在工作的这些年,一直都没有停止学习。

图 央视的东方时空

在杨伟光的努力下,广播电台的收听率一直都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而杨伟光也一直都很满意这样的成绩。在杨伟光50岁那年,因为他工作表现突出,所以说被组织上任命为中央电视台的副台长。

在接到任命后,杨伟光并没有特别兴奋,而是感到压力山大,因为当时的中央电视台,还远不像今天一样有着非常好的收视率,当时人们大多还是习惯通过报纸和广播来获取新闻,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电视还不是家家都有,另一方面是电视播出的节目也是十分的单调无味,仅仅只有几部电影和电视剧可以看。

虽然杨伟光知道,在这样的局势之下,想要把电视这种传媒形式发展起来很是困难,但是杨伟光并没有选择退缩,他毅然接手了并不景气的央视电视台,并且开始深入了解现前所采用的录节目方式,以及为何不能够吸引用户的原因。

经过连续几天的调查后,杨伟光深刻地意识到,现在电视台发展不起来,更多是因为一个大原因,一个是节目时效性差,很多播报的新闻,都是第二天才能播报。

等到第二天晚上播报的时候,自然很多人已经在报纸上看过了很多新闻的大意,自然懒得打开电视机再看照本宣科一般的报道,他们宁愿每天等邮箱里的报纸,也不想再收看电视节目。

图 新闻联播

杨伟光在发现问题所在后,没有像前几任领导一般,一推了事,而是开始进行了周密的安排,来改变目前电视台的不景气。

杨伟光首先想要整顿的,就是现在几乎家喻户晓的栏目《新闻联播》,当时的《新闻联播》,一直以来播放的都是前一天的新闻,而杨伟光直接提出了要每天播放当天新闻。

开始负责《新闻联播》的工作人员都觉得杨伟光的想法无异于是在异想天开,毕竟采写回来的新闻,从编写到发布需要进行多项工序,要是当天发布,未免会让人手忙脚乱。

但是杨伟光并没有被手下人的抱怨吓倒,他知道万事开头难,这样可能会在开头难一点,但是很快就能够让新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杨伟光的要求下,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经过反复的努力与尝试,终于做到了可以让电视新闻节目播出当天的新闻。杨伟光看到手下人取得了这样的进步,心里很是高兴。

在杨伟光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之后,很快在央视看到了成效,原来收视率惨淡的《新闻联播》很快成了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

《新闻联播》的大火,也直接让杨伟光尝到了甜头,他进一步认识到,要想让电视节目能够成为征服所有用户的新兴大众媒体,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才能充分把电视节目的优势发挥出来。

图 杨伟光

杨伟光:不试试插播广告,怎么知道不行呢?

在杨伟光的带领下,全体央视的工作人员,硬是把一个个曾经快要无人问津的央视节目盘活,杨伟光本来就有多年的新闻从业经验,知道做新闻行业,最重要的是让事实说话,让真实的人物说话,所以他格外注重让手下人多播放一些能够抓住社会痛点的话题,把百姓的需求用电视画面充分表达出来。

在杨伟光的不懈努力下,很快收视率就有了明显的高涨。当时并不是每家都有电视,但是自从杨伟光把电视台盘活后,很多人即使自己家里没有电视,也要前往自己有电视的朋友家观看节目。

就在杨伟光以为,央视的很多问题都被自己解决了之后,因为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同时对电视台也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这样一来,杨伟光肩上的担子就变得更加的重,他不仅要负责整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让央视的电视节目能够办下去,还要负责找到一条让央视电视台增加收入的办法。

杨伟光的眼光很是独到,在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在央视的节目开头加上广告,来增加央视的资金收益。

本来这个行为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平常不过,可是在杨伟光第一次在《新闻联播》的开头加广告的时候,时间是1993年,当时的媒体人思想还比较保守,觉得这样会破坏整体的节目效果。

图 杨伟光在接受采访

可是杨伟光并没有在乎别人的看法,他想要让央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电视台,就不能没有资金的支撑,一旦缺少了资金的支撑,很多的发展都会成为一句空谈。杨伟光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大胆地采用了广告的形式,来为央视增加收入。

到了1994年的时候,更是让企业参与对央视的“一分钟广告”的招标。当时参与竞标的企业不计其数,而最后杨伟光靠着广告带来的收入,一年就让央视赚了27个亿。

打那开始,很多人也就接受了插播广告的这种形式,而杨伟光并没有打算止步不前,他知道解决资金问题只是一个开始,自己还得让央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让央视深深地抓住所有观众的心。

杨伟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胆地起用了一批的新人来充当央视的主持人,不管是后来在《综艺大观》上大火的倪萍,还是连续主持多年春晚的周涛,都曾经得到过杨伟光的栽培。

在杨伟光的帮助下,很多的新人慢慢适应了央视的工作环境,也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杨伟光一向不满于现状,他艰难曲折的人生经历,让他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坚强意志,同时也有攀登顶峰的竞争意识。

杨伟光后来发现,人们大多数还是喜欢比较简单明快的节目氛围,就准备在央视播放一些经典的电视剧,来吸引更多的人喜欢央视。

图 年轻时候的杨伟光

在杨伟光的倡导下,很多的电视剧得以在央视播放从观众熟知的四大名著再到各种革命连续剧,这些题材不同的电视剧用它们各自独特的形式,让观众越来越喜欢央视的节目。

后来在2004年,杨伟光策划筹拍了家庭喜剧《家有儿女》,虽然《家有儿女》的剧情主线没有传统的革命题材剧本的波澜壮阔,但是它以轻松幽默的风格,还是瞬间抓住了很多观众的心。

因为整部剧的设定是围绕一个重组家庭来表演的搞笑喜剧,所以很多人在看这部剧的同时,感受到了接地气。

因为《家有儿女》的播出,央视也开始受到一大批处在儿童阶段的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即便并不很懂剧情的深意,还是被《家有儿女》的表演圈粉。

图 杨伟光(右)

杨伟光至此已经彻底完成了从一个山村里的穷孩子到知名人士的逆袭,他从前一直梦想的为新闻事业发展的梦想,也在他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下得以实现。

不幸的是,杨伟光因为长年的劳累工作,他的身体健康后来也是每况愈下,在2014年的秋天,79岁的杨伟光台长因为重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说他已经去世了,但是他对于央视乃至整个新闻界的影响,还依然在对后来的央视工作人员和所有新闻从业者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杨伟光的人生似乎很是传奇,但是创造传奇的也并不是来源于外力,而是来源于他无论何时都永不言弃的坚持。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河北彩礼(河北:遏制高价彩礼低俗婚闹,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