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七天假期就是爽!
如今我们身处太平盛世,但也不能忘记那些战争岁月的艰辛,那些从小就喜欢的高分战争片,在假期拿出来重温也是很好的选择。
茄哥今天就选出十部高分战争片,看看有没有您喜欢的电影:
10、铁血昆仑关(豆瓣75万,是日军倚重的精锐之师;
而国军第5军是装备德国产装甲车和德式重炮的机械化部队,以154万的代价,重创日军第5师团,且击毙其21旅团长中村正雄。
之后,双方僵持了近1个月,在最终战果上中日双方的记载有很大出入,因为存在争议,电影曾遭禁映长达15年之久。
不过,这部电影已于2005年解禁,并在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上受到欢迎,且拿到了历史见证奖,足见这部电影的质量非常优秀。
9、铁道游击队(豆瓣78分)
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之间有一个大湖泊叫白洋淀,在抗战时期,这里曾经活跃着一支叫雁翎队的民间武装队伍。
小说家徐光耀根据这支队伍的英勇故事,于1958年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创作了《小兵张嘎》的小说和剧本。
北京电影制片厂崔嵬和欧阳红樱两位导演都先后看上了这个故事,最终他们决定合作执导这部电影。
电影最终于1963年拍摄完成上映,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的轰动。这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儿童电影,张嘎子的生动形象受到观众的喜爱。
有别于以往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张嘎子就是个顽皮的小孩子,身上带着普通小孩都有的那些缺点,且比一般小孩更加顽皮和大胆。
但张嘎子身上也有着不服输的倔强,和爱憎分明的强烈个性,这使他在抗日的洪流中能够一步步成长。
张嘎子就像邻家小孩一样天生带着亲切感,因此在当时收获了极高的人气。
电影以大众喜爱的轻喜剧为基调,又能严肃认真表现出日本鬼子的凶残、革命战士的英勇不屈、以及劳动人民的善良和无畏,引起观众们的强烈共鸣。
而两位导演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故事和剧情的掌握、镜头的运用都非常专业,这是《小兵张嘎》至今仍是经典的原因。
人民网曾评价这部影片的基调“带有刚健之气”,给人一种纯朴浑厚之感,能唤起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
因此《小兵张嘎》在我们内地各大电视台重复播映58年依然长盛不衰,是战争题材与儿童电影题材结合的典范。
7、英雄儿女(豆瓣70分)
6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曾推出过2部军事教学片,就是1963年的《地雷战》和1965年的《地道战》。
但八一厂的主创不愿意局限于教学片,为了令其生动有趣,这两部电影最终被加入了众多人物,拍成了两部电影。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山东省民兵发明的一种对敌作战方式,电影的故事则发生在山东胶东的抗日根据地。
军区为了抗日的需要,从主力部队中抽调了一批干部下放农村,去指导农民们用自制地雷与日军作斗争。
片中主角人物形象非常鲜明,赵虎、 雷主任、玉兰、石大爷、中野、龟田等人物都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插曲《民兵都是英雄汉》,更是观众喜爱的60年代经典红歌。
5、上甘岭(豆瓣83分)
地道战是抗战时期华北和冀中平原上的军民发明的挖地道作战方式,1945年5月,河北省正定县高平村的原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民利用村中地道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又打死了50多名伪军,刘傻子后来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
八一厂在1963年推出《地雷战》广受好评之后,又于1965年将高平村抗日军民的故事搬上银幕,拍摄了《地道战》。
这部电影由任旭东编导,朱龙广、王炳彧、张勇手等主演,由于是在正定县的冉庄、李庄、唐庄取景,片中的村庄叫做“高家庄”。
和《地雷战》一样,《地道战》中详细讲述了挖防空洞和地道的方法,以及如何用利用地道进行作战。
虽然地道主要是起到防御的功能,电影中还是通过艺术加工将故事讲得生动精彩,是至今仍深受观众喜爱的好片。
3、血战台儿庄(豆瓣87分)
写过《人民的名义》的小说家周梅森曾写过另一部抗战题材小说,名叫《大捷》,讲述的是关于抗战时期由老百姓组成的军队抗日的故事。这部小说于1995年被搬上银幕,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编剧吴贻弓,导演吴天戈。
从片名看似是一部平平无奇的电影,但在豆瓣上却获得了84分)
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在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之间,是我国距今最近的对外战争。
在战争期间,作家李存葆跟随作战部队进入云南前线进行采访,写出了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这部小说在1984年被搬上了银幕,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李凖、李存葆编剧,谢晋执导。
电影采用双主角,双线叙事的手法,塑造了梁三喜和赵蒙生两个性格鲜明的军人形象。
而作为一部80年代的影片,其战争场面的表现上也非常写实,这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响,在豆瓣上电影的评分高达9.4分,足见观众对它的喜爱。
以上这十部高分战争片,不知你喜欢哪部,欢迎留言评论。
最后,茄哥希望随着内地战争电影的进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优秀电影,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战争的残酷,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