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柴胡主要成效剖析:解表退热,疏肝解郁
中药柴胡: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本品苦辛微寒,芬芳疏泄,轻清升散,入肝、胆经。既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而息争退热,又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调经 止痛,且能升发清阳而举陷,为息争少阳、疏肝解郁调经及升阳举陷之要药。
成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病证
(1)邪在少阳寒热往来,伤风高热。
(2)肝郁气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痛经。
(3)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
配伍:
柴胡配黄苓:柴胡苦辛微寒,善疏散退热;黄苓苦寒,善清热泻火。二药实用,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入丸散。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功能升发,故真阴丧失、肝阳上升之证忌服。
药理:本品有解热、平静、镇痛、镇咳、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降血脂及抗消化道溃疡等作用。
产地: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东北方、陕西等地。南柴胡主产于江苏、安徽、东北方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撤除茎叶和泥沙,单调。
性状辨别: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备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局部枝。外表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外表红棕色或黑棕色,接近根头处多具精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展,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饮片 北柴胡
呈不端正厚片。外表皮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和支根痕。切面淡黄色,纤维性。质硬。气微香,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