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人才服务金卡享受绿色通道服务。
如何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区位优势、产业格局等“硬条件”变成创新创业、宜居宜业、厚积薄发的“软实力”?济南的回答是:招才引智、人才兴城。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谁能在人才之争中走在前列,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潮头。优势机遇叠加,让济南这座千年古城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对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济南市人才数据报告(三季度)显示,前三季度,我市流入人才数量刷新纪录,达25.44万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57.63万,保持连年增长态势,济南成为四海英才向往的乐业之都、圆梦之都。强省会魅力凸显,得益于多年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落实更加灵活开放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精准服务体系,关键在于做好人才服务的五个字——闯、数、聚、融、优。
敢闯敢试 创造多项“全国领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人才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1984年5月21日,济南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应运而生,济南成为全国最早成立人才服务机构的城市之一,济南人才服务工作注定蕴含着“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基因。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细细回顾38年来济南人才服务工作的变革历程,就是一部关于“闯”的事业发展史,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创造了多项“全国领先”,赓续传统守正创新——
1988年4月25日,济南市人才市场成立,这是全省首家人才市场,也是全国首家常设性专业人才市场;
1996年12月,原国家人事部、原山东省人事厅、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设立中国济南企业管理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这是全省首家国家级人才市场;
1997年10月,全国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济南召开,全国推广济南首创的国际先进的人才智能卡管理系统;
1999年5月,济南市人民政府与原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联合成立济南人才智力服务中心,从事人才项目洽谈、科技服务、科研攻关,将人才服务的目光聚焦未来、科技、世界;
2011年12月,联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办人才专业测评机构济南人才评价中心,探索开展人才标准化测评;
2018年12月10日,泉城人才服务金卡(电子卡)首发,济南在全国率先以虚拟人才卡代替实体卡,为高层次人才自动配发象征人才身份、兼具扫码功能的人才服务金卡;
2021年4月,市人才服务中心建成全国首个全域化、一体化、智慧化的人才大数据中心,在全国开创了建设人才数据中心的先河……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孙锐对此高度评价:“济南市在推进人才服务数字化方面先行先试,开展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探索,打造的‘数聚才智’平台打通了大数据在人才服务领域的多效运用,实现了数据增值赋能,有力推动济南人才管理服务工作迈入大数据时代。可以说,济南市人才大数据建设和实际成效在全国处于领跑位置。”
志存高远成大事,思路一变天地宽。“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没有行动上的落实。济南人才服务工作始终有一股敢于‘吃螃蟹’、敢啃‘硬骨头’的硬朗劲儿,敢于从传统思维定式、条条框框限制、狭隘地域局限中跳出来,做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探索创新。正是这种超前思维和勇于斗争的精神,让不同历史时期的济南人才服务工作始终有‘佳作’。”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兰桦从事人才服务工作三十余年,见证了中心历经的三次重大机构改革。在他看来,尽管机构名称和办公地点在变,但开发“人才红利”、引航城市建设的核心职能没有变,始终与济南的改革开放、发展崛起一脉相承、相依共荣。
数智赋能 重塑人才服务新形态
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是当前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市人才服务中心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早早踏上了人才服务信息化、数智化建设之路。
2001年1月,时值中国互联网拓荒阶段,中国济南人才网正式开通。16年后,济南人才服务信息平台上线,济南人才网逐步由“门户网站”发展成为“综合业务平台”。2021年,市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了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人才大数据中心,《“数聚才智”的济南探索》收获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最佳案例奖。
“我可以很有底气地说,济南现有人才总量257.63万。‘数聚才智’平台对全市900万户籍人口数据、600万社保缴费数据、200万人才业务数据和1000余万核酸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归集、比对清洗,精准全面统计出全市人才资源总量,每一个数据对应一个身份证号码。”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廷春介绍,“数聚才智”平台在人才数据智能统计分析方面发挥出了威力,彻底告别了人工统计的老路子、笨办法,让济南在历史上首次精准摸清了全市人才“家底”。
“数聚才智”平台系统性重塑人才治理、人才发展、人才服务的机制和模式,济南已经悄然拉开人才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大幕。建立了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动态监测人才总量、队伍结构和流动状况,拓展分析薪资结构、产业平均收入、人才活跃度等,全面精准科学地掌握人才工作发展新态势,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运用,给人才服务带来革命性变革。济南人才服务由“一网通办”向“智慧服务”“无感智办”转型升级,开发了50个业务子系统,27项申报业务实现全程网办,人才业务基本实现了“云覆盖”“云办理”。创新“无感知、免打扰”服务模式,通过流程优化再造、系统智能匹配、大数据自动核验,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博士后生活补贴等实现免申即享,系统自动审批率达71%。加快推进人才大数据向公共服务延伸,电子证照库在人才工程申报、人才落户、人才购房等公共服务中,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身份资格互认。
依托“数聚才智”平台,济南正加快建设全国首个人才电子信用档案。济南人才电子信用档案对庞大人才基础数据进行大数据运算,构建了涵盖10大类181项人才个人信息的多维度人才标签体系,人才数据全量自动更新。海量数据精准绘制出人才“画像”,客观记录、全景呈现人才来济在济成长轨迹,从不同维度反映人才价值,促进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应用。基于人才个性化需求,济南人才电子信用档案构建供需无缝衔接的闭环人才服务体系,事项高度集成,供需精准分析,服务快速触达。
才聚泉城 释放虹吸效应成规模之势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流向和流量是一座城市魅力和竞争力最有力的注解。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中心,济南以一条条惠才政策交织出招引凤凰的“梧桐树”。
每一次出手都瞄准“招才引智”这个“靶心”。20世纪80年代,济南率先启动专业性人才市场建设,推动人才合理流动和配置。2001年9月,颁布了地方性法规《济南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加强全市人才市场的统一管理。
新时代,济南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全面释放人才政策红利。深入实施我市“双创19条”“双30条”等系统性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瞄准“高精尖缺”,出台了博士后英才集聚计划等“十大引才聚才计划”,以最高规格、最大诚意、最优奖励推动政策性规模化引才。
人才品牌力量激活了济南聚才“强磁场”。2012年,“才聚泉城”引才品牌闪亮登场,赴全国开展人才智力活动达150余场,洽谈人才10万余人。与98所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中国人民大学等21所重点高校设立了人才工作联络站,聘请了33名“济南市招才引智大使”。经过十年深耕厚植,“才聚泉城”由一项单纯行动,发展成为扩大地方影响、助力智慧崛起、推动人才兴城的系统工程。
今年,“才聚泉城”开启云端引才、直播带岗新模式,单场直播曝光量最高突破107.9万人次,接收简历13.9万份。4月13日,央视《朝闻天下》专题报道了“才聚泉城”云端引才活动,“才聚泉城”成为济南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招才引智工作需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动,准确把握人才群体的特点,善于运用最简单、最有效、最接地气的沟通方式,跟上青年人的思想行为节奏,让青年人才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兰桦如是说。济南有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是创新创业的“福地”。聚焦“产学研”融合发展,着力建设企业、人才、项目一体化发展平台。推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备案制,实施博士后设站等六项资助,鼓励有科研实力的单位设站,全市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平台达159个,居全省首位。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乡村振兴和基层人才培养多赢。留学人员创业孵化载体规模持续扩大,建有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1家、省级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园2家,累计孵化企业450多家,转化高新项目2000余个,申请专利1630项。
聚焦为人才“松绑”,大力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着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科学化水平,向重点行业、人才改革试验区下放认定权限,创新专家举荐、行业推荐等灵活开放评价方式。在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探索推行“特区认定、企业自评、专家举荐、行业推荐、一事一议”认定方式,构建以业绩、薪酬和科技成果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市场化评价,促进“评”“用”结合,技能人才上升之路越走越宽,职业前景越来越好。
人城相融 以人聚产以产兴城
梧桐繁茂,凤凰自来。与薪酬待遇相比,事业发展空间、城市引才诚意是影响高端人才选择济南的关键因素。
在济南,有一家明星公司——晶正电子,傲立市场12年,是铌酸锂单晶薄膜全球唯一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公司,产品销往国内外200多家公司,正朝着全球铌酸锂龙头方向迈进。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一对海归兄弟,胡文和胡卉。2010年,济南发起了“5150引才计划”,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每年规模1亿元。身在加拿大的胡文喜出望外,这是一个回乡“有所为”的好时机。他与在德国深造的弟弟胡卉决定回国创业,在济南创立了晶正电子,主打铌酸锂单晶薄膜的研发、生产、销售。济南市给予晶正电子专项资金扶持,兄弟俩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出了纳米厚度铌酸锂单晶薄膜,填补了全行业空白。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集聚、培养一批高尖端产业人才队伍,是在新一轮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和占领制高点的重要保障。晶正电子正是济南实现“引进一名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市人才服务中心积极引导用人主体当好“用人主角”,加大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力度,鼓励用人单位探索创新才智并进、智力兼职等柔性引才方式,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引才。近三年来,累计发放补贴奖励达4.9亿元,真正把“不惜血本”式招才引智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畅通拓宽广交会、海交会、海洽会等引才渠道,实施了“海外高端智力泉城行”等国际人才交流项目,重点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团队)。遍布德国亚琛等全球高端人才聚集地的20家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累计推介优质项目440余个,推荐高层次人才1700余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领军人才(团队)扎根济南。新兴产业较为发达的高新、历下、历城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培育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
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是“根本支撑”。市人才服务中心深谙“以人聚产、以产兴城”的内在逻辑,从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到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紧盯济南发展所需、产业所向,千方百计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方案。
坚持人才链与产业链相融合,强化产业人才需求分析预测,每年发布全市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为济南产业发展“招兵买马”。依托人才数据中心绘制了全国首个“产业人才地图”,对全市产业人才存量、层次、专业、分布等供给侧信息和企业急需人才专业、学历、职称等需求侧信息点对点标注,直观展现产业人才错配状况及紧缺指数,开启“按图索骥”精准引才新模式。近十年来,我市共培养引进国家级、省级高端人才(团队)超过1500人,有力推动了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的解决。
优化服务 营造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如果说优厚的待遇和优惠的政策体现了一座城市的诚意,适合人才长期发展的良好生态则是这座城市的真正实力。市人才服务中心坚持把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作为基础性长远性工程,着力营造服务效率最高、服务体验最好、获得感最强的人才服务生态。
2002年4月,经注册的“济南人才”标志正式启用,济南人才服务进入标准化、专业化发展阶段。2018年9月,我市出台《高层次人才精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细则》,我市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达到“精雕细琢”的新高度。
高层次人才服务在实践中不断蝶变升级。向人才自动配发虚拟泉城人才服务金卡,提供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保障,更是济南给予人才的尊重。金卡服务范围持续扩大至E类人才,服务群体突破2.8万。聚焦人才“关键小事”,统筹开发公共服务资源和市场服务资源,绿色通道服务从最初的10项增加到现在的19项,具体服务事项超2000项。济南还领先大中城市为B类及以上人才健康查体,为高端人才配备了家庭医生,提供个性化保健服务。首创金卡“合伙人”制度,精选优质市场服务主体成为金卡合伙人,提供融资贷款等18个领域157项市场优惠服务。“吃穿住行玩”全方位精致服务,让人才来到济南就不想走。
哪里可以更好地干事创业,哪里就是人才主场。济南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针对人才来济在“落地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不同需求,建立了“服务清单+服务平台+服务专员”全周期模式,“量身定制”扶持措施。
开放的济南有包容的胸怀。作为省会经济圈的“龙头”,济南积极推进省会经济圈高层次人才服务一体化,推动人才卡互认互通。积极消除人才流动壁垒,一揽子提供人才集体户、人事档案、周转编制、流动党员管理等基础公共服务,全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现“档案在泉城、全程一次办”,保障了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年前,我市首创人才服务金卡附属卡,济南人才改革试验区D类以上人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共享交通出行、旅游健身绿色通道服务。“济南是一座非常美的城市,包容性特别强。打动我们的,不仅是济南城市建设面貌的日新月异,更是这座城市对人才的真挚情感。”优惠的人才政策让山东省药学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张晓元毕业后选择了济南,从事医药研发工作,买了房安了家,和爱人成了地地道道的新济南人。
为爱人申请了金卡附属卡后,夫妻俩经常一起到趵突泉公园散步,感受着人才服务不断升级带来的惊喜。他的爱人表示:“作为人才家属,觉得很幸福,很骄傲!”
济南是一座有机遇、有梦想、有温度的城市,只要人才愿意在济生活,济南都将全心全意、贴心相待。
文/图本报记者王晓菲 通讯员毛可超
原标题:一座城市和人才的双向奔赴 ——市人才服务中心全力让济南成为四海英才的向往之地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