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国,形成了三足鼎立,谁也吃不掉谁,相持了几十年。这个时期,虽然局部战斗不断,但却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各国都把重要精力放在自身发展上,试图积聚力量,增强实力,等待时机。
蜀国在诸葛亮死后,由蒋琬辅政十二年,蒋琬死后,费祎又辅政七年。蒋琬和费祎,在才能方面比不上诸葛亮,却也是忠心耿耿,尽职尽责,精心治理国家。蒋费二人都是文人,不善于对外用兵,他们曾经打退过魏国的进攻,却很少主动出击。
费祎死了之后,姜维总督军事,他继承诸葛亮遗志,多次举兵北伐,耗费了不少国力。国家没有贤臣治理,刘禅又宠信宦官黄皓,耽于享乐,蜀国逐渐衰落下去。
魏国由于地域广阔,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好,又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因而国力更加强盛。此时掌握魏国大权的,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司马昭觉得,伐蜀条件已经成熟,又想通过打仗立功,来提高自己的威望,于是,便策划了对蜀战争。
公元263年,魏国调集二十万大军,分西、中、东三路进攻蜀国。西路由邓艾率三万人,从今甘肃临洮进军;中路由诸葛绪率三万人,进攻武都。当时,姜维率蜀军主力驻守沓中,这两路魏军,是为了寻求与姜维作战并切断他的后路。钟会则率十几万魏军主力,乘虚攻取汉中,然后直捣成都。三路大军,皆由司马昭统一指挥调度。
邓艾与姜维大军鏖战,缠住了姜维,钟会趁机从斜谷、骆谷两路出击,迅速进入汉中,分兵包围了汉城和乐城,自己则率军直奔西南,一举攻占了阳安关。阳安关是正面进入蜀国的重要关隘,阳安关失守,蜀国就剩下剑阁最后一道关口了。
姜维见钟会进入汉中,形势危急,顾不上与邓艾纠缠,奋力杀出,率军直奔剑阁。剑阁是有名的险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姜维抢先一步,凭借剑阁天险,阻挡钟会大军。
钟会大军连攻多日,毫无进展,无计可施,军粮也快供应不上了,钟会产生了退兵念头。当时的情况是,只要姜维守住剑阁,魏国大军就不能前进,成都可保无虞。不料,邓艾出乎意外地从没有路的崇山峻岭进军,奇袭了成都。
姜维去守剑阁以后,邓艾兵马就驻扎在阴平。邓艾见钟会的正面进攻受阻,便心生奇计,他想率部穿越人迹罕见的高山密林,出其不意,直捣成都,得到批准后,邓艾开始实施。
邓艾挑选了万余名精壮士兵,自已亲自率领,踏上了长达七百多里的无人之地。大山之中根本没有路,邓艾军队凿山开道,修建桥梁栈道,艰难地向前行进。遇到悬崖峭壁,士兵们就攀着树木,身体紧贴着悬崖,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不时有人掉入万丈深渊。更危险的是,实在无路可走了,邓艾和士兵们,就用毛毡裹着身体,从山顶上往下滚,至于会不会被摔死,那就听天由命了。军粮供给更是无从谈起,将士们吃完了携带的干粮,只能靠野菜野果或打野兽充饥,部队几乎陷入了绝境。
邓艾军队经过千辛万苦,翻越了几百里的无人山区,出人意料地到达了蜀国重镇江油。江油守军大吃一惊,防备不及,不战而降。邓艾不敢停留片刻,率军继续南下,直扑成都。
蜀国皇帝刘禅,忽闻魏军从天而降,顿时慌了手脚,急令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率军迎敌。邓艾的将士们,人人心里都明白,他们孤军深入蜀国腹地,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是拼死向前。蜀军虽然比邓艾军队多一倍,但没有斗志,全线崩溃,诸葛瞻战死。邓艾军队乘胜前进,攻陷了雒县,逼近了成都。
诸葛瞻兵败之后,成都已无兵可守。当时蜀军由姜维、张翼、廖化等人率领,分别在外地御敌,回救已经来不及了。魏军兵临城下,城中顿时炸了锅,百姓们成群结队逃入山野,根本制止不住。
刘禅急忙召集群臣商议,有人建议投奔东吴,有人主张逃往南中山区,议论纷纷,谁也拿不出好主意。著名大儒谯周,分析了天下大势,力劝刘禅投降,刘禅听从了。
刘禅带领太子、诸王和群臣六十多人,绑上自己,抬着棺材,到邓艾军营投降。邓艾解开刘禅的绳索,烧掉棺材,好言安慰。邓艾还约束部队,不得扰民,受到蜀人称赞。刘禅给姜维等将领下令,让他们全部投降。至此,刘备创立的蜀汉政权覆灭了。
刘禅的投降令传到蜀军,将士们痛苦流涕,有些人拔出刀来,对着石头乱砍一通,借以泄愤。姜维投降了钟会,劝钟会背叛曹魏,在益州自立,结果事情没有成功,姜维和钟会一同被杀。
邓艾用奇计灭了蜀国,居功至伟,不料竟以谋反罪被杀。这又是一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型事例。
刘禅投降以后,被魏国封为安乐公,从此安乐地在洛阳生活,活了六十四岁。
刘禅有一个著名的“乐不思蜀”的故事,那是《汉晋春秋》说的,《三国志》并没有记载。不过,从《三国志》记载来看,刘禅即便不是没心没肺的傻瓜,起码也是一个昏庸无能之人。刘备一世英雄,没想到生了这么一个狗熊儿子。
刘备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子孙中,也有刚烈之人。刘禅的五子刘谌,听说刘禅要投降,痛哭流涕地苦劝父亲,刘禅不听。刘谌绝望了,在刘禅出城投降的当天,他跑到祭祀爷爷刘备的庙中,大哭一场,先杀掉妻子儿女,然后自杀殉国。
蜀国由衰弱到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内部。魏国在灭掉蜀国两年之后,也很快覆灭了,原因也是内部出了问题,是司马氏篡位,灭亡了魏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