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31岁的鲁迅第一次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为期14年的“北漂”生活。
几乎绝大多数“北漂”青年,都有租房的经历,鲁迅也不例外。从1912年到1919年,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鲁迅一直是靠租房解决住宿问题。当然,这并不有损鲁迅作为教育部佥事的体面。毕竟,当时大多数社会名流都没有在北京买房,像鲁迅那样租房子居住。
可是,到了1919年,鲁迅已经有了购买房屋的需求。这是因为,他家的人口越来越多了。
首先来的是二弟周作人。1917年,在鲁迅的推荐下,周作人到北京大学附属国史编纂处做编纂,半年后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跟着来的是三弟周建人。1919年,周建人来到北京,准备到北京大学读书。
周作人和周建人不是单枪匹马来北京,都是拖家带口。他们一走,留在浙江绍兴老家的老母亲,以及鲁迅原配妻子朱安,就没了依靠。鲁迅不得不将他们都接到北京来。
这样一来,鲁迅家里有了十几口人,继续租房不太现实,购买房屋便成了当务之急。
1919年春节过完,鲁迅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买房。
在上世纪初,北京的房地产业还不完善,没有中介机构,房源信息不灵通、不准确。为此,鲁迅耗费了5个月时间,看了不下30套房子。鲁迅毫无买房经验,几乎每次去看房,都要邀请教育部同事陪同,帮自己参谋参谋。鲁迅在日记中就留下不少看房的记录:
二月十一日。午后同齐寿山往报子街看屋,已售。
二月十三日。午后同齐寿山往铁匠胡同看屋,不合用。
二月二十七日晴。上午往林鲁生家,同去看屋两处。
三月一日晴。上午往铭伯先生寓,午后同林鲁生看屋数处。
……
看房子,是一件很辛苦、很劳累的事情,可鲁迅从不向家人诉苦。4月19日,鲁迅在写给二弟周作人的家书中,顺便提到了这件事,说“家事殊无善法,房子亦未有,且俟汝到京再议”。
7月10日,鲁迅和教育部同事徐吉轩在位于西直门内的八道湾胡同看中了一套房子。这套房子是一个三进的大四合院,占地1300多平方米,有30多间房子,足够鲁迅一大家人居住、生活。鲁迅很满意。
鲁迅向房主罗氏和中保支付了一半房款和中介费用后,开始办理过户手续了。在民国时期,房屋买卖由市警察厅负责。鲁迅需要量屋作图,随即向警察厅报告,到市政公所、警察分所验房契,完成了过户手续。
鲁迅购买的这套位于八道湾胡同的房子,房价为3500大洋。另外还要支付契税、中介费。为了住得更舒适一些,鲁迅买过来后进行了装修,并安装了自来水管。
按照鲁迅日记中的记载,鲁迅在这套房子上共计花费了4475.1元。对于每年只有几十个大洋收入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鲁迅属于高收入阶层,月薪有好几百元,还能承受这笔支出。不过,鲁迅平日开支比较大,没有留下什么积蓄。为了购买这套房屋,鲁迅还是不得不卖掉了绍兴老家的老屋,并以1.3厘的利息,找人借了500大洋。
经过几个月装修,到1919年11月,装修完毕。11月21日,鲁迅与周作人一家首先入住。12月1日,鲁迅专门请假回到绍兴老家,将母亲、朱安以及周建人一家接到北京八道湾新家。期间,陈百年、朱逷先、沈尹默、钱稻孙、刘半农、马幼渔等好友登门祝贺,教育部的同事、同乡等还赠送了礼物。
这段时间,应该是鲁迅最开心的日子吧。
鲁迅在八道湾胡同居住了4年。期间,鲁迅创作了包括《故乡》《阿Q正传》《呐喊》等在内的经典作品,还完成了《中国小说史略》上卷。蔡元培、郁达夫等文化名人经常登门做客,正应了那句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然而,开心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1923年,鲁迅就因为兄弟失和,净身出户,搬出了八道湾,在砖塔胡同61号租房子居住。后来,由于母亲执意从八道湾搬出来,鲁迅便在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买了一套小四合院。
鲁迅在八道湾胡同购买的那套房子,放在今天能值多少钱?
八道湾胡同位于北京西城区,属于二环地带。根据北京最新房价数据显示,今年4月,西城区的二手房均价约为14.8万元。鲁迅那套房子有1300平方米,按照14.8万元/平方米计算,共计约1.9240亿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