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是真实存在的吗(山海经:蚩尤是苗蛮之祖,是谁提出了此说?真实苗民消失于西周?)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传说在涿鹿之战后,蚩尤为黄帝所杀,而蚩尤所率领的九黎一族也就此消亡,而其余部则一分为三:

一部分臣服于黄帝,融入华夏集团;一部分不愿臣服的“蚩尤之凶”则被“迁于邹屠之地”;最后大部分的九黎族人则举族南迁至江汉地区,而数百年后一个新的强大的部族“三苗”则开始出现在华夏族群的视野中,那么苗蛮果真便是蚩尤之后吗?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一)文献中的蚩尤与“苗”

如果要证明蚩尤和“苗”有联系,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去找寻证据:古文献、考古以及民间口头文学,那么在先秦时代的文献中,究竟有没有明确记载“苗人为蚩尤之后”的说法?

实际上,我们并未找到任何证据,即便是在记录苗族历史方面的专著《中国苗族通史》中,论述蚩尤与苗族关系时所引用的材料也捉襟见肘,略显单薄:

《尚书·吕刑》载:“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孔传云:“三苗之君习蚩尤之恶。”

《国语·楚语》曰:“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

显然,在《吕刑·尚书》这一段话中,只是将蚩尤与苗民相提并论了而已,并没有指出他们与什么渊源关系,而《国语·楚语》中说的“复”以及孔传云的“习”,究竟是承袭还是学习?如果是后者的话,也只是说明了一个族群效仿了另一个族群的习俗,并不一定就指他们之间有所渊源!

那么,是谁第一次将蚩尤与三苗关系明朗化的?他就是东汉时期的经师郑玄,在注解《五帝本纪》时提出了“苗民,即九黎之后。”这一著名论断,而之后这个说法也被很多学者承袭,乃至于如今人们也普遍有此认知。

所以,在古文献中其实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蚩尤与苗族有关系,反而在《吕刑》中反复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苗民在西周时期,这个群体就已经被灭绝了:

“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上帝不,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

第一句话是说,皇帝怜悯被杀戮民众之无辜,对施暴政的人报以威罚,灭绝行虐的苗民,使得他们没有后代留在世间。第二句话则是,上帝不能赦免他们,所以降灾祸于苗民,苗民没有理由解除刑罚,因而他们的后代没有一个留在世上。

所以,从周穆王的角度来看,他并不认为被灭绝的“苗民”与西周当时的任何族群有什么关系,自然也就和“九黎”扯不上什么瓜葛,“苗民”是一个在西周时期就已经不存在了的人群。

(二)考古学文化中的难题

一般认为,“大汶口—龙山文化”应该是东夷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地区;而“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则是三苗文化遗存,分布于江汉地区。所以,如果说“三苗乃九黎之后”,就是要论证,这两段文化遗存之间有明显的演变序列。

但是从宏观上,中国史前九大文化区的划分中,大汶口与屈家岭都是自成一体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区,而且屈家岭文化与皂市下层文化以及大溪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只有当屈家岭文化过渡到石家河文化时,才发生了一种文化面貌上的改变,但这种变化并不是颠覆式的,同样是以继承为主。也就是说,从考古学文化上讲,不存在东夷文化转变为三苗文化的证据。

(三)今之三苗是古之三苗?

即便我们假设三苗是由九黎发展而来,那么如今的苗族是否与蚩尤有关,还得回答另一个问题,即今日之苗是否便是古代之苗?明朝人田汝城就明确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并成为这一观点的开山鼻祖,后世之人也逐渐承袭,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主流观点。


将苗族的族群渊源追溯到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最早是来自于一位名叫石板塘的苗族文人,他在一首名为《相普相娘歌》中这样写道:

“我们苗族的祖先名叫“蚩尤”,他勇敢无比生就一副铁骨钢头,箭射到蚩尤身上不是折就是弯”——《祖先歌》

将苗族视为蚩尤后裔的说法盛行于清末,也是来自于少数苗族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而如今由于历代学者的不断作用,蚩尤作为苗族先祖的观点也在不断地重复中产生影响。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白事随礼钱有什么讲究(关于农村白事随礼的看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