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是什么年代(致敬那个特殊年代,"闯关东"的前辈们)

山海关,

雄关漫道,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见证着几百上千年历史的变迁,冷眼注视着多少代人关里关外的来来往往,镇守着华夏民族永远不能割舍的,幅员辽阔、物产富饶的大东北!

一关分关里,一关分关外!

关里,俯瞰中原大地;关外,镇守祖国边关!

自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起,"关东"一词逐渐被官方和民间广泛使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分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此为"东三省"名称的开始,"东三省"是人们称呼东北的一个名称,除"东北"、"关东"、"东三省"外,还有一些俗称,比如"白山黑水"。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直到建国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以山东、安徽、河南、直隶为主的关内人揭开了闯关东的历史。

官方的说法,"闯关东"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

民间把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称之为"闯关东",这里面就包括建国后的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时逢三年自然灾害,山东、安徽、河南一带的关里人,"闯关东"到东北的历史。

我的父母就是在那个年代,从遥远的皖北地区,2500公里左右的路程,历经十八天时间,十八天啊,逃荒一样的到了东北黑龙江省。听母亲说,吃没吃的,喝没喝的,困了随时随地找个地方眯一觉;饿急了,到处去讨吃的,讨得到讨不到还不一定;那时候没有钱,能趴火时就趴火车,没火车时,就趴货车,几经辗转,历尽周折,终于到了遥远、辽阔的大东北。

那个时代的人啊,真苦,真难。

爷爷奶奶一辈子,生育了十一个孩子,小产和溺死的还不算。在母亲的记忆里,就只有爷爷跳着担子,带着儿女四处逃荒的情景。不禁让我想到电影《一九四二》中的很多衣衫褴褛、沿街乞讨的场景。

那时候,东北冷啊。幅员辽阔、人烟稀少,人际罕至。

共和国东北重型工业基地、林业、煤矿、北大荒,都在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吸引着中原地区的富余劳动力,一批批的奔向了大东北。

东北的乡村,当地人俗称"屯子",就是村子的意思。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听口音就能听出来,很多都操着中原一带的家乡口音,甚至有的"屯子"直接就被叫做山东屯、安徽屯,真正土生土长的祖籍就是东北的道是很新鲜。

从此,大东北肥沃富饶的土地养育了他们,一代代的移民,在这里扎根,在这里繁衍生息。大东北也成为了了那个时代祖国的大后方,富饶的资源,有力的支援了祖国解放初期的经济建设。

是他们,创造了那个时代的辉煌,源源不断的把石油、煤炭、木材、粮食送往祖国各地,支援着共和国早期的建设。也是他们创造了祖国的大粮仓、大油田、大森林。

是他们,在广袤无垠的黑土地,延续着过去吃苦耐劳的精神,迎冰雪、战严寒,在那个年代,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塑造了豪情好客的大东北,建设了新家乡,奠定了祖国建设的良好基础。

是他们,远离故土,在这里生儿育女,扎根在白山黑水间,平凡的人们演绎着世代相传的英雄故事,续写华夏儿女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致敬先人,

致敬前辈,

致敬那个时代的人们!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不包邮的六个偏远地区(谁说内蒙古不包邮的,明明大部分商家已经包邮了)
下一篇:蒙古族衣服(蒙古男女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