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历朝历代都有移民的浪潮,但是在清朝时期有一个重要的移民事件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闯关东。尤其是播出的电视剧《闯关东》而广为人知,电视剧中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时期的闯关东,但是要提到闯关东这样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还要追溯到清朝初年。
清朝的开发政策
闯关东是什么意思,关东是指哪个地方呢?关东地区指的就是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因为东北地区正好位于山海关的东面,所以称为是关东。
闯关东这个规模宏大的移民浪潮,还要追溯到很早以前。在清朝建立之初,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这三个省的人口非常稀少,很多地区也没有被开发。自从异族统治者入关之后,大量的移民以及满族人都跟随入关。清朝入关之前,满人大概是有一百多万,跟随入关的就有九十多万,可以说是倾巢出动。
就算是原来最富庶的辽东地区,也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清朝建立后不久的顺治年间,朝廷下令,要求官府全民开发耕地。荒地上没有主人的,将其分给流民以及没地的农民来耕种。原来有主人的。原来有主人的,还可以继续耕种。
顺治八年的时候,朝廷下令将东三省的荒地交给农民耕种,还让其在内居住。顺治十年,朝廷还颁布了一条谕旨《辽东招民开垦例》,大概的意思就是让内地的人民来到东北来居住。如果官员能够鼓动农民来此开发,还会奖励或者升官。
来到东北生活的人民,朝廷还会赏赐粮食以及日常需要的牲畜。居民迁移过来,政府还专门设置相应的机构来管理,这样的举措也是非常有诱惑力,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居民来此,像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地区的人民大量输入。
闯关东事件
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这样好的措施就被迅速停止了,是什么原因呢?东北是清朝统治者创业的根据地,对他们来说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也就是“龙兴之地”。
朝廷担心大量的移民进入东北地区会破坏当地的风俗习惯,所以下令停止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康熙年间,朝廷马上下令将通往山海关外的地区封锁。
虽然朝廷下令禁止到东北地区,而且将这块地区的封锁越来越严密,但是依然有关外的人民偷偷的跑到关东地区,所以将其称之为是“闯关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达东北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形成了一个移民的浪潮。
山东还有直隶的民众为了跑到东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偷偷的从海上跑到辽东,好有人从山海关地区跑到辽西。
既然当时的政府已经严令制止当地的居民到关外,当时的人为什么还要不顾一切的闯关东呢?并且在当时的乡土社会里,安土重迁的观念一直是根深蒂固,为什么非要背井离乡呢?其中有着很多的因素。
为什么非要闯关东?
清朝时期人口的增多是闯关东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前面也介绍过清朝时期的人口情况,破了两亿大关,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前所未见的。但是哪个地区的人口众多呢?其中当属河南、山东以及直隶地区人口的密度最高。
虽然人口多,但是人均占有的耕地却少的可怜。《荣城县志》中记载一针见血的将当时的状况指出来,当时的农民土地贫瘠,农民生活贫苦。虽然在土地上辛辛苦苦的奔忙着,但是收成却差强人意。
为了谋生,求得生路,当时的居民只能是背井离乡,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仅仅是在康熙统治的末年,从山东来到东北的居民就多达10万多人。而乾隆年间,跑到关外的移民就接近200万人。
连年的自然灾害也是迫使农民背井离乡的一大因素。在咸丰五年的时候,因为黄河改道的原因,沿途的居民受到水灾的影响,多达六个省的人民受到自然灾害。受灾的居民多达七百万。并且在这之后,人民一直饱受自然灾害的欺凌。
山东地区从咸丰年间的这场黄河水灾之后,并没有好转,水灾依然在持续,一直到清朝灭亡的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年年饱受折磨。在直隶省,蝗灾盛行,农业收成更是不景气。这种灾害一直持续。不得已下,人民只能是闯关东来寻找出路。
到了近代以后,移民的一波接着一波,并且越来越严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移民事件。咸丰年间,朝廷不得已将原来的政策放开,移民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历史上移民的一大景观。
结语
可以说,闯关东是在特殊年代中不得已才做出的选择,要不是因为生活,谁愿意背井离乡呢?这也是当时特殊情况下的产物,不仅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开发和生产,还是当时人民艰苦、开拓创新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利民:《“闯关东”移民潮简析》
【2】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
【3】《荣城县志》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