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郭德纲先生的《郭论》,发觉先生对于一些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能用诙谐风趣的话语讲述给更多的人去了解。
《郭论》里的第一论,论的是历史上的“清君侧”。清君侧一词在《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有云“此逐君侧之恶人”,什么意思呢?含义就是“清除君主身旁的乱臣贼子、奸邪小人”。我们再从字面上来理解一下"清君侧",“清”是清除的清,“君”是君王、君主的君,“侧”是身侧、身边的意思。“清君侧”从字面上解释,说的大概就是清除君王身侧的那些个亲信、奸臣。
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清君侧故事发生了不少,但是想要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清君侧”就是造反的事实啊,所谓的清君侧不过是造反的借口、遮羞布罢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清君侧”清的是君王身侧的人,那么是谁去清的?是谁要清除皇帝的亲信?“清君侧”的人觉着皇帝很好,但是皇帝身边坏蛋太多,张三李四王五赵六这些坏蛋在皇帝身边老教皇帝学坏,我们这些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怎么办呢?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咱们带点人一块去吧,去把君王的身边打扫干净,这就“清君侧”的人名义上的说法。
可是往往最重要的一点都被“清君侧”的这些人给忽略了,清理了君王的身侧,之后又当怎么办呢?不是说我们带着十万大军把皇帝身边的人清理干净了,挺好的,您接着当您的皇帝吧,我们撤了,该开荒的开荒,该抵御外奴的接着去抵御外奴,该驻守边疆的再回边疆。皇帝身边人都被清理干净了,让这些人再回去开荒戍边显然是不可能的。把皇帝的爪牙清理干净了,下一步皇帝孤立无援成了光杆皇帝,下一步还你你会怎么办?对吧
所以,“清君侧”的目的不是“清”,而是“君”,所谓的“侧”就是借口。“清君侧”自古以来都是造反最美好的遮羞布。
历史上“清君侧”的事不少,有的事太小,三五个人跟起哄似的,但真正能称得上“清君侧”的事,中国历史上也就四次,这里面还想只有一次成功了。
头一个,汉朝。主人公是刘邦的侄子,叫刘濞。这人是个挺厉害的主儿,不到20岁被封为沛侯,后又被封为吴王和诸侯王,三郡五十三城都归他管。他是刘邦的亲侄子,汉高祖刘邦之后,汉文帝继位,觉得刘濞这样的诸侯王权势越来越大,影响到皇上的执政能力,对自个的江山社稷是一个威胁,于是开始逐渐削弱他们的权力。汉景帝开始,正是翻脸,直接削藩,今儿弄这个诸侯王,明儿又把那个诸侯王给弄了。刘濞一看不干了,你这清来清去早晚得弄到我头上来啊,干脆我先反了吧。于是联合几个关系不错的诸侯王,一共七家起兵造反了。历史上称之为“七国之乱”,他们打出来的旗号就叫“清君侧”。
好家伙,七家一块造反那还了得?当然了,虽然动静闹得挺大,但是最后没能成功,刘濞本人兵败被杀。清君侧这买卖代价太大,结局只能有两个极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成功了江山是你的,失败了江山社稷哪儿都能埋你,必死无疑。
第二次待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