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下真是“鬼城”?看看如今的广岛和长崎长啥样?
每当提及我国的邻居日本,你们最先想到什么呢?是烂漫的樱花,是闪烁夜空的花火,是卡哇伊的日本妹子,是美味的寿司和刺身,还是其发达的动漫产业......当然在这种种美好表象的背后,曾经的日本也一度笼罩在核武器,核辐射的阴影之下。而1945年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上空升起的两朵巨大的核爆蘑菇云,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核武器这种具有骇人威力的武器,应用于真实的战场之上,而二战末期迟迟不愿意投降,甚至不惜为此提出“玉碎计划”的日本,就成为了美国原子弹下的首个试验品。
在“小男孩”“小胖子”原子弹爆炸的瞬间,似乎有一种毁天灭地的势头,人们一时间惊慌,恐惧这种他们从未见过的武器,但来不及待他们弄清楚这一切,广岛和长崎就已经沦为了一片焦土。原子弹的突然“造访”,无疑给广岛和长崎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力。我们都知道,原子弹的这种破坏力主要来自于铀或钚在进行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而这些核物质都具有很高的放射性,不仅仅是在瞬间杀死你,在此后的几十年内都可能危及你的生命,增加你的患癌风险,引发你身体的各种问题。
而对于当时身处核爆中心的日本居民来讲,他们最大的伤害是来自于核爆炸的瞬间所产生的核爆冲击波和一种即时辐射,这种瞬间产生的辐射主要是伽马射线和高能中子,在爆发瞬间,高能中子猛烈的撞击其他的原子核,也使其他的原子核在瞬间产生极强的放射性,这种放射性持续时间短,但对人体而言却几乎是致命的。或许你可能距离核爆中心较远,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你就安全了,因为受到核爆影响的一些倒塌的房屋建筑,肆意飞舞的碎片等等也时刻威胁着你的生命。据事后统计,长崎和广岛死亡的居民中,有大概20%的人是因即时辐射而死,这也意味着有八成的人,其实是受到原子弹爆炸后的影响而死亡的。而这八成的死亡率主要还来自于核爆后所产生的二次辐射,这种二次辐射也主要来源于一些核爆后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辐射颗粒。
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如今的广岛和长崎,他们依然还是当初的那座“鬼城”吗?与之相反的是,现如今的广岛和长崎可不是一片死寂和荒芜,取而代之的则是万物重生,一片生机勃勃,更有高楼林立,灯火通明的现代都市气息,这与人们所预想的“鬼城”有着天壤之别,这不免让人觉疑惑,日本曾经一度鼓吹的长崎和广岛是怎样从灾难中迅速复苏的呢?为何几乎不见了核辐射的踪影?
这主要还是得要归功于日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太平洋岛国,日本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常年湿润温和,降水量充沛,这样的气候无疑也加速了核辐射在当地的扩散,而核辐射的后续破坏力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弱的。原子弹带来的伤害固然是长期性的,但也并非是永久性的,核辐射本就会消散,只不过是过程缓慢了一点,对于日本而言,核辐射的消散最终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且日本的国土面积本就不够,当然要将有限的土地尽量利用起来,所以直接放弃广岛和长崎自然是不可能的,要做的应当是加快长崎和广岛的战后复苏,以及开发建设,且由于还有驻日美军的帮助,所以不仅仅是长崎和广岛,其实整个日本在战后的经济恢复都是相当快的。而由于当时美国的原子弹技术其实也并不成熟,日本只是沦为了试验品,而广岛和长崎的最终核爆威力其实也并没有达到美军所预想的那种效果。
看到这里,是否会觉得自己被曾经的这两座“鬼城”被欺骗了呢?其实我们之所以会认为广岛,长崎的核辐射严重,或许也跟日本自己有关。毕竟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对于长崎和广岛的报道,或许也有故意夸大的成分在其中,将自己故意营造成一个战争受害者的形象,来博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同情,从而试图减轻国际对于战败国的惩罚。
发表评论